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在面部病灶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2020-12-09吴苏州华栋方小魁王凌倪韬略何萍操瑞昌
吴苏州 华栋 方小魁 王凌 倪韬略 何萍 操瑞昌
面部病灶切除术后修复不当,可造成软组织缺损或外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2],皮瓣修复是这种缺损修复的重要手段[3]。我们在切除面部病灶后根据缺损情况选择不同皮瓣进行修复,临床效果良好,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共14例面部皮肤肿物切除患者。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9~67岁,平均年龄(39.52±15.74)岁。缺损部位:额颞部1例、鼻部6例、颌下3例、脸颊颧部4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6]:①面部肿物切除术患者;②无肿瘤转移;③年龄>6岁;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颅脑外伤;②严重面部烧伤;③瘢痕体质;④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碍不配合。
1.2 治疗方法
1.2.1皮瓣选择
根据患者额颞部、鼻部、脸颊、颧部及颌下等不同部位的缺损情况选择不同皮瓣进行修复,修复宽度1.4~2.4 cm[7]。
1.2.2皮瓣设计
本组患者最大缺损面积为4.8 cm×2.1 cm,最小为1.2 cm×1.0 cm。根据面部皮肤缺损部位及面积,设计选择皮瓣的位置和范围,并用美蓝标记。皮瓣应比创面大10%左右,且拉拢缝合后周围器官无明显形变。鼻唇沟皮瓣的长宽比例控制在3∶1到4∶1,若皮瓣内有动脉血管时可适当增加皮瓣的长宽比例。血管四周应保留一定范围(约0.5 cm)的面部组织以保证修复皮瓣血流畅通[8]。
1.2.3手术过程
患者仰卧位,局部浸润麻醉。沿肿瘤边缘外0.5 cm切除病灶,常规病理送检明确肿瘤性质及周边组织情况。部分鼻翼肿瘤患者术中需深达软骨组织方可完全切除肿块。然后切取皮瓣[9-10],沿设计线切开至真皮下层,向两侧锐性剥离后掀起真皮瓣,暴露皮下蒂,根据皮瓣宽度切开蒂部及皮瓣达深筋膜。根据面部缺损情况可在上、下侧或内外侧选取额颞、鼻唇沟、颌下带蒂皮瓣。皮瓣切取最大面积5.0 cm×2.3 cm,最小1.4 cm×1.2 cm。将皮瓣覆于缺损区,注意皮瓣内血管蒂不可扭转。最后加压缝合植皮区,尽可能地顺应皮纹和皱纹线缝合切口,且将缝合切口设计于隐蔽部位,避免瘢痕挛缩和神经损伤。本组中,额颞部行A-T皮瓣修复1例;鼻部行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6例,颌下行带蒂颌下皮瓣修复3例;脸颊部行带筋膜蒂皮瓣修复4例。术后3~7 d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术后严密观察局部皮瓣的血供情况,包括皮瓣色泽、皮肤张力及是否有血泡等。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皮温是否正常、有无分泌物等。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皮瓣色泽、瘢痕以及面部功能和外观恢复情况。
2 结果
14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佳、血运情况良好,面部无明显畸形。术后6个月时皮瓣色泽正常,皮肤有触感,瘢痕不明显,面部功能及外观恢复满意。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74岁,右面颊部皮肤病变伴破溃半年余。体检可见右面颊部有1.0 cm×0.6 cm的皮肤病变,稍突出于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火山口样,触痛明显。局麻下行右面颊部病灶扩大切除及鼻唇沟皮瓣推进修复术。术后皮瓣存活良好,术后病理为基底细胞癌,切缘和基底均为阴性。随访6个月,皮瓣色泽正常,瘢痕不明显,面部外观恢复满意(图1)。
4 讨论
面部软组织缺损治疗不当可导致面部瘢痕、外观畸形等不良预后,对患者身心造成严重创伤。皮瓣移植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面部功能[11-12]。局部皮瓣具有以下优点:皮瓣色泽、柔软度、厚度几乎和面部正常皮肤一致;皮瓣局部张力小、创面平整,周围组织不易变形,术后愈合良好;皮瓣移植方便、灵活,可取病灶周围皮瓣直接旋转、推进,有助于皮瓣成活,手术安全性高,伤口愈合快。
对于不同面部软组织缺损需根据面部缺损部位、周围皮肤情况及解剖结构,采取不同的皮瓣进行修复。本组共14例患者,采用A-T皮瓣修复1例,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6例,带蒂颌下皮瓣修复3例,带筋膜蒂皮瓣修复4例;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最大面积为4.8cm×2.1cm,最小面积为1.2cm×1.0cm。本组皮瓣成活率100%,皮瓣色泽佳、血运情况良好,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本组结果和文献报道的类似[9]。鼻唇部损伤患者采取鼻唇沟带蒂皮瓣治疗效果最佳。鼻唇沟皮瓣主要用于鼻面部中小面积缺损的修复,鼻唇皮瓣不仅与受损区域位置邻近、色泽质地相近,供瓣区切口方向与皮纹一致,血运丰富,成活率极高,临床应用广泛。本组中6例采取带蒂鼻唇沟皮瓣修复的患者,术后6个月不仅皮瓣色泽正常,血运情况良好,且皮肤有触感,面部功能及外观恢复完好。带蒂颌下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匹配度较高,术后切口瘢痕隐蔽[13]。本组中3例行带蒂颌下皮瓣修复患者,术后6个月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1例患者面部缺损位于眉部,因此选择了A-T皮瓣进行修复,切口设计隐藏于眉下,美学效果优良[14]。带筋膜蒂皮瓣成活率高,切口隐蔽、瘢痕小,术后颜面部外形美观[15]。本组中有4例患者选择带筋膜蒂皮瓣进行修复,术后美学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不同皮瓣各具优势,应根据不同面部软组织缺损情况选择不同的皮瓣进行修复。采取就近原则可提高皮瓣成活率,保证术后面部功能及外观恢复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