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贸易摩擦下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2020-12-08丁昱元

江苏商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领域企业

王 霞,丁昱元

(新疆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2)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健全的知识保护法律体系、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有着极强消费力的消费者群体、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管理以及人才优势吸引着中国企业的投资。随着中国持续推进“走出去”政策,中国企业国外投资的规模不断增加,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均保持全球前三。2017年以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势头强劲,贸易投资频繁,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持续高速增长,直到2017年特朗普政府挥舞起关税大棒,单方面制造和中国的经贸摩擦,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投资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中国企业对美投资频频受阻,投资流量显著下滑。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扩散,美国一步步沦为国际新冠疫情的震中,中美两国的商务人员无法正常往来,对美的绝大多数投资项目被迫暂停,短期内中国企业将大大减少对美国的投资。在贸易摩擦和疫情的双重打击下,赴美投资的中国企业到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的现状

(一)投资规模

从投资流量的角度来看,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年数据统计,2010年中国企业赴美直接投资的流量刚到48.74亿美元。2010年到2016年,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到2014年,美国已然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三大对象。如图1所示,2016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流量达到历史最高,超过上一年的两倍。其后,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发起贸易战,2017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流量大幅下滑,从2016年的170亿美元降至64亿美元,同比下降62.2%,还不及上一年的一半,为近十年来首次下降。2018年中国企业赴美直接投资流量仅为74.77亿美元。从图1可明显看出,近些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流量出现断崖式暴跌。

近年来中国企业赴美直接投资存量增速趋缓(见图2)。在2010年至2016年间,中国对美的投资存量呈高速增长趋势,2010年、2016年的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分别为48.74亿美元、605.8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约55.34%。但从2017年开始,中国企业对美投资的存量增速逐渐放缓,2017年到2018年对美直接投资存量的年增长率仅为11.6%。

(二)投资行业

图1 2010—2018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流量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图2 2010—2018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存量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中国企业对美直接投资的结构变得高级化、多元化。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业和尖端科技产业上趋同于美国,在FDI领域中国已经与美国形成竞争关系。据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之前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原材料、汽车和工业机械等,同期中国对美直接投资领域主要以制造业、能源业和文化传媒为主,在当时中美产业分工互补性很强,如图3所示。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实施“走出去”政策,中国企业积极响应号召,不断拓展对美直接投资领域,使得投资行业日趋多元化,并且不断向高端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拓展,(见图4)。如今,中国急需升级产业结构,加大力度发展高端制造业和尖端科技产业,同时这也是美国的优势领域,中美双方对外投资领域产生冲突,两国国内产业结构形成交集。

图3 2012年中国企业对美投资行业分布图

图4 2018年中国企业对美投资行业分布图

(三)投资主体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头羊是国有企业,但是对美国直接投资的主力军却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更加容易获得国家政策支持,而民营企业往往受到资金的约束,但在美国恰恰相反,民营企业对美投资的成功率要远远高于国有企业,目前中企在美投资总额的8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

据美国商业咨询机构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在美累计外商直接投资中,国有企业占80%以上。自此之后,中国对美投资的增长主要由民营企业推动,民企赴美投资占比越来越高。2018年,中国国有企业在美投资总额仅为173.7亿美元,占总额的23%。其中一半左右是战略投资,例如北京山海投资半导体;另一半是金融投资,主要由主权实体和大型保险公司进行。而民营企业占比高达77%,为581.4亿美元。在民营企业中,战略投资者(在其核心业务领域投资的实体经济企业)占交易流的大部分,为85%;金融投资者的角色(主要是为了财务回报而进行投资)显著下降,仅占15%。

(四)投资方式

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主要包括跨国并购、绿地新建以及契约模式。根据荣鼎咨询发布的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10年以前,中资企业赴美投资的规模并不大,其中跨国并购即通过购买股权而获得所有权来掌管企业,可以迅速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扩大海外销售市场,抬高品牌知名度,更深层次地整合全球产业链,是主要的投资方式,而采用绿地新建模式即在外国新建立的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的占比较小。目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方式依然以跨国并购为主,并购产业主要集中于房地产和酒店业、大众运输、制药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比如2018年山东威高集团以8.5亿美元金额并购美国爱琅医疗器械,同年哈药集团以3亿美元并购GNC等。

根据wind中国并购库数据,2010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企业在美并购金额保持逐步上涨的态势,其中2016年并购总额达到157.61亿美元,占中国对美投资总额的92.82%。2018年并购总额下跌至54.96亿美元,占中国对美投资总额的73.5%。2017年玉皇化工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投资了一个天然气制甲醇项目,总投资18.5亿美元,是中国在美最大的绿地新建项目。尽管绿地新建方式的投资项目有所增加,但在规模上还是远不及跨国并购交易。

二、贸易摩擦给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带来的问题

(一)美国技术霸权导致对华政策的改变

美国科技世界第一,在尖端科技领域独占鳌头,通过掌握核心技术长期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美国长期从技术优势带来的市场垄断中获取高额红利,不愿其他国家分一杯羹。美国技术霸权一方面是防止先进技术的转移扩散,另一方面是打压其他国家先进技术的发展,阻止赶上甚至超越美国。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Assembled in China”。在过去的10年里,苹果手机背部的文字反映着中美两国的技术交易的状态:美国提供技术,中国提供人力。根据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报告,近年来中国企业改变了海外并购的重心和目的,海外并购从获取能源矿产等战略性资源为目的转变成为以获得技术、品牌为目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时更加注重对技术、品牌的获取。同时,伴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中国的高科技以及先进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已经构成了对美国技术霸权的现实或潜在的挑战,于是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无情打压制裁。2018年6月19日,美国白宫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的‘经济侵略’威胁美国和世界的技术与知识产权”。美国忌惮中国在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上超过自己,担心核心技术外溢,因此绞尽脑汁阻碍中国企业赴美并购高新技术企业,特朗普动用国家力量对华为、中兴等中国通信公司的打击就足可以证明这一点。2017年9月,特朗普亲自叫停了中国私募基金以13亿美元收购美国芯片制造商莱迪斯(Lattice),旨在遏制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崛起。

美国质疑中国民营企业的投资动机,认为中国民营企业背后的国有资本以及国有企业中的党支部为非商业性质。美国进行“301调查”,怀疑中国政府为民营企业赴美投资并购提供充足的资金和优惠的政策,是为了便于获取美国重要行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并进行大规模技术转让。例如,美国一直质疑华为公司,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却存在党委组织,华为的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国有银行,甚至质疑华为是军工企业,只因华为总裁任正非曾在军队中担当“技术副团级干部”。

(二)美国CFIUS对中国投资加大安全审查力度

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投资的安全审查,凡是被美方认为威胁到美国国家安全的并购项目都被叫停。重要的基础设施领域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而中国又有着十分强大的基建能力,近几年来,中国赴美投资的很大部分是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主要负责审查他国企业对美的投资,出于所谓“维护国家安全考虑”,近年来CFIUS对来自中国的外资进行了更加苛刻的审查,尤其是敏感行业或是敏感领域的并购项目。CFIUS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美国的能源、银行和金融、电信网络、健康与安全以及通信和运输等敏感行业,常常进行干预和否决。甚至双方公司在谈拢合并事项之后,并购协议还会面临能否通过国家安全审查而被许可放行的问题,但是CFIUS却十分欢迎中国企业在中低端产业或民生基础消费行业的对美投资,例如电子计算机、医疗设备、食物生产等。

2017年1月26日,蚂蚁金服计划收购美国国际汇款类机构速汇金。然而经过一年鏖战,CFIUS还是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了蚂蚁金服的收购。美国财长姆努钦认为,速汇金如果被蚂蚁金服收购,这将会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甚至包括美国官员在内的公民信息都会遭到泄露。

(三)FDI领域中美竞争激烈

中国在FDI领域已然成为美国的商业竞争对手,在先进制造业等高新技术领域趋同于美国,出于商业竞争考虑,美国政府加大力度审查对美投资的中国公司。由上文中国对美FDI的投资行业变化可知,中国对美跨国并购的结构已经发生改变,中美在产业分工布局上由互补转向竞争,在先进制造业等高精尖技术产业等美国的优势领域上,不但和美国对华投资领域形成交集,并且和美国的国内产业结构发生矛盾。如今中国经济的崛起需要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急需升级,中美两国互利互惠经贸关系也逐渐变成相互竞争。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妄图使美国制造业回流,中国和美国开始争抢有限的投资市场。

同时,美国也调整了对中国的战略定位,在中美建交伊始,美国把中国定位为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但特朗普上台后,却大力鼓吹“美国第一”“美国利益优先”,毫不避讳地公开宣布中国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采取一系列手段阻止向中国出口技术以及中国公司对美国的技术投资。例如,2017年中国三胞集团从Valeant公司手中,拿下美国医药界“谷歌”——研发生物医药的丹德里昂公司。这些“与美争利”的投资,冲击着中美两国的产业分工格局,受到美方的阻止。

三、应对贸易摩擦的政策和建议

(一)企业层面

1.技术带动投资。美国对我国企业投资并购的限制,实质上是在打压我国高精尖技术领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企业首先要立足于技术创新,一个企业对外投资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一个企业对外投资的所有权优势。

并不是只有发达国家才可以有技术创新,就像印度IT、医药领域的技术创新,韩国电子和汽车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创新,都给他们带来了对美国逆向投资的成功,这些都启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带来企业FDI的所有权优势。伴随中国研发积累特有的技术,中国完全可以实现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技术投资。

近年来,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已经逐渐丧失。实际上,中国引进技术的最大供应商是欧盟。从商务部统计的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2月,欧盟向中国技术出口的累计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项目数超过50000个。“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中国公司可以加强与欧盟、日本公司的技术合作,以提升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2.优化FDI投资方式。由上文可知,现阶段中国企业赴美直接投资主要采取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绿地新建的项目微乎其微。虽然绿地新建的方式不像跨国并购一样有较短的投资回报年限,但是绿地新建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像跨国并购引发的政治敏感问题,企业可以适当考虑绿地新建的方式以避免完全丧失美国这一个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或者采取中美企业合资的方式替代风险较大的直接并购活动,聘用美国员工,不断融入美国经济中。在FDI的契约模式下,向美国输出工艺和技术,而不投资,这样可以规避政治风险。2019年华为总裁任正非曾经表示想向美国出售5G核心技术,虽然核心技术容易外溢,但是华为却把整个市场这块蛋糕做大,不乏可以和美国一起获得更高的收益,反过来再加大投资于技术创新,增强中国领先技术的知名度,话语权。

3.突出企业对外投资的商业动机。赴美投资的企业应该向美国展现出商业性质与商业动机。“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但商业和政治在实际的经济关系中往往拖泥带水。CFIUS对来自中国公司的投资进行了更为严格地审查,不仅仅纯粹考虑了经济因素。这也告诫中国赴美投资的民营企业,在投资并购中更要展示商业动机,并且在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上,尽量避免从国有银行获取,淡化“走出去”战略的优惠政策以此避免美方误解投资是中国国家战略,避免被美方误解为收购是为了与其争夺领域主导权。除此之外,赴美投资的民营企业要申明其商业目的和营利性质,避免被CFIUS认定为“受政府控制”的企业。就像中国华为,就因为任正非年轻时在军队任过职,华为就被CFIUS咬定是中国“军工企业”。不管美国CFIUS是不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中国企业应该突出自己的商业营利性质,避免落人口实。

4.调整全球投资布局和暂时放弃投资敏感行业。企业应该调整全球投资布局,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技术实力合理选择投资区位。如更深层次的挖掘中国庞大的本土市场空间,增强与欧洲、日本的经济合作,将某些出口产能迁移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育新兴经济体市场。尤其是在我国具有技术优势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型设备制造等领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同时又可以不断缓解中国企业对美国市场的集中投资,从而减小美国设立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程度。虽然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不可失去,但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分工互补,它们有着更广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同时,企业可以暂时战略性放弃投资美国的敏感行业,转而投资其他相关行业,再努力向敏感行业中渗透。

(二)政府层面

1.营造国际舆论应对美国的限制。国际舆论反映着各国人民民心和国际时势,中国企业赴美投资需要“人和”。国际舆论代表着国家品牌,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立公平的国际舆论,从而为我国企业赴美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腾飞,美国等西方部分国家,常常借口“中国威胁论”对中国企业进行压制,甚至在现阶段疫情之下,美国还用新冠肺炎抹黑、污蔑并甩锅中国。为此,我国要建立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和其他国家联手制定公平正义的国际规则,共同应对美国投资保护主义。对我国自身来讲,更要积极承担大国责任,主动扩大进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中国公平正义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

2.促进双向开放。中美贸易战中美方一再强调要“对等开放”,美国对我国直接投资审查苛刻的另一个重大原因是中国限制美国的投资,美国期望和中国公平竞争,双向开放。虽然美国单方面提出的“对等开放”完全不考虑两国之间不同的发展阶段,违背了WTO最惠国待遇原则,极不合理。但是更加深入改革开放,尤其是更加开放投资领域,是我国始终坚持的发展方针。2020年中国正式实施《外商投资法》,在法律层面切实保护了外商投资、促进了外商投资,体现出中国在面对近年来猖獗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时,依旧更深层次地对全世界开放市场的决心,中国以身作则,逐渐引领美国放弃投资保护主义并拥抱全球化的浪潮。

四、结语

最近,由于特朗普塑行和疫情稳定后需要大量投资来建设国内市场,中国经济可能会短暂地内向发展,减少对外国的投资,暂时放缓经济“走出去”的步伐。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不会对中企赴美投资产生长期的影响;如今中美贸易战虽然达成了第一阶段协议,中美经贸关系有所发展,但是美国打压中国的战略不会变,中美贸易摩擦将长期影响我国企业赴美投资。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中国公司可以好好利用疫情带来的时间,对美国市场和政策做好调研,待疫情恢复和政府更迭后积极准备赴美投资。

虽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很多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但是这些回头浪并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更不会逆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奔腾向前的势头谁也阻挡不了。对未来的中国将会更加开放,未来的中国必将再次回到世界之巅,实现中国梦。

猜你喜欢

领域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别在必败的领域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