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创新精神

2020-12-08池兰兰

魅力中国 2020年24期
关键词:范进中科举制度紫藤萝

池兰兰

(鹤壁市第七中学,河南 鹤壁 458000)

语文教材中有的作品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有的作品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多彩的自然现象,有的作品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的作品能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这为我们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必须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而教师的提问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是课堂调控,另一方面是投石激浪,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怎样通过课堂提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抓住关键词发问

为了避免问题的空泛和学生思考问题的笼统、粗略,把学生的思维触觉引到家里行问,对文章的言语深入细致地品味、分析,以形成严谨、实在的思维品质,教师应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发问。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的第8 小节,教学时就可以抓住“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中的“那时”发问。“那时指什么时候?”“那时”指的就是十年浩劫,那时紫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进而就能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是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可见抓住“那时”一词发问,便抓住了文章的扣子,打通了全文的脉络。

二、寻找比较因素提问

语文教学中的比较因素是很多的,仅阅读教学中就会涉及作者的比较,文体的比较,内容的比较,主题立意的比较,写作技巧的比较等等。同是送别诗,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及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抒发的离别情绪大不相同。通过比较足以建立起信息之间的横向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养成思辨的习惯。

小说《孔乙己》与《范进中举》两篇小说同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文章,但运用了不同手法。《孔乙己》通过对孔乙己的思想性格,众人的态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不利,文中充满了悲与残酷的气氛,来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让学生分别从两篇课文中找出相同之处与不同处。“他脸上黑而且瘦,用草绳在肩上挂着。”学生会问: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是谁摧残了他的肉体,当学生看到:孔乙己在别人的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地走了!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清楚了对封建社会的认识,让学生分析比较《范进中举》课文与上篇的不同时,找出自己的看法。“走进大门,一脚踹在塘里,挣扎着起来,头发却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拍着手笑着,一直走到集市上去了。”中举后的疯态让学生忍禁不俊。而结尾张乡绅送银、送房,范进竟全部收下,形成鲜明的对比。孔乙己最后没有中举,掌柜总讨取十九个钱,而范进中举后,有人送银来。通过两者比较得出为什么古代封建社会的读书人终身进学,至死不悟。两文的相同点:本是善良老实的人,但毫无反叛精神,甘心受封建社会的毒害,甘心受科举制度的愚弄,热衷名利的迂腐可笑。不同点:范进爬上科举的阶梯,孔乙己没有爬上去,对社会毫无价值,让学生在相互比较中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三、逆向设问

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误解或混淆的问题,不是从正面引导,而是从反向假设,刺激学生逆向思维,通过比较,启发联想,分析矛盾来解决问题。在说明文的教学中,“下定义”和“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学生容易混淆,“早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这一表述,很多学生认为是下定义,实际是作诠释。用概念揭示的办法过于抽象,不利于初中学生接受,我们可以采用逆向设问的办法来解释,“同学们现在在骨头和龟甲上刻上字是甲骨文吗?”显然不是。下定义是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说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面对甲骨文的解说并不严密,是作诠释而非下定义。逆向设问改换了思考的角度,从矛盾的对立面设问,利用矛盾,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四、问在延伸处,拓展想象空间

想象是人脑对其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学习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中学生处在充满朝气遐思灿烂的想象季节,精巧的提问常能将他们的思维导向广阔的天空。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让学生根据课文续接结尾,发挥想象。结局是丰富多彩;于勒后来又成了富翁,自己一家团聚一起,过上幸福生活。有同学认为,自己一家听说于勒又有钱了,赶紧去投奔,但被赶出了家门,只有“我”留在叔叔家,过着幸福的生活。故事不但完整、有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到单向发问诚然不够,应该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也应是无穷无尽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全成长,为了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探索向学生质疑设问的方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让我们精心设问吧,因为巧设问题,可以练创新思维,养创新习惯,育创新精神,肩负使命,安敢不为?

猜你喜欢

范进中科举制度紫藤萝
“范进中举”现实版
美丽的紫藤萝
艺术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范进中举》中人物的“势利”浅析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和醒世意义解读
紫藤萝瀑布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紫藤萝
谁害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