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江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及其传承与发展

2020-12-08张亦禹

艺术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装饰艺术

摘要:江南自古繁华富饶,建筑装饰纹样与布局风格自成一派,丰富多彩的文化孕育了江南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许多装饰纹样沿用至今,对现代的装饰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通过对江南地区及其周边古民居的研究和对比,探索江南传统民居装饰纹样的特点与设计风格,思考其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应用。

关键词:传统民居;装饰艺术;建筑门窗;文化探源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2

0 引言

民居建筑蕴含着匠人的文化意蕴,凝聚着当地的民俗风情,江南水乡的富裕给建筑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各式各样的装饰艺术在一起碰撞出奇妙的化学反应,不断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装饰纹样和工艺手法。

1 江南传统民居装饰纹样的生成背景

江南,指长江下游的南岸部分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江南传统民居指的是我国江苏、浙江等地的江南临水民居,形成“贴水成街、就水成市”的居住环境。江南素来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江南的富庶为其建筑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造就了小桥流水式的经典江南建筑风格,别有一派恬静内秀的韵味。精美的装饰、文艺的雕刻工艺等形成了江南传统民居独特的建筑审美韵味。

江南传统民居的装饰图案是古代工匠们智慧的结晶,是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传统民居装饰图案的发展也是一个去粗存精的过程。其建筑装饰图案取材广泛,一开始是简单的几何图形,慢慢发展为有着特殊寓意的植物、动物、人物等。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此江南各个区域的民居图案会有一些不同,但反映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的题材却从不会过时[1]。这些装饰图案以民居建筑为载体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道法自然、吉祥如意等思想内涵,具有宝贵的艺术、文化研究价值,装饰图案在门、窗户、柱子、屋脊、栅栏等建筑的各个部分几乎随处可见[2]。民居建筑上装饰图案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当时的文化习俗、生活特点、民族风情等。

2 江南传统民居的砖石装饰手法及其艺术特征

南北方砖石装饰题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常运用我们熟识的大狮小狮、和合二仙等装饰题材来表达对吉祥如意的追求。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南方人更重视文化的承传,经常出现带有神话人物的故事性砖雕,如孙悟空这类家喻户晓的人物经常出现在画面中。江南砖雕以高浮雕为主,构图饱满,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空间感很强。雕刻手法繁復,工匠以细腻的手法,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3]。相比之下,北方地区的砖雕通常运用压地隐起的雕刻手法,保留砖石固有的坚实的质感,使柔美与刚健并存,其画面较为抽象,画面内容简洁明了,较之江南的繁复,这里的装饰更为沉稳、厚重、朴实无华。

2.1 门窗装饰——门楼雕砖艺术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有关门的成语,如“书香门第”“得意门生”,古人也十分注重“门当户对”“装点门面”,有关门的典故与文化也有很多流传至今,现代人还另有“门面担当”之说,由此可见,历经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演变,门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门楼雕砖,影响着整座建筑的外观和住宅风貌,是门楼的点睛之笔,因此在古代文人心中尤为重要[4]。

门楼的雕砖艺术极其普遍,且风格类型多种多样,可以是飞禽走兽,也可以是植物花卉等,各色雕刻纹样营造出一种浓厚深远的艺术氛围,能装点门面,给人朴素、稳重、含蓄的感觉。

2.1.1 人物故事类雕砖

一般分布于左兜肚、右兜肚及上枋。有的3个人一组,如“福禄寿”三星;有的七八个人一组,如道教八仙。画面中亭台楼阁、池沼、假山、花卉植物应有尽有。还有渔樵耕读、垂钓读书等主题,时刻提醒家眷要勤劳、坚持不懈地学习。虽没有文字和声音,但对人物表情的刻画入木三分、动态传达准确,构成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场景画面,有“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2.1.2 鸱吻

鸱吻用于建筑中是厌胜物,有灭火的功能。有人上书说东海有种鱼,尾巴可以激浪降雨,故后人们把其形象倒立,令其嘴衔屋脊,以情水灾,预示祥兆,称之为“鸱吻”。

鸱吻一般用于宅第建筑的屋脊两端,两两相对,呈倒立状或口衔状,尾巴朝天。这里的鸱吻一般由黏土雕刻而烧成,作为与门楼砖雕相协调的一部分,呈素青色,而且其造型特点明确,由龙头和鱼身两大部分构成。

鸱吻的广泛运用,与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和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古代建筑,包括宫廷建筑和民用建筑,均以木材为主,构思巧妙的梁柱结构支撑着沉重的屋顶,不过在梁柱之间会砌上砖墙以遮蔽阳光、暴风雨以及防止贼和鬼神入侵。木材固然有着温和、冬暖夏凉的优点,但也有易燃的缺点。人们为了减少火灾的发生,不但建造封火墙,还在院内打井、放大虹,鸱吻的应用也代表了其祈求平安的精神需求。

2.1.3 云头如意

云头如意源于古代的丝织品装饰纹样。由于传承了汉代画像砖的制作方法,这种纹样有着清晰、有力、不易损坏的特点。云纹纹样以线状由下而上、左右对称性放射分布,线条饱满、层次丰富。这样做的目的,无不在强调云纹的精神功能。与鸱吻相比,云头如意略显含蓄。整体上看,云头如意体量浑厚,由3层至4层云头重复叠加起来,其底部大、顶部小,云头由饱满厚重渐变为尖状,有高耸入空的感觉。云头如意一般两两对立,成对出现,有的立于观音兜式的山墙与屋脊交汇点之上,有的立于屋脊上,与门楼鸱吻的一样,起到厌胜的作用,暗示灭火、镇宅。

2.2 江南传统民居装饰图案的类型特征

江南民居建筑的装饰题材多种多样,有人物、动物、植物,有时还会有变形之后的文字或者抽象的几何图案,图案种类繁多,数不胜数,但它们也有着相同的特点,即在给人带来美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人们丰富的艺术底蕴,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5]。

2.2.1 万字纹

神秘莫测的万字纹,在中国传统纹样中占有一席之地,万字纹还逐渐衍生出了多种其他纹理。万字纹在明清时期发展最为鼎盛,大到门窗建筑,小到瓷器碗筷,它的身影随处可见。据专家考证,除中国外,还在埃及、印度等地发现了大量万字纹文物,由此可见,万字纹可以说是风靡世界的一种装饰纹样。万字纹在世界各地的寓意都出奇统一,都是象征永恒、美好等积极向上的寓意。武则天曾亲自下诏,将“卍”與万同音,意思为“吉祥之所集”[6]。

2.2.2 如意祥云纹

如意纹的灵感来源于中国吉祥物“如意”,关于如意纹的起源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如意纹起源于西方卷草纹的一个重要分支——心形结构涡卷纹样[7];更为主流的观点认为,如意纹应是在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孕育而成的,商周时期的云雷纹与如意纹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西方的心形结构涡卷纹与中国传统的灵芝等纹样结合,两者融合而成了如意纹。无论起源于何处,如意纹都是在我国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并且实现了多元发展,在建筑、服饰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在现代,如意纹还被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中,人们简化了相对繁复的如意纹的“形”,保留其精神内核,使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进行跨时代的艺术碰撞,呈现出绝佳的视觉效果。

3 江南民居建筑装饰纹样的文化探源

江南民居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不仅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传达了美好的寓意和文化信息。从装饰纹样的题材和艺术特征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文化思想和品位,反映出时代特征、地域特征、人文特征[8]。

首先,装饰图案的题材、造型、用料、色彩等反映出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礼制等级,古代帝王、官宦、百姓用的装饰纹样都有等级区别,因此装饰图案用的题材、色彩各不相同,例如黄色涂料只能供皇家使用,其他建筑一律不允许用黄色。建筑要使用不同的牌匾、雕刻等来体现社会等级制度。

如今得以保存下来的江南民居大多是旧时名门望族的府邸,家族府邸彰显了主人的身份地位、经济能力等情况,建筑的装饰图案不仅仅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同时也起到了文化教化的作用。民居室内外的色彩表达多以材料本色为主,古朴而素雅,建筑上的雕刻简洁优美,散发出含蓄的审美情趣;整体色调典雅明净,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映衬,显得纯朴又大气有格调,能体现出屋主的身份地位,又不显得张扬俗气。

受到明清时期等级观念严明的儒家传统思想与法制的影响,人们崇尚中庸的传统儒家思想,建筑装饰纹样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了特定的意义。不论是植物、人物还是抽象的几何纹样,这些装饰题材里都隐藏着想要表达的内容,反映出当时的传统文化和哲学观念。例如,苏州巨贾云集,因此园林大多精美繁复,彰显出住宅主人的生活富裕,而在常州青果巷居住的大多为士大夫阶层,士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价值观念,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义礼智信,崇尚中庸,崇尚和谐,这些文化观念表现在文人建筑上,有了内敛不张扬,不摆阔炫富的文人内涵[9]。这样的居住环境使人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对人们进行着思想道德教育,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

4 江南民居建筑装饰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对于现代设计而言,追求前卫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因此加强对建筑传统元素的认知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将其融入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在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完全照搬传统装饰元素,可以将传统的装饰图案进行创新再应用,让传统元素和现代符号相融合,对于两者的特点去粗存精,最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实现对传统元素的传承和创新应用。

如今江南民居装饰图案已经通过不同的方式应用于建筑外观:一是将传统装饰图案直接应用于建筑;二是将传统装饰图案进行改造后再应用;三是不使用图案本身,而是将装饰图案要传达的思想内涵运用到建筑上[10]。如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就是江南民居的精髓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室内设计中,江南民居装饰元素也被广泛应用。例如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城区,与拙政园一墙之隔,博物馆室内装饰大多都延续了江南传统建筑的风格,例如在回廊的立面和尽头都会设置景窗来点缀,就是吸纳古典园林中的借景之意[11];并利用简洁的几何图案对传统景窗进行概括,使用丝绸薄绢取代传统窗格,给人若隐若现的感觉;同时也延续了古典园林的做法,在庭院山墙上开设冰裂纹景窗,在景窗后设置假山、花木、亭台等,把传统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在一起。

5 结语

从江南传统建筑装饰元素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可以看出,建筑装饰元素在不停地推陈出新,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被给予了新的含义。综上所述,江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演变过程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过程,这些装饰图案有着宝贵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让现代设计有了更多素材和灵感。我们需要结合现代审美与功能需求对这些装饰元素进行创新和再设计,探究现代建筑设计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 孟鹏飞,邵晓峰.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新中式风格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4):118-119.

[2] 崔华春,过伟敏.晚明苏南民居建筑装饰设计思想探源[J].中国名城,2016(9):66-69+77.

[3] 刘铁梅.晋中南民居砖石装饰与江南砖石装饰艺术的对比[J].中国科技投资,2012(27):100.

[4] 沈晓艺,吴冬蕾.关于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的装饰纹样研究——以苏州盛泽镇民居建筑为例[J].大众文艺,2018(24):62-63.

[5] 钱利,田晓冬.浅谈中国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2):62-63.

[6] 过珣华.明清时期江南民居的窗格装饰符号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S1):133-135.

[7] 台雪纯.中国传统纹样“如意纹”的溯源与发展应用刍议[J].艺术科技,2019(10):148+155.

[8] 熊家伟,熊瑶,严妍.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8):78-79.

[9] 吴逸,叶洁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1-82.

[10] 陈芊慧,孙云鸿.浅析江南地区传统民居装饰纹样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77-78.

[11] 李芹,朱白茹,张乘风.江南传统文化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交融与传承[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2):88-89.

作者简介:张亦禹(2000—),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葛雪恒(1991—),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装饰艺术
长袍后面的辉煌
浅谈建筑材料的装饰艺术及运用
分析关中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
“装饰艺术”运动中建筑设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