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在变电检修中的应用
2020-12-08
(杭州群特电气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2000)
变电系统的运作情况对总体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备很大程度的影响。但变电站的运作阶段难免发生问题,那么,确保变电检修工作非常关键。因此,为变电检修工作设定了更高的标准,需和现实的工作阅历相结合,完善变电检修模式,以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
一、变电检修中的传统检修模式
传统检修模式一般都围绕故障检修和预防性检修两种模式展开。
故障检修又叫事故检修,它是指变电设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出现故障后的常规检修工作,这也是最易于理解的日常检修模式。由于这种检修通常在发生事故后才进行,所以它是无法规避损失的,而且损失通常巨大,一般要进行针对设备的全面检修。为了维持其他设备持续运转,检修操作人员常常要在极强的电压环境下作业,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严重后果。
预防性检修模式下规定了检修周期和具体内容。检修周期一般是以相关统计数据和实践经验为依据来确定,存在科学依据。此种检修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但因其具有一定随机性,因此也存在出现偶然事件的可能。预防性检修模式下可以通过检修计划对检修工作间隔时间进行确定,以检修计划为依据进行固定检修,此种检修模式不对电力设备故障历史、运行状态进行考虑,因此也存在一个缺点,即可能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资源上出现一定浪费。
二、状态检修模式概述
(一)状态检修模式内容
该模式的主要工作是针对变电系统进行不间断的动态监测。监测阶段,变电系统发生问题的历史信息与运行状况以及当前的运行状况均具备全方位的记载,可以实行全方位的研究,进而找到精确的变电检修标准与模式。状态检修模式包括离线追踪模式、实时动态追踪模式以及定期变电检测模式3方面。对于监测阶段找到的变电故障,需通过音波方式和射线方式实行认真的检测,并把不正常的状况输送到专家手中,以明确变电故障,设立应对方式以消除故障。最终利用时间段内变电系统的运行状况,明确检修结束之后的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状况,针对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还需继续进行检修。
(二)状态检修模式的优点
首先,状态检修模式实现了全面研究变电系统运行情况与结构特征的目的,进而对检修方式是否科学进行判定,确定检修目标,使其具备切实可行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有利于有效减少运行过程中变电系统检修任务量,进而大大缩减变电检修成本。其次,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变电检修模式相对滞后的局限性,和变电设备检修工作的时效性相符合,保证变电系统与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三、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分析
(一)传统检修模式
传统检修模式分为故障检修与预防检修,故障检修是发生故障后,对设备进行常规检修,此模式是变电检修早期发展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其缺点逐渐暴露,比如经济损失较大,通常需要全面检修,检修成本较高,而且安全性较差,检修人员处于强电压环境下,安全风险大。预防性检修模式是随着电网建设规模增加而发展的,可以确保变电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因为配电网较为复杂,极易突发运行事故。传统检修模式的缺点:第一,断电检修,经济损失大。在检修的过程中,断电操作会影响供电的可靠性与持续性,经济损失较大。第二,缺乏数据信息,检修效率低下。电网检修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注重数据信息搜集,为变电检修提供基本支持,但传统检修模式不重视数据提取与记录,造成数据信息浪费。
(二)状态检修模式
因为传统检修模式在现代化电网检修中应用弊端不断暴露,促使状态检修模式出现。此模式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安全与灵活检修。状态检修模式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主动性强。能够预防运行故障的发生,降低变电设备发生的几率,贯穿设备的全过程,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定期汇总数据信息进行故障分析。第二,针对性强。可以对每台设备,进行独立状态检修,弥补检修不足问题或者检修过剩问题。第三,经济性强。无论是从检修成本方面来说,还是从检修经济性角度来说,状态检修与传统检修模式相比,均具有优势。状态检修模式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强化检修技术。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检修模式在变电站的检修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不能很好的降低故障发生率,只能维持设施正常的运转,没有很明确的检修目标,同时检修的时间、成本都挺高,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而状态检修模式就能将其缺陷进行综合和弥补,和传统检修模式相比更加先进和科学,不仅能更快的寻找故障,处理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