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运输业交出靓丽答卷

2020-12-08汪思婷

中国水运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机场建设

汪思婷

10月22日,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与民航、邮政、铁路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十三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情况,以过去五年全行业的不懈奋斗,交上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1织就交通运输网,打赢扶贫攻坚战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深化对建设农村公路意义的认识。“十三五”期间,国家累计投入超9500亿元的资金用于贫困地区公路建设,为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农村公路建设得到飞速发展,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19年,贫困地区改造建设国家高速公路1.69万公里,普通国道5.25万公里,贫困地区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建设硬化路约9.6万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约45.8万公里,加宽改造窄路基路面14.3万公里,改造建设危桥约1.5万座。

公路如此,铁路、航空也无例外,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逐一加入到贫困地区运输网线的支扶建设当中。如今,“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主骨架全面建成,铁路运力得到优化配置,其公益运输保障作用愈发突出。国家铁路局局长刘振芳表示,中西部地区路网规模占比达到62%,公益性慢火车和贫困地区农产品运输专列的开通,为贫困地区群众出行与物资运输提供了重要保障。

“‘十三五以来,31个新建、8个迁建、34个改扩建的小型枢纽和非枢纽机场的项目建设投产,其中,有50个位于西部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服务于国家脱贫攻坚战、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等战略。”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补充道。

国家交通运输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邮政事业也乘势而上,以超高性价比的邮政快递服务支撑城乡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通过快递物流园区和航空货运枢纽项目建设,打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目前国家邮政局在农村的网点已经覆盖3万多个乡镇,支撑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产值超过8700亿。

“过去五年,邮政服务网络实现了行政村以上全覆盖,快递乡镇网点覆盖率达到了98%。”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表示,在“十三五”之前,国家有3.6万个建制村没有直接通邮,这些建制村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边境地区,大多数是贫困村,自然通行条件非常差。通过克难攻艰,国家提前1年完成了建制村直接通邮的任务。如今,全国55.6万个建制村的村民足不出村,都可以收到邮件。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还要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保持交通扶贫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绝不收兵,为贫困地区交通运输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李小鹏说。

2筑牢安全防控线,稳住步子看增长

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4000多万交通运输大军上下一心,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分区分级推动复工复产,为保通保畅、保运保供,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国家邮政局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快递末端的公共服务站和智能快递箱的布局加速完善,现已建成快递末端公共服务站近11万个,其网点的标准化率达到了93%。这些末端服务设施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借助这些设施,邮递员可通过智能投递、预约投递和“定点收寄、定点投递”等模式,减少与消费者面对面接触的机会,有效降低了疫情在寄递渠道的传播风险。

对于民航而言,“十三五”则注定是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然而,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的情况下,中国民航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冯正霖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民航业产生巨大冲击的情况下,中国民航在全球率先触底反弹,9月份全行业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已经分别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6.3%、87.5%、96.4%。随着运输规模快速增长,航线网络通达性大幅提升,中国民航的综合实力位于国际民航前列,正实现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

安全作为民航事业的生命线,一直以来中国民航都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的态度。2019年,埃塞俄比亚航空一架波音737Max8飞机发生严重坠机事故,本着航空安全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中国民航率先发布禁飞令,并明确规定,只有满足这三项原则,即飞机的设计更改必须获得适航批准,驾驶员必须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事故的调查结论必须是明确的,而且改进措施是有效的,才会考虑其复飞事宜。

在行业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民航的安全形势始终保持平稳。截至2020年9月,我国航空已连续安全飞行121个月、8669万小时,连续18年确保了空防安全,运输飞行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五年滚动平均值为0,安全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3创新与需求融合,新业态全面开花

有需求就会有创新,当传统交通运输业与现代信息技术迎面相遇,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答案是,传统交运业态和信息技术、现代金融服务等新技术、新产业结合后,催生出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和便捷化的交通运输新业态。

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交运新业态得到蓬勃发展,运输服务品质稳步提升——跨海桥隧、深水航道、高速铁路建设的成套技术等跻身世界前列,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成投产,北斗技术在行业深入应用;共享单车在全国360多个城市投放运营,日均订单量超过4570万单,网约车、定制公交、网络货运等新模式不断涌现;邮政智能快递终端广泛布点,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在快递领域率先应用。

“我国第一个以货运功能为主的湖北鄂州机场正在开工建设,这个机场建设完全按照现代工程管理的要求,建设的速度、质量,包括信息化程度、技术应用程度目前也是最高的。”冯正霖表示,“平安機场、智慧机场、绿色机场、人文机场”的理念将会成为今后机场建设总的指导原则。

全行业通过深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便捷出行的目标已落地生根——

如今,机场行李运输差错和破损现象大幅减少,RFID(射频识别)系统建设已经进入到“串线成网”阶段,部分航线已经实现了行李全程跟踪;在空铁联运方面,部分机场的航站楼已经实现了“一站购票、一证通关、无缝衔接”;安检新模式逐步试行,首都、大兴等国际机场已实现部分区域海关查验与民航安检“一机双屏”“一次过检”。

铁路行业的旅客客票和货运票据已实现“电子化”,装备水平全面提升。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实现了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系列化产品谱系基本形成;智能型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铁路大功率机车、牵引供电、养护维修检测设备以及施工机械装备水平大幅提升,智能化新技术应用不断创新。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的技术在加快应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的应用和智能安检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通过技术迭代升级,行业的运转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马军胜说。

4书写亮眼答卷,共促内外“双”循环

“十三五”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五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成果亮眼,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作出了巨大贡献。

交通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我国铁路运营的总里程14.6万公里,覆盖99%的2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其中高铁运营里程大约3.8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公路通车里程大约51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5万公里,覆盖了98.6%的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和地级行政中心;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1.61万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2530个;民用机场241个,覆盖了92%的地级市。

运输服务提质增效降本——

动车组列车承担了铁路客运量约70%,民航航班的正常率由“十二五”末的67%提升到2019年的81.65%;高速公路取消省界收费站,大幅提升了公路的运行效率;通过推进运输结构调整,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例由2017年的7.8%增长到2019年的9.5%,水路则由14.14%提高到16.17%,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超过了20%;快遞业务量年均增速超过30%,快递业务的总量和快递业务的增速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

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进,国际合作成果日渐丰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延崇高速公路以及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等重大工程陆续建成投用,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带一路”在国际合作中扎根开花。截至2019年,我国已开辟国际航线953条,与9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其中54个国家保持定期客货运通航。在“一带一路”交通基础建设中,中老铁路标志性工程和雅万高铁标志性项目有序推进,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铁路技术装备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快速发展,到2020年9月底已累计开行超过3万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和突出亮点。尤其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下,中欧班列对推动复工复产、稳定国际供应链产业链发挥了重要作用。

“明年我们将要进入‘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李小鹏的话语铿锵有力。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机场建设
比亚迪集团扶贫
寒露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最大机场”
留宿机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机场快线
阿帕奇反机场型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