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南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2020-12-08廖志承李杰张谦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3期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体育

廖志承 李杰 张谦

(四川轻化工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培养机制随之变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一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决策和措施。作为就业面相对狭窄,就业率偏低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也成为了创新创业大潮中的重要群体。本文以川南地区5所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的创业现状,探寻影响其参与、实施创业的内外因素。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川南地区5所高校的体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3份,回收率为94.6%,有效问卷449份,有效率为89.8%。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等方法,为分析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数据支撑。

2、创业影响因素分析

2.1、学生因素

(1)创业意愿强但行动力不足。

从表1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学生对于创业有着极大的热情,“从未考虑过创业”的学生仅占25.16%,面对创业时间和学业时间冲突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进行创业。然而在现实中,学业压力制约了创业行动的落实,有“想法,但从没有实际行动”的学生接近60%,同时,由于体育专业的专业局限性,加之创业资源与人脉关系的不足,阻碍了学生付诸行动,许多学生不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表1 创业意向统计

(2)创业方向局限。

根据表2可知,长期的体育专业学习和训练,使体育专业学生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如“性格开朗,适应性强”,但是相比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仍然存在不足和欠缺,如创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不够,处理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时,存在经验不足、办法不多等明显短板;其次,体育专业自身特征太鲜明,与其他专业之间缺乏共通共融之处,实现跨行业创业的难度较大,多数学生很难跳出自己所学专业,创业方向仍然局限在体育领域。

表2 创业方向选择

(3)获取资源能力有限。

创业资金和社会资源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无论是体育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学生都会面临这一难题。在校大学生这一特定身份,使其经济基础薄弱,且与校外社会联系相对较少,依靠自身能力筹集的创业基金和获取的社会资源寥寥无几。但大学生成功创业甚至仅是尝试创业,都需要各种资源的积累,其中就包括自身能力的积累和人脉资源的积累,通过这些途径,才能架起成功创业的桥梁。

表3 创业阻碍

(4)创业能力和素质待提高。

关于体育专业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除上述提及到的创业意识较强、行动力缺乏之外,知识的积累程度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学会“知行合一”。体育专业学生的性格大多外向,待人坦诚,善交朋友,具备一定的社交基础;心理承受力方面,体育专业学生有着先天的优势,但这还不足以成功创业,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其他品质,Timmons指出创业一定不是一帆风顺,会有许多的困难,因此在困难中寻找成功秘诀的能力尤为重要。

2.2、学校因素

(1)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川南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接受创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从事创业教育和培训的师资不足,专门性的创业教育缺失,体育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没有相关课程,因此只有少数学生有机会参加创业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同时,参与了创业课程学习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的课程和教材无法满足创业的现实需求,不能帮助自己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难题和困难。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带动就业和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所以学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依据这两点为中心进行课程和教材开发。

(2)创新创业活动重量轻质。

从学校举行的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比赛来看,大多都是相关部门给学校分配任务和名额,学校进行二次分配,对二级院系下达任务和要求,院系又将“填表数据”分摊到各个班级。整体来看,各个层面都追求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尤其是体育专业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先天不足,只能是疲于应付完成学校的要求,对于学生真正提升创业能力无从谈起。因此,有必要根据体育专业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体育专业学生的优势和特点,弥补其在创业其他方面的短板。

2.3、社会因素

(1)社会刻板印象难以消除。

长期以来,体育专业学生一直都被贴上“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标签,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刻板印象导致体育专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得到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偏少。尤其是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川南,社会大众对体育、体育学生的认知均不如经济发达地区,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度也不高。体育专业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遭遇的资金、经验和社会关系等匮乏问题,无法获得社会更多的关注,与其他专业形成鲜明对比。这对体育专业学生而言,无疑降低了创业成功的概率。

(2)大学生创业政策有待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创业信息的获取更为方便,国家为践行“双创”颁布了许多创业政策,在加大创业投资和发展创业孵化器上都提供了大量支持。但事实上,大学生创业政策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而且整个体系也不尽完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从表4可知,还有许多学生不了解创业政策,在此情况下的创业必然是难度较大;其次,国家创业政策的重心放在了对大学生创业的激励机制上,而对于后续支持与保障却很少提及,导致大学生创业无法持续、健康、稳定地进行;最后,创业政策中的一部分受众群体并不是大学生创业者,而是中小型企业,大学生群体无法与之竞争;此外,地方政府和高校对创业政策的执行力也不强,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的提升。

表4 创业政策了解程度

(3)创业服务平台有待完善。

从上述的数据和创业现状可以看出,无论是政府和高校都需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以此保障大学生参与创新的各阶段能够顺利实施。首先,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需要对创业信息进行整理和收集,如能通过政府或高校的创业信息平台获取相关信息,就能节约创业时间和创业成本。但是已有的服务平台作用甚微,针对大学生的帮扶效果并不好,虽然政府和高校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优缺点各异,尤其是体育类的弱势专业,更需要创业服务平台的支持和帮助。

3、建议及对策

3.1、提升体育专业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

“知行合一”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对于体育专业学生而言,在缺乏创业经验的情况下想要创业成功,只有通过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积累创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应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从身边小事做起,丰富创业经验,提升自己的创业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创业的竞争。

3.2、完善体育专业学生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川南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在创业教育体系、课程创新、教材开发、师资培养、比赛活动、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构建能激发学生创业原生动力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开展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和专业优势,将国家、地方、学校、专业、学生有机融合,为大学生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和提供后续支持。

3.3、构建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社会环境

大学生就业问题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要实际行动起来,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减少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的阻碍。对体育专业学生而言,由于社会偏见和刻板印象的影响,在创业过程中更加需要社会大众的理解和支持。随着人们对健康内涵和体育功能的深入认识,整个社会体育认知和意识也会随之好转;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自身而言,应把握机会,顺势而为,提升自我,充分利用国家有关体育的利好政策和导向,融入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去。

猜你喜欢

大学生专业体育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体育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