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0-12-09李睿景
李睿景
(中共盐城市大丰区委党校,江苏 盐城 224100)
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是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进入新时代,传统旅游产业已无法满足大众需求,全域旅游作为以旅游业带动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最佳选择。大丰区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在顶层设计、产业发展、项目引进等方面积极探索,在旅游经济发展上成绩斐然,但由于地理区位等因素的影响,区内全域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1 大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成就
大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势突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明确将旅游经济作为全区“四大经济”之一,与飞地、海洋、城市经济一起成为推动大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大丰区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立足“面块线点”,以全域旅游发展为“面”,全力打造以斗龙港、黄海湿地、串场河、城市商贸、美丽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五大集聚区,不断提升旅游产品、拓宽旅游线路,为全区旅游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如今,区内拥有国家A级景区7个,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区6个、省工业旅游区2个。2019年大丰区共接待游客1256.1万人次,景区门票收入1.3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11.2亿元,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2 大丰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1 区域竞争加剧,旅游品牌优势尚不明显
自进入“上海经济生活三小时圈”以来,大丰区与沪苏锡常等长江三角洲城市的联系更为紧密,在旅游客源大量增加的同时,与周边旅游城市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年底即将开通的盐通铁路将进一步加大全区旅游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与大丰相比,上述城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交通便捷,知名度高,旅游业发展更为成熟,配套设施更为完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大丰好玩呢”旅游品牌虽在全国范围内初具影响力,但与之相配套的旅游景区品牌、旅游服务品牌等并未成熟,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品牌优势并不突出。
2.2 资源整合不足,旅游产业收益链条较短
大丰区内旅游景点分布较散,且存在景点同质化现象,各景点对外宣传多注重强调自身优势,未进行联动营销推广,如何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包装,是全域旅游发展要直接面对的难题。当前大丰旅游业面临引得来人,但留不住人的问题,游客多是单日往返,未能形成可持续的收益链条。鉴于此,大丰区深度整合文旅资源,做出了建设“五个集聚区”的顶层设计,目的就在于构建覆盖不同季节、年龄、消费层次的旅游产业体系,但顶层设计如何落地,则需要实际项目来支撑,更需要各区域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2.3 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网络仍需完善
大丰区内各景点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网络建设质量参差不齐,成熟景区在道路、交通、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较为完善,其余的则有较大改进空间,根据木桶理论,若想以周到舒适的旅游体验留住游客,补齐短板是当务之急。而集智慧旅游、旅游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游客集散中心在全区并未实现各景点全覆盖。此外,旅游从业人员层次偏低,高水平旅游专业服务人员、专业类管理人员明显缺乏。
3 合力推动大丰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3.1 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全域旅游规划
要加强对区内全域旅游的规划设计,明确全域旅游发展方向,统筹考虑景区产品打造与旅游线路设计,合理划分旅游功能区,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景区建设为载体,以旅游项目为支撑,以旅游线路为纽带,打造能够满足各方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各类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出台大丰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与大丰区“十四五”规划的深度衔接,加强与国土、环保、统计、监测等部门的有机对接,将顶层设计细化为可操作、可实施的详细规划,让蓝图真正落地生根,一绘到底。
3.2 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融合
大丰区内绿色生态资源、蓝色海洋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等百花齐放,在开发利用时要按照特色化和差异化原则进行深度挖掘,要坚持精品战略,实行错位发展,打造独具大丰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要走出狭隘的单点发展思维,突出“旅游+”发展方向,统筹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的“1+N ”模式,把全区旅游资源真正变成强区富民的“摇钱树”和“聚宝盆”。要合理设计景区、交通、餐饮、娱乐、住宿等旅游要素,推出多日游精品线路,与区内各文旅集团、新媒体平台开展战略合作,实施“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在“串点成线”中形成多重收益的产业集聚效应。
3.3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要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做好景区之间及景区内部的道路建设,根据旅游客源市场的需要,增加城市周边地区的往返旅游班车。要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实现景区景点内游客集聚区免费WIFI全覆盖。要大力推进旅游景区“厕所革命”,科学放置旅游标志、指引牌、警示牌,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不断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要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做好客情分析与游客需求分析,精准对标需求提供优质服务。要加大旅游专业人才培育力度,发挥大丰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育摇篮的作用,推动产学融合,促进人才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