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2020-12-08张庆忠殷晓龙
张庆忠 殷晓龙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海 200124;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191)
一、研究目的
本文的题目是针对我校实施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实践分析,原有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和管理理念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和要求,所以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管理理念践行深化和改革。在全新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和理念中,我校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方面知识的教学需要以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依据,将学校所拥有的各个体育活动进行具体分类,然后由学生自主性进行选择,然后在第一轮阶段学生对体育课的基本选择后,教师会针对每名学生的身体状况、技能水平,而进行第二轮的筛选工作,当两轮工作完成后,学生就可以凭借自己所选的体育科目课程而进行自主性上课。这种全新的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和自我技能水平而进行自主性上课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方式同轨,也很大程度符合学生们的实际利益,从一定层面上很有力地突破了原有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划分),无论是从提升教学质量,还是整体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技能水平,都具有重要性帮助。经过相关调查表明,只要是用到这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我校的学生不仅提高了原有对体育知识的兴趣,而且体育技能上都获得了显著性突破,增强了学生自我兴趣和自我意识,而且学生整体身体素质较高。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ANFA)等数据库查阅相关高中专项化相关的资料、书籍等文献及高中专项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现状开展如何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
(二)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相关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开展高中专项教学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对现在高中专项化教学改革分析对策进行研讨。
三、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意义
1.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学校需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使其能够成为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指导思想,以此有效推进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在进行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人格和魄力,实现全面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使高中体育课程逐渐转变成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就学生的长远发展方面来说,通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作用,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终身体育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确保学生的生活健康。
2.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结合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设计出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愉悦性的教学活动,以此有效避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产生抗拒心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二)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的实践与应用
1.学生选课方面。高中体育专项课的设置,应当从学校的现有资源为主,结合本校现有的体育教师人数、学生实际情况和场地、器材等因素,确定学校可开设的体育专项课、可以容纳参加的学生数和任课教师的人选。在选课阶段,学校发放高中体育专项课的意愿表,学生应根据自己高中阶段的成长需求和学校可开设的体育专项课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确定自己选择的体育专项课。当学生超出设置体育项目的可容纳量时,可根据其自愿选择进行分配到其他项目。在专项课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相结合,提高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效率,加强其对体育课程的参与程度。
2.课程内容设计。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体育专项化教学中,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体育单项作为自己稳定的学习方向,通过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掌握和提高该项体育技能,逐渐地提升自己体育项目的比赛能力,在参加体育项目的同时培养锻炼的好习惯,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使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堂选择机会,同时,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使得学生由被动地接受逐渐转化为主动地学习,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深入发展,为终身体育的习惯打下基础,有利于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同时拓宽了国家培养人才的渠道。
3.课程评价。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中,高中3年的课程难度应逐渐增加,并且每学期的侧重点不同,如高一、高二年级上学期应注重体育基础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体育项目的内容,下学期应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学习该项目的基本动作和相应的战术安排。每年的期末考试应该对学生的基本成绩、参与程度、团队合作和比赛能力做综合评定。
(三)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加强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
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中,教师所能起到的引导作用和鼓励作用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现阶段我校的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实践工作中,一定要强调和突出师资力量的重要性。原有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经将固有的死板理念长期嵌入到学生和教师的思想中去,如果忽视师资力量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改革实践工作的开展中,原有的传统理念会对这项工作产生巨大阻碍,但是我校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师对学生以及其他相关教师的思想引导作用,那么便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中,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因为这些要求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而使得相关教师在开展工作中遇到极大的阻碍,故然强化现有的师资力量可以让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创新的教学模式、管理理念相结合,从而能够为高中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创造较为平稳的环境。无论是对现有教师的技能水平提高,还是招聘有专项能力较高的新兴体育师资,都可以很好地与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这一实践工作相吻合。在专项化体育教学任务驱动下,可以调动教师参与专项研究的主动性与能力,为强化自身的理论知识,可自主查阅书籍,或者在互联网搜集资料。学校主管体育教学领导也组织相应的调研活动和体育教学经验交流小组,这样可以为我校师生们提升自我的专项体育教学能力创造条件。
四、结论与建议
(一)让学生进行合理的课程选择
新课改强调学生微课堂主体,那么课程的选择就应该让学生自己选定。学校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体育项目的机会,这要求学校根据本身的现有教学资源、器材场地等外在因素再根据学生整体情况进行不同的体育项目安排。如果是没有体育专项分化的学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项目选择后进行项目训练与培养。根据学校提供的体育专项课程选择,学生便能结合自己的身体素质与兴趣进行合理的筛选,这样能保证学生对所选项目课程的最大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专项教学课堂。
(二)创新教学模式,制订有效教学设计
1.分组训练模式。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分组的形式,在对学生进行专项技能训练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组内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集体意识。比如在学习排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点球、传球接力,组内成员互相传递,训练学生手肘击球的力量。让组内成员根据排球所需要的不同技能进行合作训练,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加以指导,使学生的排球水平得以进步。在小组训练完成之后,可以进行本组的排球比赛练习,有本组成员参加比赛。之后根据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或肢体演示,互相帮助彼此进行技巧能力提升。通过这种小组训练形式,学生会以组作为集体,对体育项目进行训练与错误纠正。通过讨论与交流,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育素质能力,更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2.开展专项体育游戏比赛。适当地在课堂开展一些竞技小游戏,可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比如在进行足球训练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由每组依次参加比赛,其余组成员围绕足球场一大圈朝里击球,而作为参赛组要及时躲避周围组的球。这样依次进行击球游戏,一定时间内剩余人数多的组获胜。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体育竞技意识。同时,在游戏进行中有效地对学生的身体灵敏度进行了有效训练,而灵敏度是足球中所必需的身体素质之一。教师针对不同的体育技巧能力多增设一些竞技小游戏,帮助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同时提升学生的体育竞争意识能力。
(三)进行合理的教学课程评价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与正面评价往往能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地投入到体育项目训练与竞技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制订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技能进步给予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不断进步;在比赛胜利时对获胜方进行适当奖励作为对他们的鼓励,也可以有效激发其他人的竞技欲望;在每节课结束时,对每组学生的当堂表现做出评价与鼓舞,给予有效的纠正方法等等。通过这一系列评价措施,学生便能在今后的训练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挥自身的优势,逐渐建立对体育的信心,树立更好的价值观念与体育立德树人的精神,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