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染”的环保专家
2020-12-09浙江谷阳
文/浙江·谷阳
院长、院士、研究员、技术总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身兼多个重要职务的孟伟,本应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领军人物,但他没能抵挡住利益的诱惑,没有倒在污染治理的战场,而是倒在了被铜臭污染的“钱场”,从一名治污者沦为政治生态、自然生态的“污染源”。2019年6月28日,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孟伟受贿一案。检察机关指控其受贿2046万余元,孟伟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假借“同乡情谊”谋私利
综观孟伟的腐败堕落事实,他与青岛某公司董事长韩某假借“同乡情谊”之名进行的利益输送和权钱交易最为突出和典型。在自己的分管领域对“老乡”给予特殊“关照”。在孟伟的“运作”下,韩某的公司在短短几年间就野蛮生长,从一家搞废品回收的“小作坊”发展为拥有50多家子公司的集团公司,而孟在其中则大肆收受贿赂。
2006年前后,中国环科院承担了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的“循环经济共性技术研究项目”,时任院长的孟伟向来自诩深有家乡情怀,他联系了青岛作为依托城市。在韩某公司完全没有科研团队和科研能力的情况下,孟伟通过他的大学同学推荐,安排了该公司承担了其中的两个子课题,拨付的科研经费数额仅次于青岛海尔集团,位居第二。尝到了甜头,该公司董事长韩某打着同乡的名义,和孟伟竭力拉近关系,共谋利益。2008年春节前,韩某到孟伟办公室拜年,称“按我们老家的规矩,过节要看望‘大哥’”,送给孟伟几箱海鲜和三十万大额“礼金”。事后他交代,孟伟为公司争取到的科研课题,都会按比例作为回扣“感谢”孟伟。从家乡的一箱海鲜,到一筐老家的蔬菜,到春节前上北京送礼金红包,该公司送礼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所谓的“感情”越来越深。
2011年9月,韩某找到孟伟,希望他出面帮其公司组织一次发展研讨会,提出“多请些院士、专家参加,会议规格定高点,这样能显示公司的知名度!”为了表达感谢,在公司研讨会召开前后,韩某分三次重金酬谢孟伟100万人民币。在金钱攻势下,孟伟“鼎力相助”。在青岛韩某公司组织的研讨会召开时,孟带领中国环科院多名专家、骨干参会,尽显气派。不仅如此,2014年,孟伟在国外开会期间,结识了一家汽车环境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听说该公司想在中国找一个合作伙伴发展业务,孟伟第一时间推荐了青岛的“老朋友”。为了促成两家公司的合作,孟用自己学术权威的身份,以中国环科院的“金字招牌”不遗余力地支持韩某,令国外企业误认为青岛这家企业实力雄厚,最终双方达成了合作。协议刚一签订,韩董事长就给“孟院长”送上了50万元酬金。2014年下半年,为了承接某市环保产业园建设工程,韩某又一次找到孟伟,希望环科院能为该市环保产业园做建设规划。孟随即安排院相关团队承担了这个任务,同时要求必须与青岛韩某公司合作,并违规拨付经费给该公司。环保产业园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时,孟伟违反规划编制单位专家不得参与评审的规定,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身份担任规划编制评审会专家组组长,同时安排另一名院士参加评审会,以此来提升评审会的规格。最终,该公司顺利接下了这一项目。从中,孟伟又“笑纳”了韩某上百万的“感谢费”。
以帮助家乡企业发展为幌子,孟伟一路为该公司“保驾护航”,收受巨额贿赂。韩某说:“我给孟伟送钱了,所以敢找他办事,10万元能办成的事,我就给他送20万,这样他就得按照我的要求给我办事。案情表露,孟伟仅从韩某处就收受了数百万元的好处费。难怪韩某公司因严重污染环境被查处时,孟还主动出面说情,为其逃避处罚提供帮助。
把科研项目当成“唐僧肉”
孟伟担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一职长达15年之久。他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视为“自留地”,把科研经费当成自己的“钱袋子”,用科研项目管理权大肆牟利。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了包括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在内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技术总师即是孟伟。但孟伟非但没有在科研上作表率,反而唯利是图,以科研名义大行贪腐之实。在科研工作中向钱看,把水污染治理科技项目当成了“唐僧肉”。办案人员说,许多承担“水专项”课题的单位都以各种方式向孟伟进行了利益输送。时任浙江某大学教授陈某为争取在“水专项”中设立课题,向孟伟送了60万元;杭州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参与“水专项”,以咨询费名义送给孟伟近百万元;北京某环保公司送上大额现金后,承担了“水专项”某课题,成为公司上市的重大利好……
除了拿“水专项”换取经济利益,孟伟还用来经营个人的关系网。不少科研人员反映,一些水污染治理领域知名的专家想要承担“水专项”课题很困难,但孟伟的学生、同学、同事和朋友则轻而易举就能拿到课题。这些被送做人情的课题中,有不少存在虚假立项套取资金、内容抄袭、多头交账、滥用经费等问题。“谋私利”“捞人情”……因为孟伟这个技术总师的乱作为,在“水专项”中,一批课题在修改示范工程规模和技术指标后通过了验收,虽然“示范工程”数量很多,但转化为实际治污工程的技术成果与设计目标差距很大,部分“示范工程”在研究结束后即停止运行,束之高阁,成了摆设。
“靠院吃院”是孟伟打着科研幌子敛财的另一个渠道。据案情,孟伟多次安排某环保公司参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科研课题,经费拨给该公司后,课题仍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人员帮助完成,实质是以科研的名义给企业输送利益,孟伟自己从中吃回扣、捞好处。该公司老总坦言:“我们公司没什么科研能力,拿到经费后买几辆车、建几个废品回收点就算研究了,剩下的钱直接计入企业利润。”令人吃惊的是,就这样一家公司,孟伟竟还推荐其作为中日韩三国环科院所负责人会议的协办单位并以观察员身份作交流发言。
孟伟在担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期间,尤其是2010年以来,有关他的违纪问题的举报一直不断,因国有资产处置和购物卡等问题,孟伟曾两次被诫勉谈话、一次被行政处分,但这些都没能引起他的重视和警醒。孟伟自视甚高,自以为处事缜密,对于自己的朋友圈,他严格把关,一方面,交往的人都是经过反复筛选,认为可靠的“朋友”;另一方面,不同朋友圈之间严格隔离,保持绝对的单线联系,如有人不小心违反,立即当面训斥,不留情面。孟伟自以为违纪手段隐蔽,只要送钱的人不说就不会被组织发现。据一位向孟行贿的董事长说,在有第三人在场的情况下,孟伟绝对不会收任何人的钱,连自己的家人也概莫能外。
在帮人办事的过程中,孟伟享受着“出人头地”带来的满足,在他看来“有能力帮人办事是成功的表现”。一些私营企业主也摸准了孟伟贪慕虚荣的心理,为孟家人安排工作,带地方领导到孟伟老家看望他的父母,为其父母聘请保姆,让孟伟在亲友面前赚足面子。
环科院成为“独立王国”
1 9 5 6 年出生的孟伟,山东青岛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孟伟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1982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后被分配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历任副处长、处长、副院长、院长等职。获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学位,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管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博导,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导。曾兼任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院长。
据悉,环科院3年多时间没有党委书记,8年没有纪委书记,基层党支部形同虚设,不交党费也没人管。中央的环保攻坚重点战役、部里中心工作基本不参与——这15年时间,孟伟事实上打造了一个“独立王国”,把党的领导、中央方针政策隔在院墙之外。在院里他自行其是、另搞一套,严重破坏了该院的政治生态。2018年4月7日,孟伟被中纪委立案审查。“‘散、乱、污’是孟伟主政中国环科院时期,该院政治生态真实写照。”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在环科院专项教育整改阶段工作汇报会上深恶痛绝地说。
评语:
孟伟身上的每一项头衔、职务本来都应该成为其无上的荣耀,但都在其腐败的过程中被黑化了,这是孟伟个人的悲剧,也是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幸。这既有孟伟自身目无法纪的堕落,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力的问题。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在管人管事管资产方面,制度缺失和制度执行不力并存,监督不到位,这正是助长孟伟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该案暴露生态环保系统部分党组织落实“两个责任”不到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管理监督不力等问题。孟伟案于人于国教训深刻,都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