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高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效率的方法分析
2020-12-08聂艳梅
聂艳梅
(四川省长宁县职业技术学校,四川 长宁 644300)
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职业院校的发展与教育行业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过去的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并未注重德育教学的高效性,导致许多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等思想道德观念上有所确实,对学生道德品行的塑造产生了不良影响。因而,在新形势的德育教育下,班主任应在遵守德育工作原则的前提调进行策略的优化,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形成正向的信息引导,在教学中逐渐完善整体的教育体制,培养出高层次高内涵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促使学生形成中良好的职业文化品格。以下给出了德育教育的具体工作建议,结合了我个人的教育经历,希望对教育效果的提升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发挥榜样的力量
在班主任展开的德育教学活动中,作为长者、教育者、引导者,班主任有着多重的身份,但是无论是什么身份,都容易成为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因而,为了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教师应以自身行动为榜样,树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行为准则,标榜出教师的工作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给学习予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影响,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教师的行为,在心理认知上逐渐朝着教师靠拢,并逐渐培养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教师更需要自身树立起正确的三观,提高个人修养,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加全方位的辅导,借助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进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率。
如,教师可以主动参加各种教师培训,定期进行相关的教育知识学习,在提高师德与教育观念的同时,在有效的交流中努力增强个人的基础素质。而通过专项培训课程,教师能够形成班级管理的意识,明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教学中的重点,能够针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对症下药。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严格规范自身,在培训后能够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人,用自身的行为规范去约束学生,促使学生在心理维度上建立起基础的行为认知。这样,在榜样的力量的驱使下,教师能够成为学生们的“向心力”,为后续的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奠定了稳固的教学体系。
二、进行主题教育活动,针对性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形式包括讲座、班会、节假日活动等。对此,教师可以从主题教育活动入手,定期召开班会一类的宣讲活动,根据教育主题做出课程内容的调整。这样,班级管理与教育能够从传统模式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在班级内形成“第二课堂”,并用丰富化、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展开教育,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崭新的认知,对道德与思想形成全新的情感体验。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还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诉求,将活动与社会背景相互契合,紧跟时事新闻,融合政经热点,帮助学生在中职学校中找到一个正确的成长方向。
如,教师可以以“文明礼仪”为某一期班会的主题,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见的不文明现象,说出个人对遇见不文明现象所产生的观感。通过调查分析,结合网络资源,教师可以看到新时期的年轻人对“随地吐痰”“横穿马路”“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现象都有着明确的是非观与成熟的思想。同时,还可以针对“是否一定要给老年人让座”进行讨论,列出道德绑架、强制要求让座、自己身体不舒服等原因,让学生在评判的过程中逐渐懂得新时代的礼仪观念。综合来看,通过这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还能够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文明教育等方面的教育需要。
三、举办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新时代的德育教育依托于信息时代的各种资源,决不能仍是沿袭过去的老一套教学模式。而为了提高中职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兴趣,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举办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通过联谊晚会、参观敬老院、组织爱国观影等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将德育教育内化至丰富的教学活动中。这也改变了班级内烦闷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后续的教学保持一种期待感。学生能够乐于学习,在有趣的文娱活动中能够在情感的渲染下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道德素养与行为习惯。
如,前段时间我组织了学生一同观看《流浪地球》,在观影活动中借助精彩的剧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深了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印象。而透过此电影中体现出的爱国、奉献等精神,学生能够在观赏中逐渐懂得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对新时代的家国观念形成个人独特的认识。而在观影过后,我还从电影工业的讲读讲解了《流浪地球》的不易,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逐渐树立起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与道路自信,在成长中始终保持爱国的热情。
总之,中等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需要师生的协同进步,教师应该在工作中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给其施加深远的影响。而教师更应该积极求变,更新落后的德育教育观念,在使命感与责任感的驱使下进行人才的培养,为学生的道德发展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进而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