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心中的“疤痕”作怪
2020-12-09马志国图片提供站酷海洛
文/马志国 图片提供/站酷海洛
心理困扰:为什么总是感觉到别人异样的目光?
赵奶奶,今年67 岁。退休前,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负责工会工作。退休后赵奶奶成为一名社区志愿者,和整个社区的人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就是这样一位性格好、脾气好的老太太,在一次手术后整个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一年前,赵奶奶在一次体检中被查出了直肠癌。由于发现及时,手术也十分顺利,不久就出院了。但最大的变化是赵奶奶在生活中需要长期戴一个“粪袋子”。这对于向来干净利索的赵奶奶来说,确实有些猝不及防,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让赵奶奶和全家陷入了痛苦。
得知赵奶奶生病,不少亲朋好友都来看望。因为奶奶刚做完手术,大家怕耽误她休息,多是送来礼品,简单问候一下就离开了。可一而再再而三的,赵奶奶心里有了波动:“是不是他们嫌弃我了?是不是我身体散发出不好的味道?”有了这种想法后,赵奶奶对于每个探访者留心观察,一个眼神,一个小的举动,都会让赵奶奶感觉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慢慢地,赵奶奶就不让大家来看望自己了。即使客人来了,赵奶奶也假装睡觉,不让人家进入自己的房间。儿女们怎么劝也没用。时间久了,赵奶奶变得越发孤单,经常发呆,有时还会默默地流泪。胃口小了,脾气却大了,经常对儿女发火,平时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就因为一个“粪袋子”就能有如此大的变化?儿女们不放心了,赶紧把她带到了我这里,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心理解析:因为心中的“疤痕”作怪
赵奶奶究竟是怎么了?从下面的心理学实验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在一个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研究者征集了10 位志愿者,参加一个名为“疤痕实验”的测试。10 名志愿者被分别安排在10 个没有任何镜子的房间里,并被告知:将通过以假乱真的化妆,让他们变成面部有疤痕的人,然后去到指定的地方,观察和感受陌生人对自己的反应。
研究者请化妆师在志愿者左脸颊上精心化妆出令人生厌的疤痕。然后,让志愿者用随身携带的小镜子看到自己脸上的疤痕。当志愿者们在心中记下自己脸上的疤痕后,研究者收走了镜子,也不再让志愿者们有其他照镜子的机会。之后,研究者告诉志愿者,为了让疤痕更逼真需要进一步化妆。实际上后续的化妆是用湿棉纱把化妆出来的假疤痕擦干净了。然而,每一位志愿者却依然相信,自己的脸上有一块让人望而生厌的伤疤。
志愿者被分别带到了各大医院的候诊室,装扮成等待医生治疗的患者。候诊室里坐着的都是陌生人,志愿者在这里可以充分感受人们的种种反应。
结果,志愿者向研究者陈述的感受出奇一致。有的说:“候诊室里那个胖女人最讨厌,一进门就对我露出鄙夷的目光。”有的说:“现在的人真是缺乏同情心。本来一位中年男子和我坐在一个沙发上,可没一会儿,他就躲开了。我脸上不就是有块疤吗?至于像躲避瘟神一样躲着我吗?”有的说:“有两个穿着讲究的年轻女士,像是有修养的白领,可她们俩一直在私下嘲笑我。如果换成两个小伙子,我一定将他们痛揍一顿!”总之,志愿者都认为,陌生人对面目可憎的自己,都缺乏善意,而且眼睛总是很无礼地盯着自己的伤疤。
这个结果,让已有准备的研究者也吃惊不小:人们主观上对自身的认识,竟然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志愿者脸上本没有疤痕,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受,都是因为他们心中的“疤痕”作怪。就是说,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常常只是自己内在心理的折射,而不是外界现实的真实反映。
推而广之,我们心中未必有心理学家为我们设置的“疤痕”,但是,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疤痕”:认为自己有某些不足,认为自己有某些缺陷,认为自己不够可爱,认为自己不够有用等等。于是,我们在与外界交往中,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反复找到证据,直到证明自己确实就是那样的人。
心理对策:在内心建立积极的自我
疤痕实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视的眼光;一个自信的人,感受到的多是赞许的眼光;一个焦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窘迫的眼光;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一个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剔的眼光;一个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这又是为什么?
这是选择性注意的结果。我们都会有选择地接收和处理信息。生活中我们面对的信息无穷无尽,难以全部接收并处理,人们几乎是天然地、有选择地对信息做出反应。于是,在这个选择性注意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投进了主观因素。选择性注意包括两步心理过程:第一步是选择性地接收信息。每个人所留意到的,只是他想留意的部分,也就会被选择。他不想留意的部分,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不被选择。至于选择什么,是由人的主观倾向性决定的,由人的需要、兴趣、爱好、经验等决定。第二步是主观性地处理信息。对被选择的信息,大脑加工处理的时候,必然会融入个人的经验、观念、态度等,就是说,必然有主观因素的投入来对信息做出解释。这种解释自然倾向于与自己的主观态度相吻合。
赵奶奶的问题,与这个疤痕实验何其相似。赵奶奶之所以总是感到别人异样的目光,也是因为心中的“疤痕”作怪。就是说,因为她内心的自卑,因为她心中有一个消极的自我。于是,就会通过心理投射,把内心对自己的不好评价,不知不觉间投射到了别人身上。由此说来,生活的智慧在于学会以积极心态看待自己,让内心建立一个积极的自我。因此我们心理咨询的过程,重点就在帮助赵奶奶以及家人学会这样的智慧。
一是,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在内心建立起一个积极的自我。我和赵奶奶讨论,人到老年难免有病,学会接纳疾病,学会与疾病和谐相处,一样可以安度晚年。只要不再自我排斥,只要有了自我接纳,也就不会在意别人的目光。二是,请家人安排合适的亲友,增加与赵奶奶直接交流的时间,让赵奶奶确信,大家探望的时间短,不是因为嫌弃,而是有利于康复。三是,在家人的帮助下,让赵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积极的生活中让心态也积极起来,从内心重新建立起一个积极的自我。如此,也就消除了内心的“疤痕”。
我们都需要这样的生活智慧。生活中,其实很多人都会陷入疤痕实验志愿者那样的心理误区,但奇妙得很,内心世界的那个自我一旦好起来,我们生活的外部世界的人、事、物也都会随之变得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