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研究进展

2020-12-09曹颍超陶晓丽

新农民 2020年31期
关键词:牛场中和毒株

曹颍超,陶晓丽

(临颍县畜牧局,河南 临颍 462600)

1 病原学

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病原为病毒性腹泻病毒,在分类上,它和猪瘟病毒、羊的边界病毒都属于瘟病毒属。在电子显微镜下,本病毒外观呈球型,遗传物质为单股正链的RNA。该病毒的全长为约为12.5kb,只有一个开放阅读框,可以编码12个蛋白左右。本病毒有两个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2 流行病学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其流行情况因不同的牛场,饲养管理水平和防控措施不同而又很大的差异。有研究报道,加拿大牛病毒性腹泻的抗体阳性率在38%左右,巴西和韩国在60%左右。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流行株当中,因地方差异而有很大的不同,如美国流行的毒株是1a亚型,一些欧洲国家流行的毒株是1d亚型。我国关于此病的报道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四十年代,但是是疑似病例,并没有得到证实。直到1980年才从牛场第一次分离到本病的毒株病被证实我国也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国各地区之间都有此病的报道,且感染程度各有不同。在杨得胜的一项调查当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平均阳性率达到92.5%,且有3个牛场是100%感染。从流行得毒株看出,我国的毒株以BVDV-1型为主,2型毒株也有报道,只不过比较少。

3 临床症状

牛感染病毒性腹泻病毒后,常表现为亚临床症状,亚临床症状指的是在临床正呈一过性,外观上看不到症状的出现,可能会有轻微得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得减少。有的牛对此病毒比较敏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其中以腹泻为主。当感染的牛是犊牛时,其死亡率相对比较高。患病牛在腹泻后场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分泌物增多等。有的地方流行的毒株是高致病性的话,患病牛就会出现血便、鼻出血、粘膜出血等症状,随后会出现贫血、消瘦白细胞严重减少,中性白血球减少等症状。

4 病毒常用的诊断方法

4.1 病毒的分离

病毒的分离并不能确诊本病,这只是病毒确诊的第一步,但是病毒的分离鉴定是病毒进行纯化和分型的主要环节,且病毒分离的方法的可信度非常高。但是这种方法有自身的缺陷,如花费时间比较长,且只适合小样本的检测,对于大批量的样本的检测,并不适用。

4.2 RT-PCR技术

PCR技术是实验室鉴定该病毒最常见的方法,本方法所用的病料也非常易得,如血清、血浆全血、组织等都可以。用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RNA,再以RNA为模板进行扩增反应,即可得到样本的阴性或者阳性结果。普通的PCR检测方法相对于病毒的分离方法速度有很大的提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批量检测样本。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荧光定量PCR技术也被应用到该病毒的检测上,该检测方法以其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等有点被广泛应用到该病的检测当中。

4.3 ELISA试验

ELISA试验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建立的检测方法,有用该检测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原的,也有检测血清中的抗体的,但是无论是检测抗原还是抗体,本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都非常好。

4.4 病毒中和试验

机体受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之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的中和抗体,这种抗体与病毒粒子相结合,可以应用病毒与抗体的这种特性,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上阻止这种结合,从而使病毒失去感染的能力。中和试验是根据病毒受待检血清中和后的感染来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的。常见的中和试验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一定病毒量与相同量的血清进行混合,另一种是一定量的血清与等量的病毒进行混合。然后把混合液接种到牛肾细胞,从而测定其效价。

5 防控

牛病毒性腹泻病对于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制定全面的防控策略进行该病的防控。首先要做的是对该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流行的地区、流行的毒株类型,群体和个体的感染情况,发病情况以及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此基础上进行采样,实验室监测与诊断、用药。其次就是提高管理水平,在养殖业生产实践当中要制定合理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严格规定牛场的饲养密度,落实疫苗接种计划。最后就是对该病的净化。对牛群进行全满筛查,一旦查出阳性牛只,立即淘汰,从而净化整个养牛场的环境。

猜你喜欢

牛场中和毒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在亚丁(二首)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中和”的大美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