骨质疏松病人应用唑来膦酸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2020-12-09华雯
华 雯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江苏 南通 226001)
骨质疏松是临床医学上极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常发于中老年人身上,该疾病具有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组织结构损坏以及容易骨折的临床特征[1]。随着人口老年化速度加剧,骨质疏松症的病发几率逐年升高,目前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可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临床医学对该疾病的治疗极为重视,且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为止,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且治疗该疾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例如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等。但由于该疾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这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而降低治疗效果。为了在保障药物疗效,又进一步缩短治疗时间的前提下,经过众多医疗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唑来膦酸也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时唑来膦酸还具有安全性高、给药时间短、治疗效果佳以及不良反应轻等临床优点。但尽管该药物具有不良反应轻的相关优点,仍然还是存在着足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学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联合进行。本文主要就是探讨使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不良反应和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2018年8月~2019年4月,在我科进行骨质疏松诊治的患者70例,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0例,平均年龄56.38±10.65岁。纳入标准:经我科相关诊断确诊为骨质疏松的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的患者;经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T指≤-2.5的患者。剔除标准:经血电解质和血肝肾功能水平检查,患有严重营养不良、肝、肾脏功能病变的患者;一个月内进行拔牙或者进行牙科手术的患者;伴有精神障碍、语言障碍、视觉障碍和听力障碍的患者;对本次研究用药出现过敏的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抵抗心理的患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给予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唑来膦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81132,生产单位:Fresenius Kabi Austyia GmhH)进行相关治疗,以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1年1次,1次5 mg(100 mL)。在给药之前,需要提前为患者静脉输注250 ml的生理盐水,再进行唑来膦酸给药;唑来膦酸给药完毕后,需二次向患者静脉输注250 ml的生理盐水。需要注意的是,唑来膦酸的输注时间需要保持在30 min以上,同时需根据患者自身实际病情确定下一次给药时间;对于伴有低钙血症的患者在给药之前,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给予足量的维生素D和钙元素;在使用唑来膦酸之前,需要为患者进行一次严格的肾脏功能检查,用药1个月后再次复查患者肾脏功能的变化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不良反应事件。
1.3 不良反应
经唑来膦酸给药治疗后,一部分患者极其容易出现流感样的不良反应,具体表现特征为关节痛、发热、肌肉疼痛以及一过性骨疼痛等。该种不良反应症状较轻,一般在2-3d后可自行缓解,或者采用相关护理干预进行缓解;当伴有肾脏功能不全以及进行拔牙或者牙科手术的骨质疏松患者不宜采用唑来膦酸进行相关治疗,容易在用药后出现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严重者还会出现骨坏死、加重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
1.4 护理方法
为了有效预防患者在用药过后出现一系列影响身体健康的不良反应,往往在用药前后会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联合进行,具体内容为:(1)用药前护理干预:由于唑来膦酸价格昂贵,容易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经济负担,再加上大多数患者在使用该药物过后容易出现寒战、关节疼痛、乏力等流感样的短暂性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这会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一种抵触情绪和恐惧心理。因此,在给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病况以及心理变化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同患者进行言语沟通交流,并向患者介绍唑来膦酸的应用疗效以此来减轻患者的用药顾虑,打消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用药时护理:由于患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极其容易发生骨折现象,特别是跌倒、受到直接暴力、滑到等都是引发骨折的重要因素,而发生骨折后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保持病房和浴室地面的干燥整洁,室内灯光明暗程度适宜,清除患者活动范围内的所有障碍物,以免患者发生跌倒、滑到等危险事件;(3)饮食护理: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把控患者的饮食规律,特别是在患者用药过后,需要进食富含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类食物,同时需要坚持食用花生、坚果、杏仁及核桃等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除此之外,还需要保持每日的饮水量,不低于2000 ml,以此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2 结 果
不良反应:在70例患者中,其中50例患者出现低热、全身乏力、腰背酸痛以及流感样的轻微不良反应症状;4例患者出现头疼、高热、骨痛、肌肉痛以及食欲减退等相对较重的不良反应;70例患者均未出现心血管不良、肾功能损害以及骨坏死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不良反应事件。以上不良反应在实施相关护理干预后一个周之内均逐渐好转消失。
3 结 论
唑来膦酸属于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型药物,具有安全性高、给药时间短、疗效显著以及用药依从性高的特点,目前是临床医学上用以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之一[2]。但该药物在使用过后容易使患者出现一系列影响身体健康的不良反应,例如发热、乏力、关节痛以及肌痛等流感样的临床症状,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使用该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同时,往往会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联合进行[3]。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主要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不良事件预防以及饮食方面入手,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此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并有效缓解患者已经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加重[4]。
综上所述,采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可取得显著疗效,具有安全性高、给药时间短的临床特点,但容易引发一系列轻微的不良反应事件,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联合进行,以此来保障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