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影如何再次度过倒春寒?
——2019-2020中国电影比照分析

2020-12-09星,马

齐鲁艺苑 2020年6期
关键词:命运

周 星,马 立

(1.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085;2.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一、2020年的电影“倒春寒”

春天原本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春节档期原本是中国电影市场必然开门红的第一大档期,但是,2020年的春节档期荡然无存,所以,比拟为“倒春寒”也就名副其实。这一个倒春寒不仅仅是超常反历史,而且是连续跨两个季度前所未有。其实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电影整体上的一次倒春寒。2020年,在人类历史上都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还未到来的时候,在网络上似乎已有预感,诸如庚子年等的议论就已铺天盖地,我们曾经嘲笑这一个带着迷信色彩的说辞,但不幸而言中,居然就意外遭遇了历史上的一次大灾难。

“倒春寒”不仅导致了电影业的困境,而且其更深刻的意义所在是改变了世界的景观,印证了所谓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的突如其来,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看到消息说,2020年是美国自上世纪至今整个经济倒退最严重的一年,比如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公司创始人瑞·达利欧认为,全球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大萧条”最为相似,被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大萧条”发生在1929年,持续至20世纪30年代。[1]对于英国而言,2020年亦是他们历史上经济衰退最严重的一年。英国财政大臣苏纳克发表演讲称,两个月的时间英国经济收缩25%,过去18年的增长消弭殆尽。[2]到现在为止,我们看到中国之外的整个世界上千万人染病,上百万人死亡。这是人类生命经历的一次巨大变化。但真正厉害的是,由此引发的社会和世界格局突如其来的变化。西方世界自身乱成一锅粥,但是美国却在这一次怠慢的疫情之中,猛然就显现出它的本来面目。欺诈、说谎,没道理而说成有道理的流氓习气,成为世界笑柄的各种奇妙言论,都来自那大国和他们的领导人,我们真觉得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真正的变化还在于中美两国似乎在2020年迎头撞上,遭遇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搏击。这个搏击是蓄谋已久的进攻和不能不坚韧的迎头抵抗,而中国人民也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压力,更前所未有地理解了我们自身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当然,也发生了许多所谓的社会动荡与撕裂。

显然,电影在这一个春天遭到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2019年春节档8部影片,用5天时间获得50亿元票房。2020年,原本摩拳擦掌要夺取春节档期更高票房的预想,却突然因为疫情而全盘毁灭。整个春节档期的中国电影,因为影院的关闭而毁于一旦。按照人们的估计,春节档期至少损失了100亿人民币的收入。这一延续一直到6月,影院几乎不能开张,从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来看,上半年的损失至少在300亿人民币左右。按照2019年全年票房642.66亿人民币的数据而论,也就意味着2020年一半的票房已经损毁。问题可能还不仅仅在于票房,当电影院不能放映、当剧组不能拍摄、当拍摄基地无法开张、当电影人蜗居而不能出门的时候,整个电影产业的各种毁坏性结果,也似乎必然而至。有不少电影公司相继倒闭,有不少影院难以为继,天津的一个影院最早宣布破产,而为数不少的公司亦在哀叹,而更多的电影从业人员因为无法创作甚至于无法生存。曾经因为2019年中国电影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绩,所以人们希望这个春天会有特别美好的收获,但这一次真的是遭遇“倒春寒”而不寒而栗。

既然“倒春寒”的损失已经是现实,那么前途如何呢?在此期间,大概是从3月开始,就有不少影视拍摄基地意图要启动,电影院也打算复工,喧闹一时也曾经一度准备开工,新疆的电影院已经开张但收入寥寥,3月27日南京的电影院做好了准备开业,但是一纸禁令立刻封闭,因为更大的安全考虑不允许贸然重开。即便行业急于开张,电影观众也未必敢去,国家顾虑一是电影院的“倒春寒”一直延续到夏天的到来;二是人们都在发问2020年的中国电影会怎么样?

如何弥补损失可能是当下最大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时间往后追寻。其实,2018年下半年已经被人们认为是中国电影的一次“黑天鹅事件”,即概率低但破坏性强,且难测难防,由此迎来了寒冬,这就是税收事件所引发的整个电影业的资金抽离和投资减少。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寒冬,打击人心的是税收事件波及到编剧补税、演员交税,最典型的当然是范冰冰补税结果轰动一时。而更为典型也令人困惑的是霍尔果斯那种免税的电影制片天堂被撕毁。电影寒冬一直延续到2019年。2019年人们认为寒冬一直到上半年也在延续,但是它和2020年不一样,因为虽然整体票房损失和产业困境依然存在,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在这种寒冬底下,中国电影依靠几个电影档期,特别是几部出色影片的挺拔,而让人们认为迎来了暖春。由此,2019年的暖春的确来之不易,其破解了电影产业的不足。从各种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档期成为支撑整个2019年最重要的收益聚焦点。2019年的春节档期、贺岁档期、暑期档尤其是国庆档期,一直延续到2019年的年底,不少影片持续吸引人们的关注,使得国产电影最终占据了年度电影票房收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比例,一些最好的电影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果说连续的寒冬转变成为暖春的一些经验,也许对于2020年的中国电影尽量的弥补而返归更好的收益是可以借鉴的,那么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扎实而坚毅的创作,量不用多但是能抵得住许多不足的呈现,于是我们就聚焦2019年中国电影来看,弥补损失的可能性何在,需要努力的奥秘到底在哪里。

二、2019年3大档期的认识

2018年聚焦于“档期”的票房收入为443亿元,占票房总收入的比重为73%;2019年,“档期”票房收入为485.5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超过总票房增速,占全年票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76%。“档期”观影市场的火爆,也是电影纷纷强档上映的主要原因。[3]

2019年中国电影有三大档期,而其中有三个聚焦点特别值得关注。2018年下半年,中国电影遭遇到税收风波,进入了业界的寒冬时期。曾经,中国电影跃进的态势,慢慢变成了一个消颓的趋向。2019年是一个奇妙的扭转形势的年份,若将2020年视为中国电影的困难时期以此回看,也许有些参考价值。具体如何面对困难而扭转,我们可以2019年怎样克服和如何变化来加以说明。2019年奇妙地改变寒冬的暖春,其中的内涵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市场的寒冬由于影像表现,特别是几部符合了整个时代发展趋向的代表性作品的表现而化解。这就是春节档期的《流浪地球》,暑期档期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国庆档期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代表的几部影片。

考察这三个档期的三部典型作品,需要认识到,固然档期起到了必要的烘托作用,但事实上是影片创作的内涵与呼应时代要义之间具有重要关系,他们所聚焦的是关切到中国电影特别重要的社会文化经济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一)贺岁档期的《流浪地球》是关切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的一种呼应。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所昭示并且受到极大欢迎的理念,“2017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描绘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图景: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4]。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世界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之中,闪现出光芒的一种世界性的共识。影片《流浪地球》表现了地球行将毁灭时的境况,人类是逃亡还是拯救,是各自为战还是团结一心,是牺牲自己而为了整体利益,还是各自顾命终归于毁灭?如果仅仅把它看成一种类型片即科幻创作的出色作品固然不错,但似乎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它预示着中国人具有一种独特的拯救人类命运的努力精神。

郭帆的《流浪地球》的出现,令人出乎意料,让中国未曾高扬的科幻片忽然之间形成了独特的面貌,也成为中国科幻片元年的开创之作。无论人们如何将其与好莱坞科幻片相比而挑三拣四,但这部影片的确以前所未有的高瞻远瞩使得中国的科幻片创作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形式上,在表现内容上,尤其是思想精神上,这部影片都以其建立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实质上的呈现,而必然于中国电影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其中承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则是把视野放在整个世界,思考当地球面对巨大危机的时候,人类如何相处、如何在自保且相互牵扯的关系上,来创造改变危机而取得胜利的一种发展趋向。影片将人类的境地设计成了一个独特的集科幻和现实交织的境况,在地上和地下之间建立了人类躲避灾难的避难所,而全球已经连为一体,需要在各种巨大的引擎指引下,逃离开趋向于悲剧的命运。然而人类的整体命运,却因为意外而遭遇到巨大的威胁,郭帆导演就在这一背景下,来表现人类在中国人的智慧、牺牲精神的牵引下,如何用共同的努力扭转乾坤、拯救世界的过程。其中每一种创造性的举措无论怎样奇异,都刻印了人类命运的相互牵连,而各自逃命只能造成地球的毁灭,无论是青年恋人还是临危不乱的父祖长辈,拥有再高超的技术,都抵挡不过地球在一个宏阔的星际空间之中遭遇的越来越逼近的危险。人们只能用合作努力抵御危机,而只有果敢的牺牲精神和行为才能扭转乾坤,避免毁于一旦。作为科幻电影来说,影片《流浪地球》技术表现的水准已经是中国同类型中少有的,而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硬科幻的集中体现,而绝非简单的软科幻机巧。但是影片的确是冥冥之中带有强烈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形成了软科幻的精神引导和硬科幻的技术创造并驾齐驱的局面,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由此才好理解,无论是在国外来看,人们多大程度上认为中国的科幻电影达到了一个新境界,还是国内的观众从来没有感受到的中国人自己科幻创作的特色,展现中国人自己国土上的生活与未来想象,乃至中国人和世界命运的紧密联系,都是如此地逼真。从影片的市场票房角度看,它证实了有高远的理想又有切实的技术创造,同时更有和人心的吻合,才造就了真实的中国电影能够获取大众关心的根本所在。

(二)暑期档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呼应时代中国独立道路的精神创作。

影片以反常俗人本性的个性英雄的创造,呼应时代期望中国电影个性凸显的需要。在暑期档的各种争夺之中,谁也没有想到一部貌不惊人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改变了中国动画电影的形貌。这部动画电影的相对成熟与出色,包含有多种多样的因素,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趋势,就是中国电影毅然打破常俗窠臼,果敢取向人本个性而创造独卓英雄的创作方向,也是中国电影逐渐进步的趋向聚焦式的体现。所谓常俗窠臼是已经常年呈现而习以为常的存在,其阻碍着中国电影的人本个性彰显,也是中国电影的弱项所在。创造英雄的不拘一格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不可缺少的艺术塑造。人性走向个性独具的趋势,在此前的《战狼2》中已经越来越显现,在中国电影注重集体主义的传统下,《战狼2》获得巨大票房的根本核心,也显然在于塑造了一个个性英雄的形象,获得了国人看电影时的意外感动。所有人在关注电影时,自然因为题材而产生一种国家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思想感召,但零距离感知却有个体精神的感动,也即具有最大公约数的感知,还是对个性人物的感同身受。好莱坞电影正是在这一方面给予人们极大的刺激。无论是个性英雄,还是个性主义的牺牲精神,都是中国电影比较缺乏的。夸张而论,对《战狼2》是是非非的异见,多少是陈俗理念的担忧。既担忧中国得罪美国,又期望闷在肚里发大财,还拿着令箭当鸡毛的自萎,却没有看到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外你必然要以强横的英雄姿态迎接挑战,对内长期缺乏个性英雄温吞水的表现,也到了该打破的时候。

动画电影第一次改变过去传奇童话故事中的哪吒传统形象,既在形态上改变那种不着人间烟火的虚浮于云上的形象,又在他的家庭出身之中造就了不为常态社会所接受而被妒忌伤害的氛围,由此展开新鲜的形象打造。在人物形象的相貌上不仅仅改变了韩日动画影响下见怪而不怪的造型,即千篇一律漫画式的修长秀美的少年形象,而创造出一种新鲜的扭转形态:近乎丑陋但是卓尔不群,越是貌不惊人反而执拗地向自己的命运、向众人的批评和向巨大的恶势力不低头的精神表现。这一个哪吒让中国动画的形象摆脱了纤细柔弱的传统,树立起一个个性人物,超越人们心目中期待的英雄,这种无拘无束无往而不胜的心理期待打动众心。“我的命由我不由天”的果敢惊人眼目,激动了许多人为此而感奋。丑陋形象后面的坚强气质,使得一部动画片把现实生活中久已远离的个性主义用一种坚强韧性和精神品质凸显出来,呼应着包括《战狼2》等影像。中国需要个性英雄而不仅仅是道德英雄,围绕着个体生命、个人意志和个性性格的稀缺英雄的形象方向去塑造。在剧情的烘托下哪吒既无往而不胜,又调皮捣蛋,好恶分明又能够为大众的利益别出心裁地去联合白龙,为家乡、为自己的亲人去奋斗,把一个有血有肉的、符合于常人心态却超越一众期望的个性英雄形象的独特性凸显出来。

特别要强调“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其实是呼应了我们时代要求而出现的聚焦点。把它扩展开来看,亦是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至今的阻碍是以往思维比较注重左顾右盼、掂量再三的踯躅使然,因而我们更多拿着欧美作为我们的标准,好处是有一个参照系,但是长期以来这种创造性受阻,其一就是挟洋自重,或者唯美为尊,不少的公知正是以此,借助着传统的左顾右盼,参照变成了唯一参照,却忽略了重要的是中国人从来都是以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来发展的事实。所以我们的参照是为了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左顾右盼趔趄而行。以参照系为尊陪着对方洋洋自得,甚至长臂管辖的历史过去了。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心声甚至呼应了2020年的当下现实,比如对于香港事件最为典型,当国家终于决定不能纵容那些“港独”们拿着欧美的险恶目的和手段左右我们治理下的香港,于是中央直接出手制定法律,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决不能期待,而且不能培植他们的那种坏习气。2020年看到一位深圳盐田高级中学年薪50万的中学教学名师熊芳芳的辞职信,以“最近生命无法重来,不愿一生被人安排”而决意重新自我安排,犹如前几年一位河南教师顾少强的辞职信走红网络,其“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样充满了自己主宰命运的时代呼声。熊芳芳的辞职信有900多万的关注,说考虑了两年就是想跟着自己的心走,坚守自己天性的本真。可见影像呼应着时代的呼声。

(三)国庆档期的《我和我的祖国》是呼应国家命运与个体人心共振的价值观塑造。

在往常,主旋律电影云集是国庆档的常态,但对年轻人而言,多少是带着疑惑的心情看这档期,而这一次却出现了独特的《我和我的祖国》等新主流型的电影令人眼睛一亮。其中最出色的是《我和我的祖国》,它的聚焦点就在于与人心共振与国家命运这个时代大趋势达到了巧妙的结合。影片呼应的是新中国建立70年重大的7个大事件,以牵连着国运和国家富强的时代命题。但是,却是以个体的感受、个体的融合和个体的投入来加以折射,宏大主题与微细的个体感受的结合,在细枝末节上将艺术感染力的本质做了最好的映射。第一个故事《前夜》,由管虎执导、黄渤领衔主演,展现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升旗的故事,呼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大主题。我们往前搜寻,既往电影无论是《国歌》《国旗》以及类似的电影,都是聚焦在整个政权、整个国家命运改变的大主题上,宏伟固然宏伟,但是和人心的结合及普通老百姓所感知的欣欣向荣的局面,却隔着一层。如果说既往的宏大主题,都注重在国家命运之上,那么《我和我的祖国》关于国运大事的7段小故事,都聚焦在鲜活的个体甚至是职业人的职业行为和生活感受上。黄渤饰演的角色以及周边的人物,凝缩在关于升旗的一个具体的小世界里,在那斤斤计较熬夜磨练的微末之处。这就是在大的国运和个体的职业精神之间,达成了一种每个人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个体所能及所做到程度的共识,而忽然发现这是与大的国运形成的互动和呼应,所以个体的经营行为方式,关切大的国家的密切共振,自然就非同凡响而获得人心的呼吁。徐峥执导的《夺冠》是最为精彩的一个段落,讲述的是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夺得冠军,首次获得世界大赛三连冠的往昔。但以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来描绘,令人啧啧称喜。在他和即将离别的小女朋友告别的关键时刻,却为了扶着黑白电视的天线杆儿打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处事之间的取舍,孩子不能不承担父亲的叮嘱和里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看女排夺冠的责任。孩子如热锅上的蚂蚁,心乱如麻的真切情感,忍住自己的急迫承担责任的动人状态,与一种无奈和委屈让我们感同身受且心有戚戚。他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在面对职业和个人取舍时,一种常态的生活矛盾抉择时的真实呈现。孩子的人性和孩子无形中的责任感,排除与“夺冠”这一国家重大事件之间的偶然应和,让我们鲜活地感受到生命之中许许多多这样的时刻状态。当孩子委屈地奔向父亲的时候,一句巧妙的话设计更为出彩,他的潜台词是说我的眼泪是为离去的小女孩而流的,但是却说出一个让人意外的“天线太烂了”这么一个转折性的抱怨。真的委屈却隐蔽着完成了一种嘱托行为的孩子心态,和这个大时局之中人的行为构成一种互动。

同样,张一白执导的《相遇》,几乎是无声语言地表现了中国原子弹爆炸的故事,一个时代的研制者坚守秘密忍辱负重,和自己心爱的人绝口不提、守护秘密,乃至于当面相见也隐瞒住自己的身份,在亲人的抱怨质问面前“装着”陌生不相识的委屈,让人心疼不已。影片将历史中的各种为了大义的误解表现得淋漓尽致,任何宏大事业的成功都是以牺牲许多人的个体幸福为代价,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许多贡献的奉献者们,就像张译饰演的角色一样,默默无闻甚至献出牺牲的代价,让我们看到他们内心的伟大和表面隐忍的悲剧性的悲壮,而不动声色爱恋的深刻却隐藏,从艺术的角度构思,的确带着一种有深度的感召力。

三、2019代表作品意义延伸与2020的启示

(一)由2019年三大档期的三部代表性作品归结其关联性内涵,包括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应;对人性走向个体性的呈现勾连;与人心共振的国家命运这样的大主题和小切入点的结合,在内在上使得中国电影于这一年展现出不少的光彩。而由此我们可以延伸去看到他们所折射的同一时期中国电影的三个价值落点。

1.《流浪地球》呼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期望,这是为了要获取世界性的认同,同时也是为了减轻主观性的教化,才是其赢得大众欢迎的内涵魅力。

这种内涵的魅力一直延续到《地久天长》这样的人文主题中,依然能看到艺术在这里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地久天长》中的两对家庭几十年的命运纠葛,并不是以撕破脸甚至于残酷的方式走向决斗,而是通过彼此的忍让,让岁月熬过痛苦而成就了真正的人心。历史和时间造就相互关系地久天长这样的命运主题,实际上无论是地球的命运,还是个体以及家庭的命运,得以地久天长的都是有各种人、各种合作以及各种顽强的、坚韧的生存,所以《地久天长》获得诸多世界性奖项证明并且告知人们:人类命运的共同体除了是世界需要我们共同携手,人和家庭和彼此之间的一种牺牲精神之外,也是真正的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它不仅仅是关于地球、关于国家,而是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和生存之间的命运归宿。

2.《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价值在于人心所向,是个性坚守和创造个性超越常人的魅力,一部电影创造的必要价值,其实是中国电影对于个性的忽略被改观。

无论是这一个哪吒形象,还是《战狼2》中的冷锋形象,无论用各种各样的理论来进行分析,但就影片对于个体英雄、个性素养的推崇而言,无疑是人们在发达社会之中更需要尊重的对象。中国电影的个性创造和命运主宰,都只能是依靠自我精神肯定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少年的你》中社会混混小北的个性与倔强性格也是如此。小北从小辍学但希望得到尊重。他在社会上厮混绝不妥协,被打得鲜血淋漓依然以一种强韧的眼光去对付其他的小混混。陈念的关心和尊重,使得两人同病相怜也同气相求。于是,小北把自己的顽强投注到陈念身上,要保护她的个性避免受到其他人的霸凌。在小北和陈念身上聚焦了一个人的尊严和意志力。所以影片让我们看到对人的尊重和对自己追求的顽强性,并且最终完成了他们共同协力而成就于自己尊严的形象表现,这也是人心所向的期望!

3.《我和我的祖国》所走的是人心所向的主流价值观的共振,改变了既往的主流电影悬浮在云之中令人景仰,却未必和普通人的心态有更多贴近性的差别。

她大方歌咏宏大的去虚幻的主题,但却落脚于个体身心感应的具体事件和人心期望上,迎合常人的心态也启示中国电影,要更多地把美好的事物和人的痛切的东西相互牵连。我们不妨联想到此前中国电影出色的现实题材《我不是药神》,直观地表现中国人生活之中所遭遇的病患和一部分人在生命中挣扎的境地,以及人在这种状况底下产生的复杂情态和果敢的牺牲精神。影片触及的真实正是国家所需要的一种医疗制度的改革,是关乎药品和相关社会问题的现实回溯。影片来自于真正的生活之中案例的正向面对,揭示问题而不回避,但也对粒细胞白血病以及更多的与身患疾病的人们休戚相关的生老病死做了深刻地表现,促发了政府出台降低抗癌药品价格和纳入医保体系的现实政策。电影深刻但妥善地处理了现实与人心的联系,无论是保护专利还是普惠于人民,是遵守法律还是牺牲个体,是追求商业还是为了大众的利益而放弃旧制等等人性的需要,其与国家命运之间微妙角度的一种结合,都在影片之中得到了很好的呼应。

(二)2020年下半年,中国电影是否有创造性?

2020年,的确是人类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重大的危机,许多东西都改变了,对于电影而言生存死亡的威胁也隐约存在,我们所预期的暑期档应当可以复苏的期望也显然落空,如何改变困境,还不能妄下结论,但参考此前破解难题的一些经验,不妨做一点思考。

1.现状打破的步骤。

也许可以说,2020年的中国电影也是前所未有的,遭遇倒春寒后又接着遭遇台风雨。也就是上半年的中国电影几乎损失殆尽,从酝酿到复苏,只能期望下半年逐步开始探索新路。暑期后对影院的纾困方案也许要等待更久远的复苏成为定局。如何抓住部分暑期档的票房,或者依据情况做好后暑期档的补救,减少下半年电影的折扣是当下的难题。显而易见我们当然不能放弃电影院的电影放映,我们曾经想在暑期档一直到国庆档和贺岁档的前期,能够最大限度地补救中国电影的损失,但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依然是埋在人们头顶上的一个炸雷。电影关切人的精神生活,但可能更直接关系的是电影院中的观影安全。围绕着电影的全产业链落脚在电影院的放映上,的确应该慎之又慎。所以寻找更好的突破口,迈出中国电影复苏的脚步取决于许多因素。

电影人们都在抱怨何时开放影院放映,其实更重要的是何时能够寻找到更妥帖的方式和时间点开启电影的复苏可能。原本人们还期待着一种“报复式”的观影热潮到来,但我们现在更多得要考虑,以多种形态来恢复中国电影的生路。是不是有可能扩大汽车影院或者是露天放映的可能性?但似乎没有人考虑这些问题。是不是真的应该更多地考虑影院电影借助于互联网来维持自己生存的一些步骤?是不是应该为了影院放映的复苏制定策略,给予循序渐进的支持和排兵布阵?但是可能更重要的要放长眼量支持现在可能的创作,那么就应该拿出中国电影的优秀之作来和观众见面。也更应当将眼光放到长远,比如从“国庆档”到2021年的电影发展,但创作好作品才是关键。

2.国庆档的契机。

显然,在谋划8-9月电影可能开映的设计上需要有智慧,安排预热和独特讲究的“档期”未必不是考虑的目标。也许需要将9月的电影作为烘托国庆档期较大规模上映的步骤来谋划。可以预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全世界疫情的认知,秋季未必能够大规模展开电影放映,原因还在于西方世界的抗疫成效并不显著,于是谁都不能独善其身的认识必须牢记。依然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感知,依然有不少国家不能很好地理解。于是能否恢复2019年国庆档期的观影热潮显然是一个疑问。

2019年原本期望重现,却其实是独特的案例,当下未必能重复。但当下,开发谋划类似的影片,可能都要到年底或者2021年初才能上映。如果做好后暑期档的推进,则能将10月档期激活,还能部分延续2019年热潮。怎样才能弥补,最大关键点可能依旧是需要出色创作来激励。如果情形稳定,秋季之后的冬季贺岁档,才是中国电影要认真准备的重点所在。无论如何,下半年中国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比如说补助、鼓励甚至动用民间的力量来强化管理,而在前端应该想尽办法考虑受众的观影积存,也许就要精心谋划上映什么样的作品。甚至不惜偏重一些必要的好莱坞影片,毕竟从《花木兰》到后来一些也无法在西方上映的片子,也许在中国可以争取先上线。别在意中外影片所占的比例,特殊时期特事特办。而原本2020年春节档的一些代表性影片,是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年底市场档期上映的主力。

一旦市场允许,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有分量的作品,无论是“类型化”的影片,还是有艺术含量的作品,表现现实的故事,一定是要成为厚重的所在。我们也许会有些担忧,急就章的关于“抗疫”表现的电影,只能弥补市场的短板,却不能增强市场的火力。一般而言,对于重要时刻的创作是要沉下心来,但同时需要谋划大局。比如,既要有表现春季许多动人事迹的关涉医务人员事迹的创作,但也需要找出巧妙点,否则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可能比电影表现地更深入,更具有更大影响。同时抓起了个体的表现,需要有独特的构思和切入的角度,以足够的才能,准确地表现人性的复杂性。表现现实深入性的创作肯定会有许多困难,它是锤炼艺术家魄力和能力的考验。重要的还在于中国电影应该对这个世界,对更广阔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描绘表现,敢于以大格局的方式,揭露境外势力对于世界安全的破坏性意图,甚至敢于去表现科幻的甚至多重类型政治表现的电影。当然这个难度更大,需要极高的整合能力及独特的艺术创造性。但至少要有这种观念,畏首畏尾和限制性按下不表与审时度势是两回事。中国应该有举重若轻和以小见大这两种本事,当然中国电影也不局限于“抗疫”,应该还有更多地再现现实生活,更多地表现中国人在命运之争及在时代和环境之中的多种生活情态,这时鼓励创作者积极主动地自由发挥,创作对整个民族和国家自信力表现的作品,才是真的创造性体现。

3.创作高品质是生命力。

中国电影必须等待安全开放的时机,虽然电影院复工仍在力图于安全小心的审慎态度进行,不过跃跃欲试的各个电影公司都有所准备,有的也公布了新片放映和拍摄片单,一旦时机成熟就看谁能把握良机,这无疑考验着电影人未雨绸缪的谋划是不是到位。有那么长的休憩时间,考虑推盘的成熟与否将带来接续的影响。比如需要考虑哪些影片先期放映,哪些试水或者抢夺热点事件,在冷场时如何安排影片,拥堵到来时候如何应对等等。毫无疑问,春节档的几部电影《夺冠》《唐人街探案3》《紧急救援》《姜子牙》等最为引人注目,其下半年择机上映的谋划如何有待验证?此前各个影视公司公布的等待上映的新片中,无论是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坚如磐石》,还是备受关注的《749局》《美人鱼2》《寻汉记》《侍神令》等都需要抓住战机。

好作品将成为2020后几个月被瞩目如何出场的重点,好作品才能超常性地拯救票房。除了上述提及的影片,还有人们期待的可能跃出龙门的创作,如张艺谋的《一秒钟》新作《悬崖之上》何时强力上映,陈可辛的《李娜》、徐浩峰的《刀背藏身》、曹保平的《她杀》,还有陈凯歌的《尘埃里开花》、冯小刚的《手机2》、娄烨的《兰心大剧院》、管虎的《八佰》、李玉煜的《阳光不是劫匪》、贾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李少红的《迷妹罗曼史》、乌尔善的《封神》三部曲。再有程耳的《不浪漫》、陈冲的《英格力士》、陈建斌的《第十一回》、张猛的《枪炮腰花》、周星驰的《美人鱼2》、徐克的《摸金校尉之九幽将军》、许鞍华的《第一炉香》、关锦鹏的《八个女人一台戏》、邱礼涛的《拆弹专家2》等,历数下来,我们并不担心中国电影没有好作品,但何以把握最后几个月的时机,对于2020年中国电影的市场和大众期待才是关键。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电影应该是到了一个更兼容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混溶于创作内容、个性与人物的故事,不强化于外在的类型形态、主题等等这些概念,而是以创作者自身的价值自洽地体现与人生理想的闪光去投注于具体形象之中,潜移默化却不经意地去孕育,而显示出创作内容的温度和力量。

猜你喜欢

命运
小鱼的命运
命运的更迭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倒在五丈原上,是诸葛亮的命运
倒在五丈原上,是诸葛亮的命运
掀开命运的底牌
命运秀
命运的指缝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