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乳腺按摩标准化规程的创建与应用
2020-12-08尤玲英顾娟芬颜悦蓉
尤玲英,顾娟芬,颜悦蓉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无锡分院产后康复中心,江苏 无锡 214105)
0 引言
产后缺乳是哺乳期产妇常见病证[1-2],其发生率约20-30%,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我院产后康复中心结合流程再造理论,创建了产后缺乳按摩的标准化规程,并将标准化规程应用于临床,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3-4],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产后缺乳: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产后缺乳诊断[1]。选取在我院住院产妇发生产后缺乳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12月纳入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女性,24-33岁,平均年龄 (27.5±2.1);2018年1-12月纳入患者作为实验组,女性,22-32岁,平均年龄(26.7±1.8)。采用便利抽样法,合并各种影响按摩操作和疗效疾病的患者均予以排除。
1.2 干预方法。治疗方案均为康复仪治疗和手法按摩。疗程5-7天。对照组乳腺按摩和康复仪治疗按各自习惯手法和方案治疗。实验组创建和应用产后缺乳按摩标准化规程,手法按摩及康复仪治疗操作严格按规程实施。专人对规程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和质控[5]。
1.3 标准化规程
1.3.1 多系统治疗仪催乳治疗30分钟,物理按摩促进泌乳。
1.3.2 拿捏肩井 疏通阳维脉足少阳、手少阳,调理津液,治疗乳汁不下。
1.3.3 肘滚腰背,骈拳滾骶: 上下各2遍,2分钟,舒筋通络,调理脾胃,调理气血。
1.3.4 按合谷、少泽穴各10次
1.3.5 直摩胁肋、搓擦胁肋各10遍
1.3.6 乳体环摩30周,可扩张乳房表面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适应手法,舒展放松。
1.3.7 点揉膻中、极泉、神封穴、膺窗穴、天池穴、乳根穴各3遍
1.3.8 拍抖松弛、砍震乳房各2周,可增加血液循环,激活乳腺细胞,扩张乳管。
1.3.9 乳头提扣、轻揉乳晕、乳腺揉搓各一分钟
1.3.10 三指揉推、拇指揉推、乳管挤揉、脉冲式挤压交替进行,全程约5分钟,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泌乳。
1.3.11 推揉任脉:2遍,约2分钟
1.3.12 随证加减强化对症穴位按摩:①气血亏虚: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脾俞、胃俞;②肝气郁滞:合谷、太冲、内关、行间、期门、肝俞、胆俞;③痰湿壅阻:丰隆、中脘、内关;④淤血阻滞:膈俞、血海、中都、三阴交、大陵。
1.3.13 足背推摩:蹠1-2间,蹠2-3间,直线推揉各30次,约2分钟。通过反射区推揉,刺激疏通经络,抑制乳腺部位的病理冲动,改善泌乳。
1.2 观察指标
1.2.1 乳腺充盈程度:观察治疗后3天乳腺充盈程度。I度:治疗后乳房显明显充盈饱满,产妇自觉轻微胀痛感,乳汁自流。II度:治疗后乳房明显充盈,但产妇自觉无胀满感,用力挤压乳房时乳汁可溢出。Ⅲ度:治疗后乳房未见充盈,产妇自觉无胀满感,用力挤压乳房亦无乳汁溢出。
1.2.2 缺乳治愈率:参考《儿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新药治疗缺乳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判定标准和减分率(尼莫地平法)评价产后缺乳的疗效。
1.2.3 母乳喂养率:观察经治疗后产妇随访1周后的全母乳喂养成功率。
1.2.4 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参与治疗的患者自行移动电极、治疗中电极脱落、治疗后电极遗留、治疗模式操作错误、皮肤擦伤等[6]。
1.2.5 患者满意率:病人满意率为治疗全部完成后,由护士长征求病人意见,发放满意率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获得[7]。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频数、概率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表1 两组治疗后3天乳腺充盈程度
表2 两组治疗后第5天总有效率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后一周后母乳喂养率比较
表4 两组满意率及不良事件比较
3 讨论
根据中医传统基础理论,结合经络循行,疏通乳房相关经脉,建立了产后缺乳按摩的16种基本手法,创立了产后缺乳按摩标准化规程[8-9]。构建整合中西医优势标准化康复按摩规程。临床疗效验证提示,实验组治疗后乳腺充盈度明显增加,治疗第7天产后缺乳痊愈率31.4%,总有效率68.6%;因此创立的产后缺乳的标准化按摩规程是科学、合理、高效的综合治疗方案[10]。
综上所述,产后缺乳乳腺按摩规程的标准化保证了基本操作手法的一致性、系统性和治疗方案的可重复性,保证了按摩质量。为临床疗效判断,及临床研究的对比、统计学处理奠定了科学基础。推动产后康复乳腺按摩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