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地区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0-12-09高海燕

新农民 2020年31期
关键词:日数降雨量降雨

高海燕

(榆林市横山区治沙绿化中心,陕西 榆林 719199)

陕北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在唐朝以前,陕北地区曾经覆盖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与草原。由于气候变化、滥砍滥伐,陕北地区原始植被在近代遭到严重破坏,出现大面积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日益贫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同时也造成了黄河泥沙量不断升高,威胁黄河中下游城市的安全。

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林业建设者从1950年代开始在陕北地区进行大规模造林建设,至今已走过七十年。今天,陕北地区造林工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并探寻改进造林建设的措施。

1 工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1.1 造林力度较大,但存活率较低

数十年来,陕北地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造林建设。2009年,延安市人工造林面积达3.805万hm2,飞播造林面积达1万公顷;榆林市人工造林面积达6.196万hm2,飞播造林面积达1.287万hm2。2018年,延安市人工造林面积达3.6438万hm2,飞播造林面积达0.4002万hm2;榆林市人工造林面积达2.9327万hm2[1]。1950年代~2019年,陕北地区累计造林面积超过500万hm2,造林力度不可谓不大。但造林存活率却长期难以提高。——目前,榆林地区绿林面积最多不超过150万hm2,延安地区绿林面积最多不超过135万hm2。

1.2 粗放式造林得不偿失

总的来看,陕北地区造林建设采用的是一种粗放型模式,榆林、延安两地的政府部门在造林建设中往往不计成本地大量投入,每年进行大量重复性造林。但政府部门的财力毕竟是有限的,而陕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年降雨量在不断减少,即使年年进行造林建设,也很难提高森林覆盖率。因此,这种不计投入/产出比的造林方式实在得不偿失。

2 改进措施与后续管养

2.1 大力推广滴溉模式

陕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年均气温在8℃左右,年均降水量只有400mm。每年日照时数却超过2600h(甚至达到2900h[2]);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持续,陕北地区的降雨量还将进一步减少。因此,必须效仿以色列的成功经验,在造林工程中大力推广滴灌模式。要节约每一滴水,要用好每一滴水,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陕北地区造林存活率。——必须指出的是,在造林工程中推广、应用滴灌模式的确需要增大投入,但我们必须牢记:“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为改善陕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增强陕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将有限的财力花在刀刃上,必须在今年的造林工程中大力推广滴灌模式。

2.2 推广精细化造林

数十年的造林实践证明:在陕北地区实行粗放式造林,不仅消耗了国家大量财政资源,而且得不偿失。因此,今后陕北地区应在造林建设中大力推广精细化造林。具体来说:①要根据陕北地区的降雨规律,选择精准的时间点开展飞播造林与人工造林。陕北地区12月降雨量只有1.8mm(当月降雨日数只有1.5d),1月降雨量仅为2.3mm(当月降雨日数只有2d),2月降雨量也只有3.8mm(当月降雨日数只有2.6d)。但进入6月后,降雨量明显加大:6月降雨量可达42.8mm,降雨日数可达8.1d[3];9月降雨量可达91.2mm,降雨日数可达10.4d(为全年峰值)。因此,必须遵循陕北地区降雨规律,抓住每年6~9月降雨量增大的时机,集中优势力量开展人工造林与飞播造林。②采用保水技术。在陕北地区,提高造林存活率的关键是保持土壤供水能力,这就需要在造林建设中采用保水技术:在人工造林时,可在每个树坑中覆盖一层10cm厚的干沙,从而减少水分蒸发量,实现保水[4]。

3 个人工作见解

作为一名在陕北地区工作多年的、普通的林业建设者,本人亲身经历了陕北地区造林建设。本人感到陕北地区的林业建设者多年来不懈付出、艰苦奋战,这种精神的确值得敬佩。但这种粗放式的造林模式则不可取,应当变粗放式造林为精细化造林;应当接受陕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的客观事实,应当尊重陕北地区的自然规律,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方式开展营林、造林。

4 结语

数十年来,陕北地区坚持开展造林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持续,今年陕北地区造林建设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因此,必须正视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猜你喜欢

日数降雨量降雨
基于MCI的1961—2016年中国北方不同等级干旱趋势研究*
汉江上游汉中区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南方多地9月热到破纪录
降雨型滑坡经验性降雨型阈值研究(以乐清市为例)
1961—2014年济南市霾日数变化特征分析
泥石流
豫南山区野生北虫草发生出草规律及采集利用调查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