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国画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020-12-08钦元昭

艺术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千里江山图融合运用中国画

摘要:传统中国书画中蕴含的表现技法与人文内涵对中国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传统文化方面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千里江山图》作为传统名画,运用了特殊的表现视角、表现技法及古典元素。本文深入分析《千里江山图》,提取其中国画元素,并就其元素如何与现代景观相互融合再运用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千里江山图》;古典元素;现代景观设计;融合运用;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1-0-02

0 引言

随着中国近些年来经济建设的发展,景观设计艺术逐渐在国内兴起,但由于景观设计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方式很少能被设计者深入理解,大多都是对元素浅显的叠加使用。这使传统元素在我国景观设计的表现中缺乏内涵,千人一面。在传统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今天,我国景观设计需要依附主流文化,发展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景观设计。所以本文从传统山水画《千里江山图》的人文内涵和元素提取切入,从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与融合,与现代科技的交叉发展方面展开研究。

1 对《千里江山图》的分析

1.1 《千里江山图》的人文内涵及历史背景

《千里江山图》据载是由北宋画家王希孟遍访名山大川、村落人家,再凭借高超的画技,仅用半年时间完成的画作。那么一个年仅17岁的天才画家又是在北宋怎样的背景之下完成这幅旷世巨作,然后隐匿无声,只留下这幅青绿山水图的呢?如今,即使探究北宋末年的政治历史,也无法得知作者最后是归隐于他画中向往的青山绿水中,还是迎来悲惨结局。我们能探究的仅仅只有《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背景。北宋之末,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形容当时的王朝也不为过。在朝廷内外交困、吏政黑暗腐败之际,善书画的帝王却办起了宫廷画院,沉迷其中。此时,一个嗜画如命的少年迎来了他的黄金时代,他入宫、拜师、求教,在徽宗的指导下,画技进展神速,为创作出《千里江山图》,选择游览山水。经后来考证,图中多为秀丽的江南之景,所以作者是在江南一带游历,体验其中风土民情。历时半年,王希孟就向老师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徽宗大喜,将其送给了宠臣蔡京。若是后来没有蔡京在卷尾所题跋文,这个少年几乎再也没有什么记载了[1]。那么徽宗对这幅《千里江山图》为何大大赞赏呢,分析这幅画的画面我们就能得知。第一,作者用珍贵的矿石颜料层层渲染,使画面颜色绚丽经久不衰,那么热爱奢靡的徽宗定然无法拒绝这样的风格。同样也可推知,这个阶段徽宗要提振宫廷绘画的亮度及色彩丰富度。第二,从描绘的画面来看,峰峦叠嶂,描绘出了北宋的大好河山;百姓安乐,表现出了徽宗内心向往的北宋民生,这是他看来的美好祝愿。第三,作者受当时提倡的“丰亨豫大”的美学思想的影响,该词本出自《周易》,意在君王利用天下财富与太平有所作为。而到北宋末年,其被歪曲为物质享受观,对绘画产生了影响,所以也迎合了徽宗好大喜功的心态。

我们的目光再从《千里江山图》的整体看向细节,从自然河山聚焦到人文生活。图中展现了江南的山水民居,有渔村野舍、水榭亭台、茅屋栈桥等静景,也有当地百姓捕鱼、游船、农耕等动景,可以说做到了动静结合。在作者的画中,百姓安居乐业,反向体现出国家社稷安定、人民生活富足之貌,但现实的相反使此图展现的是作者内心向往的山河统一与百姓安居乐业。这也印证了北宋画作中包含的人文内涵,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从《千里江山图》中描绘的悠然自在的农村生活景象可以看出[2]。因此,人文内涵也是《千里江山图》的神韵所在,有了人文,社会才会不断发展,而人文发展依靠生态自然[3],所以不应忘记王朝更迭但自然永存的道理。

1.2 《千里江山图》中元素的提取

纵观《千里江山图》,它重彩恢宏,以长卷形式呈现,立足传统,描绘层峦叠嶂的群山与自然和谐的乡村美景。它继承传统绘画表现,又代表着山水画的发展,融合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的技法与审美内涵表现,并且外在以写意山水形式表现,内在又寄予了作者内心的情感。由此我们也能从中提取出能运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古典元素。其一是空间元素,《千里江山图》沿用古代山水画的传统透视画法,即“散点透视”,将“深远”“平远”和“高远”三方面作用于山水画中。当我们从右往左,一步一步跟着画卷的视角,我们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是由于山水画强调景观动态的观察方式,游离的视点造就了散点透视[4],散点透视作用于景观中,造就了移步换景之感。因此通过景观变化的引导,视线每到一处,便是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故事。其二是意境表现元素,《千里江山图》并不是一幅单纯表现山水之美的普通画作,否则如何得到徽宗的欣赏,成为传世名画呢?其不仅描绘了北宋的大好河山,也融入了作者游历四方所见所闻的人文景象,如织桑务农、捕鱼养牲、赶集嬉戏。作者把静态的山水与动态的人文融合,所以《千里江山图》有血有肉,给观者展现了山水村庄静谧祥和之美,人文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作者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中,向往百姓安乐,向往悠闲的鄉村生活。

2 《千里江山图》中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与融合

2.1 以月之园为例的元素运用与融合

笔者举例浅谈空间与意境表现这两个元素,如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运用与融合。以武汉园博园的月之园为例,首先月之园在空间设计上,充分吸收了中国古典绘画的空间元素与意境的表现。以月亮这个意象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含义为切入点,通过现代的表达方式将其体现在月之园的设计中。设计师通过设计“月之通道”,即用管道布置的通道,来模拟月亮的形状。而游人可以穿梭这些通道,在视觉移动中,体验时间与自然空间的交错[5]。此外,月之园每个空间所种植的植物也能够体现移步环境的空间元素,分别采用了各个季节的代表性物种,呈现四季变换、时空交错的感受。其中最具代表性,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植物有春梅、夏荷、秋柳、冬松。如此一来,游人在游览月之园时就可以穿梭时空,一步一换景,领略四季之景,体会时空、人与自然的意境。

通过对月之园元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具象地理解《千里江山图》中宏大的空间元素和其中的意境表现,是可以通过景的营造展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不像其他元素可以直接添进景观设计,它们是运用于整体,赋予整体内涵的。就好比古典园林中的流觞曲水与小径通幽的景观[6],再配上梅兰竹菊等具有自身内涵的植物,那么游览者就能够从景观带有的深层内涵中体会到设计者希望表达的一种文人雅趣、一种自然人文和谐的意境[7]。由于古典元素存在于古典绘画中,并受古典美学的影响[8],历经千年的传承,必有其内涵,所以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应该合理运用它们,顺应传统主流文化发展的大潮。

2.2 与现代科技在景观设计中的交叉发展

《千里江山图》中古典元素既然可以很好地运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那么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古典元素也可以与现代科技相互交叉、相辅相成。在意境表现这个元素上,人文自然和谐的意境可以与现代科技融合,体现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如现在非常提倡的海绵城市[9],可以做到雨水与地下水的过滤收集、循环利用。这是现代科技作用于景观建设中的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现代科技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面对雨水带来的环境变化时拥有很好的弹性。这个概念可以作用于生态景观设计中,如生态驳岸设计[10],打造更宜居的城市。所以从这个案例来看,古典元素中的意境即人文自然共生是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再看空间元素,移步换景和空间的交叠也可以与现代科技的灯光相结合。以2018年在日本东京丰洲打造的超巨型沉浸式空间为例,它就借助了灯光的聚集变换,并向多方位延伸,打造出无止境变换的梦幻空间。在其中,观者每走一步都有不同的视觉体验,可以不停地感受时空交叠带来的震撼感[11]。古典元素与现代科技在景观设计中运用的案例还有很多,笔者举例的目的在于论证古典元素能够与科技融合,也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它们的融合,并创造更多机会推动它们在景观设计中的发展。

3 结语

如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弘扬传统主流文化,中国画中的元素便是從古至今传承下来的艺术精华。现代景观设计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古典元素,领会古典元素的宏大意境,相信中国的景观设计会变得很有特色。同时,这也能掀起传承传统主流文化的热潮,让更多人了解我国古典元素,并尝试将它们与科技,甚至其他领域的元素融合,使景观设计行业在新鲜元素不断汇集的同时继续朝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晖.细究王希孟及其《千里江山图》[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7(9):6-34.

[2] 高婧,汤箬梅.空间、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性探索——关于大地艺术的美学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40-41.

[3] 祝遵凌.设计与自然生态[J].设计,2018,(11):007.

[4] 杨坚.中国传统绘画透视的特点及其应用[J].美与时代(中),2019(10):13-14.

[5] 黄斌.基于移动视角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142-143.

[6] 陈灵,蒋晖.明代江南造物——水在园林中存在的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20(2):79-80.

[7] 李娅萁,吴冬蕾.文人的“自然”审美与当代环境设计[J].大众文艺,2019(19):123-124.

[8] 张丹,圣倩倩.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以泰州梅兰芳公园为例[J].设计,2018(22):96-97.

[9] 邹志.浅谈“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廊道设计[J].大众文艺,2018(22):137-138.

[10] 鲁遥,胡志强,祝遵凌.基于地下水过滤收集技术的生态驳岸设计[J].设计,2020,33(11):152-154.

[11] 李青璇,丁山.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8(24):48-49.

作者简介:钦元昭(2001—),女,江苏无锡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王春(1989—),女,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千里江山图融合运用中国画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千里江山图》中的历史密码
在故宫外排队的人们,终于奔向了《千里江山图》
浅谈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及其影响
《千里江山图》入新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