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活动开展
2020-12-08王春花
王春花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三都小学,江西 宜春 336200)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指出:“语文教学中,朗读非常重要,也是阅读的基本功,又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朗读,而且要让学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朗读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进行如下探讨。
一、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不足
我国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力度不大也不够重视。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上,教师更需要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和解题能力,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但是事实上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文的预习以及复习。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没有留出足够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朗读活动,在课堂上教师不重视这部分内容,课下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很困难,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朗读——学习之间的思维意识难以建立。所以教师在今后的课堂上,需要多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
需要给予学生更多朗读时间的同时,教师需要认识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选择朗读内容的时候,一般都比较单一,不够多元化。教师组织学生朗读的时候,选择的朗读内容通常为课本,通过朗读来检验这个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在朗读的教材上就难以实现多样化丰富性。有时候,在一些公开课或者有教学目标下的情况下,教师为了快点完成,通常会让朗读的有感情,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进行朗读,从而完成任务。但是这样就会导致,其他一些朗读能力不强的学生,朗读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导致分化,出现教学的不公平现象出现。
因为不够重视朗读能力,在评价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往往不会使用非常精准且积极的话语,这样学生听了这些评价之后,对朗读的积极主动性就会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对朗读的正面对待。对此教师在学生朗读环节,需要及时而具体地对学生整个朗读过程进行点评和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一个正反馈,学生会看重自身朗读能力,知道如何去改正,改正后得到更好的评价,就会更努力去提高。
二、提升教师阅读水平,重视课文中的“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朗读法,给学生起到很好的表率,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有深入的理解。如,在学习《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时,笔者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读出自己的特色,体现出文章的气势,声音要稳健沉着,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这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朗读技巧和文化底蕴,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读”上,当学生在朗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能直接批评,而是要婉转地进行点评,先点评学生朗读优秀的部分,之后指出不足,再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改进,鼓励学生再次阅读,使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和体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身,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朗读是否感兴趣,左右着学生的朗读动机,决定到学生的朗读活动,关系到朗读的教学开展。所以,要想让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需要让他们把朗读当成趣事,从而主动参与。
针对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兴趣为先导,加强教学设计,在朗读教学中引入动画、游戏、故事、比赛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与直观性,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浓厚的朗读兴趣和强烈的朗读动机,学生充分结合生活阅历,形成更丰富而又不失个性的见解。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为学生提供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视频、图像与音乐资料,把学生带入了诗情画意的境地中,学生如同身入其境,触景生情,感受着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与优美意境。这比起以讲代读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进而自觉主动地展开朗读活动,突破文本限制,最终形成个性化见解。
四、教师朗读示范,学生模仿跟读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榜样,在实践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做到规范朗读,那么在耳目感染的情况下,学生的朗读水平逐渐会上升到一个层次。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不仅需要做到字正圆腔,更需要深情并茂的进行朗读,引领学生们进入文化知识的殿堂。从而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主人公的感情变化,理解到文章的内涵。例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文章学习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们自主交流,在新年夜大家是怎么过的之后,再向同学介绍小学生的发生故事背景,谈谈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如何度过自己的新年之夜,之后老师就需要深情并茂对文章进行阅读,让学生聆听老师阅读的旋律。当老师阅读完成之后,就需要要求学生们模仿跟读,将富有感情的文章释放出来,那么在这种引导教学模式下,学生就会对朗读产生了一种渴望,那么它对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使用恰当的语言对事物加以描绘,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和写作水平,同时让学生能够具备正确表情达意的能力。但是,我国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都存在重写轻读的传统思想,并没有对朗读教学加以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读出来要比写出来生动得多。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已经成为了摆在众多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