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经济政策的演变及未来发展方向
2020-12-08廖正卿
廖正卿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安阳 455000
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防止其受到破坏和污染,使之更好地适合人类劳动、生活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存[1]。我国环境保护奉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环境保护经济战政策历经五大发展阶段,分别为非理性发展阶段;环境保护三大政策和八项管理制度建立阶段;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阶段;控制排污、环境友好型战略阶段;环境质量改善和“美丽中国”建设阶段。归根结底,环境保护经济政策线下发展具有极大的可行空间,并在未来发展中具有鲜明的态势。
一、环境保护经济政策概述
环境经济政策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起到了杠杆调节作用。主要作用表现为:环境经济政策的市场调节作用与环境保护的激励作用。环境的有价衡量直接助长环境成本,并以节能减排为内生动力,最大程度的提升了环境之于经济的贡献。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以其顶层设计和体系完善进一步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并以体制改革为基本奉行原则,还以经济手段发力实现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环境经济政策在近年间随着自身体系的不断完善,渐趋的在内容上得到了飞速提升。包括环境骨架在内的关乎政策下财政、价格、生态补偿、环境权益交易、绿色税收、绿色金融、环境市场、环境与贸易、环境资源价值核算、行业政策等子内容[2-3]。线下经济发展历程、发展力度、发展效果、环保费改税等实现了质的飞跃。
二、环境保护经济政策演变历程
我国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深深地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并在不断地变迁发展中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归纳来讲,历经了五大历史发展时期,其在每一时期的演变历程和未来方向都比较明确。我国依据基本国情制定了环境保护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并在体制建设与治理格局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949—1971年中国污水灌溉与污染防治的早期探索——即非理性战略探索阶段。这一时期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整体趋于平缓,当时中国人口少、大规模生产不多、环境容量较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突出,环境问题呈现局部可控局面,国家对线下经济环境重视度不大。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以环境保护经济政策内容为主。
1972—1992 年,1972 年 6 月 5 日 -16 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中国顺应世界环境保护举动,制定了三大政策和八项管理制度。从中国“十年动乱”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环境问题暴露出来更加严峻的恶化形势。其中以“三废”综合治理和环境管理基础制度逐步确立为基本标志[4]。
……
环境质量改善和“美丽中国”建设,这一时期为近年间推行的环境保护政策。这一阶段国家进一步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也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速提供了便利。环境改善与变化正是我国大规模开展“蓝天保卫战”的突出战果,尤其以首都地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PM2.5 平均浓度呈逐年下降态势为标识。自“十九大”会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5]。关于生态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保护已经渐趋上升到全局性变革的局面之中。同时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生态环境保护在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上功不可没。
三、环境保护经济政策的未来发展预期
目前我国在环境战略政策体系改革层面为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提供了动力支持,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着力解决了环境政策矛盾、在生态环境与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矛盾解决提供了发展方向。在社会改革层面,环境战略政策改革应与线下生态产品转型、现代化建设新需要息息相关。
(一)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基本走向
中国在环境战略政策体系上依据自身国情,建设力度趋于逐步完善,同时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还以生态文明建设、魅力中国为终极建设目标。该体系使得环境保护经济政策的未来发展朝着生态文明、法律保护、体制建设、目标责任制与市场经济政策相契合、与环境治理密不可分的层面。
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即以依法治国和环境保护为动力、以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为决定性作用。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中,各要素之间、环境各因子之间、具体保护内容专项法律中不断完善实施,形成了具有规模化效应的战略发展方向的保护体系。
(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改革目标——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
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依托我国环境行政机构五大跨越式发展历程,并在机构、职能、能力上迅速增强。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的成立与“三废”污染改革任务密切关联并随着政府日常工作被渐趋提上日程。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性要求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分明、监管得当、执法统一、权威性和有效性足以纳入改革范畴。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改革目标的核心,对打破地方环保管理体制弊端、避免干预执法、实现垂直管理工作成效作用明显。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在从20 世纪80 年代中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和问责机制、1989 年《环境保护法》、“十一五”开始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增设、“十三五”、环境目标考核中环境质量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在企业生态环境责任方面,催生了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主向环境影响多元监管的局面。
(三)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改革方向——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政策体系
在我国环境政策改革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经济政策体系由经济政策、多元管理手段、大范围调控经济过程,方式也由惩罚式为主向激励双向调控转变的改革进程中去。完善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政策体系,在政策体系层面,就环保项目中关于投资、税费价格、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金融等政策发挥了市场调控价值。线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以环境信息公开,为社会各方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四、结束语
上述研究深入浅出的论述了中国环境保护经济政策的发展现状,并历经了五个发展阶段,最终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体系。该体系下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体制改革、责任归属、生态环境市场经济体系和治理格局中初见成效。总而言之,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的产物,与“美丽中国”和“魅力中国”的未来建设目标基本吻合。线下经济发展与改革路径的选择努力,一度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