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时期下医药品应急冷链物流研究

2020-12-08马春辉丁田田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马春辉 丁田田

(北京物资学院,北京 101149)

引言

为应对特殊时期,全国各地都尽全力向武汉支援医疗及器械,包括血浆、疫苗、冷藏药物、检测盒等对温度要求比较高的医药,这些医药品在运输过程中都需要专业的医药冷链物流运输,保持恒定的温度以确保质量安全,医药冷链在国家特殊时期承担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一、问题描述

(一)未做到全程温控

核酸检测试剂盒必须采取冷链运输,一般需要在-20℃左右的环境中储运。若因环境温度的多次变化造成试剂反复冻融,试剂的性能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试剂盒最终的检测结果。但很多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储存条件,造成了虽试剂盒产量充足,基层却无货的现象发生。

(二)运输道路不通畅

实行交通管控是武汉及湖北为防止特殊时期危险情况进一步扩大不得已而采取的措施,但这也给物资运输造成较大困难。检测试剂盒未上市批准前,只能先进入疾控中心,再由疾控中心下发到具体医院。但春节期间物流效率低,且液体试剂盒所需物流条件较高,需要冷链运输,且有一些液体不能走航空,只能走陆运,导致配送速度变慢。

(三)缺乏医疗设施和专业人员

对可疑性患者的检测要按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第二类)进行管理。对患者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同时采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检测实验室要获得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PCR 实验室)的资质,从事核酸检测的人员需要持有PCR 资格证。但实际情况是,虽然一般三级医院都会配备符合条件的实验室,但是设备与人员有限,检测量不会太高。

二、建议

(一)针对全程温控

1.推广冷链验证标准及先进技术使用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执行标准不一致,并且支撑冷链环境的设施设备,如冷库、冷藏车、冷藏箱及温湿度监控系统也存在不同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标准,导致实际的达标状态也不一致,监管认证通过事后记录来查验或反验证难以达到监管目的。因此,推广冷链验证标准,加快第三方验证平台建设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1]。

2.搭建应急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推进技术创新

现代物流技术在医药冷链物流领域也同样适用,如AI、大数据、物联网、5G 等。从管理的角度,引用区块链技术搭建系统网络平台,实现温湿度的记录、位置的定位和电量情况的把控等。将5G 作为整体的医药冷链输出,这样数据传输、医药冷链运输前端的委托方到末端的出货方之间,通过设备和平台搭载着5G,能够给予前后端很好的支撑[2]。

(二)针对道路不通畅

1.建设应急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重点投资和建设冷库设施、冷藏技术以及交通运输薄弱的环节,构建冷藏车辆多元化、交通运输系统水陆空多维立体化的运输网络。开通一条或者多条应急冷链物流专用通道,构建政府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相结合的应急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保障冷藏救援物资及相关技术人员能够在24 小时之内送至受灾地区,降低了应急冷链物流中心的运营成本,缩短应急冷链物流作业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3]。

2.另辟蹊径,提升航空货运能力

国家邮政局要组织业内企业加快发展快递的空中网络,努力构建国内和海外的防疫物资寄递运输“绿色通道”。并配合有关部门加快完善快递分拣等设施,建设一批辐射国内外的航空快递货运枢纽。同时,通过中欧班列以及周边国家陆运等多种途径,努力把特殊时期对跨境寄递物流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针对缺乏医疗设施和专业人员

1.加强医药冷链设施建设,改进冷链设备

虽然我国的冷库和冷藏车数量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与我国的人口基数相比较还是远远的不够[4]。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冷链药品的需要越来越大,政府需要增加在冷链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尤其是在西部建设方面,使东西部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

2.人员专业化

医药货品存在的价值在于治病救人,不但要求物流配送快速准确,也要求温湿度管理、物流搬运装配作业合规,而专业和及时则是重中之重[6]。行业内从业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关于药品尤其是生物制药对温度、湿度和变质的条件都必须了解。目前以我国物流的发展水平,还做不到完全电子化操作,因此人员的参与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样人员的管理也决定着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能发展得多远[7]。

三、结束语

面对特殊时期,医药品应急冷链物流在抗击灾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国目前应急冷链物流的发展仍存在很多短板,除了本文结合特殊时期提出的建议之外,还可以考虑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应急响应机制、提升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的社会责任感等,促进我国应急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