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回归常识”的要义及对策

2020-12-08丁福兴

山西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常识时代大学生

邵 霞 丁福兴

苏州科技大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一、新时代大学生“回归常识”的政治语境与现实背景

(一)政治语境

2018 年6 月21 日,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四个回归”,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个方面为高校教育指出了发展方向[1]。高等教育的“四个回归”本质是“培养人”,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来检验高等教育工作的成果。高校是一个双向交流与多方协调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四个回归”理论不仅要在教师层面学习,更要作用于学生,帮助大学生回归常识。

(二)现实背景

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全民化发展趋势明显,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却有所下降。在中小学生教育“减负”的背景下,大学生教育却呈现出无负担化现象。大学生普遍存在对大学定位不清晰,思想政治站位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科研意识不足等现象。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需要教育体制不断改革,而在升学就业的压力逐渐增大的新时代,一定程度上又倒逼大学生自觉“增负”。因此,高校要引导、督促、鼓励大学生“回归常识”,有效“增负”。

二、新时代大学生“回归常识”的核心要义

大学生是高校教育中的主体,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那么做人便是基本常识,而“培养人”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其次是作为学生学习本职的常识,最后通过学与做的融会贯通上升到家国层面的再回归。

(一)求真学问

求真学问就是在政治上掌握真原则,即阅读、感悟并体验经典书、基层书、群众书的价值,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在学业上牢固基石,即读专业书,以专业知识为中心,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非常完备的场所,但在互联网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浪潮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受到了很大冲击。只有系统化地读书学习,才能不被“快餐文化”所侵蚀,保持冷静的思考与理性判断。

(二)学真本领

新时代是历史上最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时代的新气象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学真本领就是在科研上要诚实自律、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寻找新观念新思路。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简单地在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改头换面;在工作中有务实苦干,做到会干事、干成事,术业有专攻。

(三)实干兴邦

“回归常识”不仅是要学,更在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实干兴邦就是将真学问、真本领融会贯通,再通过实践实现中国梦。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学到的各类知识、各种本领才能够得以应用、检验与论证。具体到个人,就是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做该做的事,找准目标就要行动,而非夸夸其谈。

三、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回归常识”的对策

(一)抓关键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

大学是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班级作为最基本的单元,班主任和班、团学生干部要抓好这一关键期,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通过定期开展主题班会、经典著作读书分享会和团日团拓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政治修养,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因材施教,夯实专业知识基础

学校的专业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善于挖掘互联网上的精品课程资源,营造爱学习、善分享的学习氛围,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此外,教师也要及时向学生普及专业发展前景信息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目标,提高大学生理论文化素养。

(三)发挥榜样作用,增强大学生科研意愿

大学是一个做学问的地方,除了日常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也不能忽视科研的重要性。学校要构建学生-导师双向信息沟通机制[2]。一方面,导师要向学生传输科研知识,通过先抓致力于做科研的个体,树立榜样以激发其他同学的科研兴趣;另一方面,保障学生能够找到合适的指导老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实践调研、自主完成项目研究,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常识时代大学生
靠不住的常识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