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低碳经济发展分析

2020-12-08倪磊宋婧嫕熊元琳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倪磊 宋婧嫕 熊元琳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中国人口众多,国家面临着十几亿人要实现温饱、实现发展的巨大压力,因此,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很多地方为了 实现快速发展,走上了以环境换经济的粗放式道路,导致各类生态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党和国家充分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先后以众多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和引导全国各 地实现绿色发展,凸显坚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定决心。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发展现状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碳排放量”为重要指标,以经济能否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衡量经济发展的概念。具体以通过各类技术创新、理念升级等手段和方式,不断降低高碳排放产业在经济中的比例权重,降低一定区域内单位经济增长量中 碳排放的比例,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促进,避免零和博弈。通俗来讲,低碳经济就是很低或者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发展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低碳经济的发展目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源头减量和 过程控制。源头减量是指要降低“含碳”能源的使用,取而代之以风、水、核、地热等为发展提供能源保障;过程控制主要是要减少消耗,进一步提高单位能源使用的利用程度,尽最大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消耗,比如可以发展余热回收、工业废物再利用等。

(二)传统的能源消耗大市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临汾市被扣上了污染极其严重的黑帽子,二氧化硫多次严重爆表,在全国重点检测城 市里长期处于倒数甚至末位,致使临汾的城市形象大打折扣,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了破解这一发展弊病,临汾市委市政府针对焦化、冶炼、电力三大重污染行业进行了强力整顿。

二、传统的能源消耗大市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基于传统的能源消耗大市现状,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实现从现有的高 碳经济转型为低碳经济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全市目前能源结构仍然以高碳为主,要在短期内实现转型发展,还有很多制约因素。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

2019年度传统的能源消耗大市三种产业比例为 7.1:43.3:49.6,从三种产业比例来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例高于第二产业,但是本市的经济增长在实质上还是重点依托第二产业,而在第二产业中又主要依赖于高能耗行业。2019 年,全市轻工 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仅为 1.4%,而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就高达 90%左右。在第三产业中,相对能耗比较低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慢、占比较少,导致当前全市整体产业能耗水平偏高。当前经济主要依赖资源发展的能源型格局,在短时间内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二)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煤炭产业

传统的能源消耗大市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煤炭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能源生产总量中,原煤的比例都远远高于其他产量。2019 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产品中,原煤所占比例高达到 99%。能 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2019 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消费量为 6 208.2 万吨,洗精煤 2 311.1 万吨,焦炭 476.4 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3.7%,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在较长时间内 还将维持相对较高的比例。同时,与煤炭相关的炼焦、冶金、电力等高耗能产业产值约占工业产值 60%,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比较突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能源消费结构矛 盾不断显现。

(三)高耗能工业产品消费需求高

目前,传统的能源消耗大市处于转型升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关键 时期,持续推进工业化、不断强化城乡建设基础设施以及广大居民不断优化的消费结构,仍然对一些重耗能的工业产品有着较大的需求力度。从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看,工业投资206.7亿,占比达 44.7%,其中,煤炭采选业、炼焦、化 工、冶金和电力等行业投资 96.4 亿,占工业的近 50%。在未来的发展中全市的高耗能行业仍将维持较高的比例,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四)能耗水平长期居高不下

近年来,传统的能源消耗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出产业结构高耗能、以初级能源为主、GDP 能耗水平较高的特征。2018年全市万元GDP 能耗为 2.04 t 标准煤,位居全省第一,严重高于 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能源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强有力 地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其带来的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污染等危害。

(五)发展环境的不相适应是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能源消耗大市目前还没建立起完备、有效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资金、人才、技术支撑体系,对相关企业的低碳技术改造升级力度支持不够大,缺乏对企业低碳的生产管理规定。同时,全市大部分企业对节能减排重视程度还不够,感觉低碳发展、低碳 交易、低碳生活与自身企业发展较遥远,在低碳经济技术的创新和研发上投入较少,当前全市的低碳技术较低,还不适应转型发展的需求。

三、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结构调整的路径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优化产业结构

首先,要立足传统的能源消耗大市实际。本市不仅工业发达,同时还拥有较多的土地资源,因此可以着眼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化的第一产业发展带动经济,从而缓解高碳耗能产业缩减对经济发展的较大影响,可以在一些富有特色的县区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比如隰县发展梨果产业,大宁发展西瓜产业,永和发展枣产业,推动形成区域农业优势,同时要不断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实现乡村振兴,逐渐缩小城乡差异。其次,要加大技术投入,为第二产业发展注入科技技术内涵。一方面要推动产业聚合,推动大企业和集团的组建和带动,以抱团发展的形式增加企业创新能力和减低碳排放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为环保企业和低耗能企业发展提供支持,逐步改变高耗能畸重的面貌。最后,要发展旅游服务业。部分城市历史悠久,拥有国家、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重要的红色革命老区,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依托国家全域旅游政策东风,构建以旅游服务业为统领,休闲娱乐、体育等相关配套产业齐头发展的现代化产业服务格局。

(二)发展清洁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

临汾市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煤炭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在短时期内转变较为困难,需要循序渐进。因此,传统的能源消耗大市经济发展要想保持强劲势头,同时最大限度、最大力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在能源产业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扭转煤炭等化石能源一家独大的现实。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本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对煤层气、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和企业扶持强度,深入探索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的发展新模式,构建多样的能源供应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重工业产业发展的指导,督促支持企业进一步提高技术实现升级,特别是对火力发电厂和钢铁厂要进行能源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碳排放,同时加大对废弃废水的处理力度,确保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三)尽快制订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

政府要坚持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最优、资源利用高效、基础设施绿色等原则,开展低碳经济的超前规划,根据国家整改规划制订全市的低碳经济发展规划。要把握传统的能源消耗大市的比较优势,顺应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在规律,齐心协力在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为2025年转型筑牢基础。要落实好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地把新发展理念坚持下去,走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这条金光大道。坚持摆脱依赖,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质量,构 建多点产业支撑、多元化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努力在打造传统的能源消耗大市的道路中迈出新的步伐,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