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化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运行探索

2020-12-08牛承辉魏暖庭刘玥婷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牛承辉 魏暖庭 刘玥婷

(大连海关,辽宁 大连 116000)

区域化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运行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弥补区域因素所导致的运行进度差异,还可以进一步促使质量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验室内部的运行效果符合标准,为其实现高效运行起到辅助作用。文章重点阐述了区域化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情况,以期为相关管理单位提供借鉴。

一、区域化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优势

由于区域化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加速实验室一体化运行,提升运行效率,因此这时需要较为完善的组织协调制度,将其沟通与协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实验室有效管理,为质量管理体系在多实验室内得到稳定有序的运行做出保证。相关部门对于区域化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使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深入考察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运行效果,为质量管理体系投入使用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不但为组织协调工作的开展做出了正确的引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起到了制度保证,为其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条件。区域化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实验室内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及监督管理人员等[1]。为了实现区域化多实验室质量管理,应该在多个管理层内设置管理人员,并对多实验室运行统一性提供支撑。

二、制定区域化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首先,管理体系文件属于实验室内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在区域化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借助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加速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此外,实验室还需要以管理体系文件为基础对实验室内部一些质量管理活动进行优化,结合区域化多实验室的特点制定适合多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文件可以有序实施。管理体系文件制定过程中需要在其中融入检测及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标准与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按照生物安全规定对其进行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该具有全部要素,程序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区域化多实验室运行的过程中为其提供规范性指导。

其次,针对质量手册还应该进行统一完善与调整,结合质量手册内所涉及到的一些管理职责和权限内容展开修改和优化,在确定规定区域化核心的基础上将实验室关系梳理清楚,对于不同中心管理人员与实验室之间的联系进行标注,进而使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实验室内部其余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和责任划分明确。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部具有规定的操作步骤,而对于程序文件中存在的漏洞则应该对其及时补充,例如在责任权利及关系的界定方面,不但应该将多实验室内部不同层级人员关系进行确定,还需要使实验室内部人员了解责任与权利,从而加速实验室各项活动的统一有序开展。

最后,对于作业指导内容的实施进程,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其充分规范。由于不同实验室内所使用的设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这也需要结合不同的检测项目和生产厂家制定符合实验室内检测设备的操作指导。调整实验室内文件记录格式,一些不适合作为实验室记录的格式需要及时调整,可以采取单用的记录格式文件,并为其提供单独的受控号[2]。

三、区域化多实验室实施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活动属于增进质量管理的一种运行方式,因此当下如何在区域化多实验室内将实质量管理活动有效统一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不但包括质量活动策划,还包括审核内容的落实,日常审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等,从而为区域化多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统一性做出保证。其一,实验室内质量管理活动计划内容可以分为制定计划,进行人员培训,开展内部审核,评审,能力筛查,设备维护,设备检查,供应商审查,实验室内检测与质量品质控制等内容。对于一些即将开展的质量活动项目和项目开展时间安排需要不同的实验室参照质量管理活动计划内容有序实施。

其二,实验室内应按照规定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实际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岗位自学,外出学习,举办讲座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还可以举办相应的测试与考核,举办相应的管理体系竞赛,使实验室内工作人员的个人业务能力及业务水平都可以达到专业标准,为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实现提供铺垫。实验室应按照规定计划开展审查方案,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要素,使其充分覆盖所有实验室内的岗位审核需要,进而推动实验室内部审核的进行。实验室内部审查在开展前,需要实验室参照内部审核表格实施自查,从而找出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的问题,进而采取合理方式对其及时改善[3]。

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化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一体化运行需要单位准备相应的基础设备,为一体化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相关单位需要保证沟通有效性,实现协同工作,并按照多实验室内部相同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开展管理活动,进而将多实验室运行中由于距离过远导致的管理问题,体系维护作业质量较差的问题进行解决。促使多实验室之间相互学习,提升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水平,为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验室内的高效运行起到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