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中的汪更生先生

2020-12-09李光明汪忠慎

金秋 2020年15期
关键词:桐油商号安康

文/李光明 汪忠慎

我们的爷爷汪更生,原名汪应龙,字甦,生于1879年农历腊月初一。祖籍广东,因家乡屡遭英国侵略军烧杀洗劫,被迫流落四川,后定居安康。汪更生青年时饱受流离之苦,投身革命,思想激进;中年转志从商,经营有道,乐善好施,且造福地方;晚年值日寇侵华,民族危难,汪更生挺身而出,一不惜财,二不惜命,鞠躬尽瘁地方事务,口诛笔伐日寇暴行,组织运送支前物资,是安康抗日英雄谱中的杰出代表。在《三秦近代人物评传》中,被誉为“地方知名商会领袖”和“安康商界一杰”。

1 9 3 1 年,“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安康民众街谈巷议,惊恐万状。为揭露日寇侵华暴行,鼓励民众抗日激情,汪更生四处奔走,积极倡导出版地方抗日报纸,得到新任县长许济航的支持。当时,石泉进步人士陈羽皋组织了一个有商学界千人参加的“九·一八国耻”大会,汪更生受到启示,以“知耻而后勇,铭志以雪恨。自强存国格,团结共御敌”为宗旨,创办了《雪耻报》。汪更生以建设局局长之权,将报社社址设在旧县府的东花厅,印刷设备和启动资金及办报经费由汪更生经营的“天锡公”商号出资承担。汪更生任总编,工作人员多由局内职工兼任,并在社会各界约稿。1932年元月,“创刊号”在安康问世,影响颇大。据老人回忆,报载一小诗,足以表明报纸立意,诗云:“东北失陷震华夏,倭寇铁蹄肆意踏。吾辈切记社稷恨,抗日雪耻强中华”。

《雪耻报》一旬一期,四开单面石印。遇有纪念日或重大新闻,则套红印刷。报纸以转载抗日新闻、言论为主,以正视听;亦有编辑部文章、消息及地方新闻稿件。是时,汪更生与商界人士成立了“安康各界抵制仇货委员会”,对日货实行了登记封存等措施,《雪耻报》及时予以报道,重点进行宣传。报纸得到安康中学、兴安师范师生的“极力赞助”。两校师生在学生自治会组织下,走上街头,手持横幅标语,表演文艺节目,宣传抗日,焚烧日货,声援西安学生运动,组织示威游行,渐次形成高潮。1933年底,学潮直指国民政府,兴师学生自治会联合各校学生捣毁了县教育局。当局下令镇压,逮捕学生2人,开除多人。安康商界为声援学生,于1934年元月罢市数日,安康变成“死城”一座。当局被迫妥协,允诺减免苛捐杂税,释放被捕学生,市面才恢复正常。《雪耻报》对事件宣传鼓励,引起当局不满,最终被迫停刊。60多年后,安康电视台在播映这段历史时,用3句话对《雪耻报》进行了肯定:一张报纸 抗日雪耻 唤起民众;一段岁月 波澜壮阔 刻骨铭心;一种精神 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1935年,安康成立专区,专县合并,汪更生任安康财政委员会委员长,对地方财政之整理、财产之收集,竭尽余力。汪更生自1923年创立“天锡公”商号以来,虽战乱不断,仍能稳步发展,号内主要负责人王羽皋、牛焕堂、薛焕堂、李仲辉等皆有商场经验,能眼观六路,灵机应变,且胆大心细,忠心耿耿。加之更生妻朱友兰掌管内务,敢于决断,大家事有专司、通力合作,使“天锡公”日渐发达。到1929年,流动资金已由创业的1万增至13万,还建造了“天锡公”大楼。到1936年,实有资金已逾银币21万,为“天锡公”商号的全盛时期。

抗战期间,作为安康商会会长,汪更生积极联络各大商号,协力筹集资金粮食,组织成千上万民工构筑工事,抢修公路、扩建机场(1938年5月16日,援华抗日的苏联空军志愿队6架飞机因燃料用尽而迫降于安康东坝机场。东坝机场是规模很小的简易机场,仅有两条直线跑道,飞机降落时其中3架陷入道旁稻田之中。张紫樵闻讯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民工抢修便道,用绳拉人扛等原始办法将3架飞机逐一拉上机场,加油后6架飞机才又平安起飞直达武汉。事后,张紫樵又联络汪更生、杨庆和、聂允文及三益覆、广福堂等商号,劝捐银币万余,重新整修扩建了东坝机场),竭尽全力做好支前工作。汪更生又以自己经营的“天锡公”商号为基础,在转运军需物资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安康的桐油、五倍子、生漆、牛羊皮等,均为军用制革、造船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国民政府购置军火所欠外债,也需用桐油等山货折价偿还。数年中,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支援前线”的号召中,安康以“天锡公”为首的大商号10家、小商号21家,皆以转运军需物资为主业。汪更生更是奔波于安康武汉之间,指挥验收过载,及时装船运送。抗战初期“天锡公”年经销桐油50多万斤,发展到1935年,年销量已达200多万斤。在安康商会的组织下,安康人民背负肩挑,逆水行舟,运送桐油、生漆等战时物资。仅抗战头4年,安康地区外运桐油就达3000万斤,约占全国桐油输出量的1/10。当时的《陕行汇刊》中载文赞到,安康人民创造了“中国战时对外贸易之奇迹”。

1937年7月,更生结发妻朱友兰病故,更生失去贤内助,“天锡公”亦由盛转衰。汪更生因求贤若渴,失之甄别,他所推心置腹重用的几位副经理,自朱友兰病故后,便伙同司账,暗中结邦,意欲移花接木、取而代之。他们假公济私,暗中大做黑市生意,套购黄金以中饱私囊。当时在汉口站尚存2000多篓桐油,竟置更生“立即脱手”的严令于不顾,执意存货待价,结果战争扩展,油价日跌,以至亏了大本。此后,汪更生为挽回局面,亲自往返于安、汉之间,但已是疲于奔命,未有转机。受战争影响,“天锡公”由盛转衰。

战争也使安康的老百姓“岁常苦饥,时遇粮荒”“赤贫之家,比比皆是”。眼见灾民人数与日俱增,流离失所,汪更生倾囊相扶,独立出资在城西土西门以东,沿城墙根增盖数十间简易平房,让灾民无偿借住,安置无家可归的灾民数百人。更生逝世后,这些人便将借住房屋视为己业,传给了后人。1939年,日寇向鄂西北逼近,战事日紧。安康又遇十年不遇的大旱灾,灾民遍野,汪更生虽年老体弱,公务纷繁,仍以大局为重,会同张蕴锐等人成立了“安康旱灾急赈会”,不惜拿出巨资,派吴子藩、杨宜亭等去老河口转河南省李官桥一带购回一大批包谷,由船运安康。汪更生亲自负责组织发放,大大缓和了灾情。

1940年9月3日,日寇飞机群自七里沟方向俯冲安康老城,狂轰滥炸。整个城区黑烟弥漫,哭声震天,“天锡公”桐油库被炸起火,500多万斤桐油化为漫天黑烟,三日不断。“天锡公”商号内除前院主楼外,其余房屋皆被炸毁,城区百姓的房舍也被炸毁颇多,财产损失无计,仅死难者就达850余人。汪更生匆匆将家小暂时移居文武山下曾家梁子,不顾亲友苦苦劝阻,毅然返城救灾。汪更生同张紫樵等政府官员一道,扶杖步行,走家访户,营救生者,指挥清理掩埋瓦砾下尸体,紧急救治受伤百姓,搭建临时灾棚,送去干粮物品。仅第一天汪更生就向灾民散发银币近千元。此难之后瘟疫骤起,汪更生奋不顾身,始终指挥在抗灾前沿,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不慎也染上瘟疫。至9月10日,终于晕倒在视察灾情的废墟上。众人急抬至家,已是六脉沉伏,抽搐气闭,人事不省,经抢救,神志稍清,汪更生又挣扎着下地,欲去指挥救灾,被众人强行制止。此后病势日重,至9月21日,这位一生以驱逐鞑虏、振兴民族工商业为大志的老人含恨去世,享年61周岁。更生临终反复嘱后人“永记血海深仇,毋忘惜民爱国”。出殡之时,国民政府及当地驻军500多官兵护送灵柩,各界自发前往送葬的达万众之多,七里长街,一片孝白。更生谢世后,家资又遭商号内头人瓜分,“天锡公”勉强维持年余后倒闭。

猜你喜欢

桐油商号安康
安康幸福 有你的身影
我国商号保护的立法检讨及完善策略
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
THE PRECLOUS THING珍贵之物
桐油在土家医外治法中的应用概述
商号权与注册商标专用权冲突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生漆中桐油的检测方法
浅议我国商号(字号)法律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桐油制备壬二酸的工艺线路探究
防水剂对石灰偏高岭土修补砂浆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