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与态度

2020-12-08王溪

魅力中国 2020年36期

王溪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玉龙坝中学,贵州 毕节 553307)

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必不能再忽视了。为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提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很明显,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情感教育,使认知技能和情感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一、建立融洽密切的师生关系

严谨规范的数学教学容易使学生远离教师和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更需要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除了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外,还要增强自身的数学素养和人格魅力,增加生动、有趣、亲切、幽默的教学元素,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比如在数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要大力倡导和积极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破除学生学习数学时唯“对”才敢说,见“疑”不敢提,答“错”怕人笑等制约学生积极情感形成的困境,让课上课下、在校在家都能有一种轻松自信、畅所欲言、大胆交流的宽松心理,师生都欣赏“有问题”,经常发现问题、反思问题、改进问题等,学生乐于挑战教师、喜欢找老师讨论、期盼在争辩中被老师肯定,切忌有“惑”而不解,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一味地接受、模仿和重复,使学生的智慧在热情枯竭中被冰封。

二、做好教学的引入设计,务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堂课的开端引入如何,它是否能立即吸引学生,往往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基调。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堂导入的情景创设和问题设计。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教师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在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的带领下,顺利完成了本节学习。所以,教师不应忽视教学引入这一环节,它往往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这种方法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态度转变有关的数学活动来改变学生的态度。一般情况下,只有当所涉及的活动与被改变的态度有密切关系,或者活动本身就是需要改变的态度时,这种方法才更有效。例如,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主要原因认为数学难,逐渐放弃了数学的学习。为什么不把学习的要求降低一些呢?针对这部分学生,在实践时我们进行降低要求处理,让他们讨论的问题、操作的内容、布置的作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另外针对学习特别有困难的学生,加大教师的指导,使他们做起来容易,学习起来不感到困难,逐步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了信心才能克服心中的畏难情绪。学生只有亲身参与数学的探究和学习活动,才能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才能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转变对数学的不良态度,逐步形成积极的心里倾向。

四、指导方法,训练习惯,让学生在不断成功中更加自信的投入学习

有些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不是不想学习,而是不能正确学习,或者习惯不科学。比如学生面对运算正确率不高时容易简单归因成自己粗心,觉得自己是这一阶段做的题目少,练习不认真等造成的,回避和掩盖了自己在运算上的深层症结,在方法上没有注重审题和有理有据的环节,停留在凭感觉、简单套用、重复模仿的层次;在习惯上没有反思错因、建立错题本、注重总结技巧、主动提炼规律等行为的常规化、自动化,造成练习高耗低能、正确率低的情况。如果陷入这样的长期低效状态,就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无力感,甚至觉得滋生“自己再努力,也不是学数学的料”,在羡慕优秀生聪明中逐步自卑自弃。因此,教师应及时把握学生的认知情况,因材施教,授之以渔,让学生在科学高效的练习中提升学习信心,增强积极情感。

五、注重教师的言行引导,合理运用有效载体

要注重教师的自我形象,真情关怀学生。教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都要在以良好的师德激励学生,培养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方面起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及时总结,勤于反思,大胆探索和创新,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带领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将缩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要把情感态度的培养放在心里,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灵魂。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必须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学习实践和学习经验内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一定解题能力的高质量习题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有效载体。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瞄准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尽可能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让学生经历挑战,体验成功,磨炼意志,培养自信。当然,在教学中教师切忌不能用一些难题、偏题、怪题,给学生设置思维障碍,制造解题陷阱,使学生屡屡受挫,这样会导致一些学生逐渐对数学敬而远之,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

总之,实施初中生对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情感。通过对初中生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播下情感的种子,拨动他们的心弦,让学生热爱数学、热爱教师、热爱课堂,让情感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情感氛围,让情感的种子生根开花,使学生对数学价值观的态度朝着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