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利用园地开发新增耕地项目耕作层构建研究
——以铜川市耀州区某土地整治项目为例
2020-12-09高乔
高 乔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铜川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0 引言
耕地作为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为全国粮食的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耕地占补平衡是我国一项耕地保护的基本制度,对实现全国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扩大,补充耕地后备资源日益匮乏。2017年原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文件明确对于历史形成的未纳入耕地保护范围的园地等适宜开发的农用地,经有关部门认定后可纳入土地整治范围,新增耕地用于占补平衡。
本文以铜川市耀州区某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分析低效利用园地开发新增耕地项目过程中,耕作层构建的问题,以期为类似项目实施提供有益借鉴,为地区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做出一定贡献。
1 项目区概况
铜川市耀州区某土地整治项目,位于铜川市耀州区中东部,规划设计面积46.67余hm2,原始地类为果园及其他园地,实际现状主要为老化死亡的花椒、苹果树、核桃树及无人耕种的荒地。
2 项目改善措施
针对以上土地利用的限制因素,采取以下相应措施,改善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提高土地生产率。
(1)通过土地平整,合理规划和布置田块、修筑田坎和田埂,将项目区内原有的低效园地开发为水平梯田和水平旱地。
(2)合理规划布局田间道路,促进项目区农业生产的长足发展。
(3)实施耕作层构建,通过土壤翻耕、土壤改良等措施,改善项目区土壤肥力、养分水平低的现状。
3 项目规划设计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在项目区范围内,进行统一的设计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对农田、道路、林网等进行综合规划,将会有效的增加项目所在地的耕地面积,并且可以提高耕地的质量。项目区规划以梯田建设为中心,并通过完善田间道路与农田防护林网等配套工程建设,将项目区建成为适宜耕种的稳产梯田,最终达到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区域生态环境的目的。
项目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
4 耕作层构建
4.1 耕作层构建工程布局
耕作层构建主要包括表土剥离、土地平整、土壤翻耕、土壤改良四个部分。表土剥离是为了将项目区内现有肥力较高的土壤先行剥离堆放,待土地平整完后再作为耕作层覆回田块内;土地平整工程为主体工程,项目区原貌地面坡度较大,为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确定将原有园地平整为水平梯田和水平旱地,依据项目区的自然地势,将项目区内部划分为不等面积的梯田田块,在田块平整与土方量最小之间优化配置,尽量减少工程量。根据实际地形条件,梯田修建尽量使同一层面的田面贯通,要统筹兼顾,集中连片,实行“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布设田块,土地平整允许带有一定程度的地形起伏,但不得出现陡坎。田块的长、宽因地形而异,耕作田块的规则形状应尽量接近矩形或方形,田块方向以田块长边方向为准,在田块边缘修筑田坎,田坎沿等高线布置。田面平整高程的设计因地制宜。项目区位于丘陵沟壑区,土层深厚,年降水量少,适宜修筑土坎。
在土地平整的基础上,为提高耕地质量,对项目区新开发的耕地实施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对田块进行土地深松、翻耕,再通过土壤改良提升耕地质量,土壤改良措施可采用施有机肥的方式,最终将项目区建成为适宜耕种的稳产水平梯田和水平旱地。
4.2 耕作层构建标准
结合《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综合体》等规范相关规定,田面宽度不小于8m,田面长度为150~200m,梯田同一层面的田面应贯通,田面坡降控制在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采用反坡)。田坎高度控制在1.5~5.0m,均采用土坎,土坎外侧坡比1:0.35,田坎压实系数为0.93。田埂高出田面0.3m,上宽0.3m,下宽0.7m,田埂内侧坡比1:1,外侧坡比1:0.35,田埂压实系数0.93。土地平整后,对项目区内的所有新增耕地进行土壤深松深50cm,翻耕深25cm,为新增耕地土壤培肥选用施加有机肥的方式来增加土壤有机质,产品指标如下:有机质≥45%,总养分(N-P205-K20)≥5%,腐植酸≥20%,含水量≤30%,pH:6.0~8.5,重金属含量严格<国家标准NY525-2012要求限制,平均每公顷土地施加25t有机农肥。
5 结论
本文以铜川市耀州区某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分析了低效利用园地开发新增耕地项目过程中耕作层构建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具体构建方法,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