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度·温度·宽度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

2020-12-08林坤举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林坤举

(福建省闽侯县祥谦小学学区,福建 闽侯 350100)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学生道德与社会规范的碰撞,教师通过这门课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在教学中明白自身思想上的错误,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加以改正,约束自己的行为,扭转被互联网思想带偏的价值观。

一、小学道德与法制的课改标准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将课本内容由过去的理论知识为主改变为突出学生生活内容为主,同时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从学科课程变为综合课程,并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此前的课堂教学相比,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更为重注教学实践,重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实践,加强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与法制法规的之间的约束,让学生成为德智体全方位发展的综合人才。总的来说,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新课标标准的侧重点是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塑造,使小学生能够始终坚守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措施

(一)合理安排教学课程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和家长更为注重数学、语文类的主要课程的学习,虽然小学道德与法治也是一门教学课程,学校也安排了相应的教学时长,但仍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教师或家长的重视,导致课程形同虚设,甚至有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一定的心理抵触,无法提起学习兴趣,道德与法治课程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在新课标实施后,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时,应以书本内容为载体,围绕学生生活或相关的社会事实进行实践教学。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由地方教育局进行统一编著,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大众,无法估计到每一个地区的特殊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实现因材施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课本内容和教学核心吃透,而后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

如在讲授《生命最宝贵》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收集一些与学生生长相关的影视片段,例如孩子生病,家长辛苦照料等,向学生展示生命的脆弱和家长的辛苦,并引导学生大胆向同学讲述与之相关的精力,用真实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以及父母为了他们健康成长所付出的心血,指导学生生命来之不易,爱惜自己的身体,感恩父母的付出,同时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拥有基本自护自救能力。

(二)善于结合生活实例

与其他小学学科比起来,道德与法治有着更高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同时兼具一定的厚度、温度、宽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将课本上的内容与生活实例进行结合,帮助学生对课本内容所要传达的思想理念进行理解。为此,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所带班集体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家庭构成以及个人经历等,在此基础上对班集体的每位学生有大致的清晰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发现学生在思想和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课堂教育,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育意义。

如教师在讲授《不一样的你我他》时,由于小学生对社会认知有限,识字不多,不能从文字新闻中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只能是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播放。然而短视频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我国并未出台明确的分级制度,导致部分夺人眼球或过于虚假的视频大量充斥着小学生的眼球,造成他们对社会认知的偏差,单纯认为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当出现某个超出个人认知的异样,会下意识产生抵触心理,无形中造成对同学的心理伤害。而《不一样的你我他》则会教学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对自己认知以外或与自己异同的事物保持宽容、尊重以及理解,让小学生之间学会坦诚互助的友好交往。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扭转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观念,充分肯定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会学生去掌握和学习课堂内容,帮助学生形成高效且正确的学习习惯。

为此,教师要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小学生正处于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和内容让下功夫,将课本枯燥深奥的理论变的简单易懂,并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快速明白课堂内容的教学要点。同时,利用好课堂教材中的“知识窗”和“小贴士”,向学生进行衍生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帮助学生跳出之前的思想误区。

(四)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所谓教学实践指的是用社会实践活动来对课堂内容进行验证,小学道德与法治也是同样,需要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去验证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疑惑,加深小学生对道德和法治教学内容的理解度。对此,学校可以安排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部分小学生受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影响,觉得父母、爷爷奶奶服务自己是应该的,不尊重父母和长辈的付出,也不懂得感恩,甚至会因为自己索要的东西得不到满足而与父母怄气。面对这种“自私自利”的情况,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与父母进行角色互换体验,让学生明白家长的辛苦,学会感恩,成为一个独立孝顺的好孩子。此外,还有部分学生有乱丢乱仍的坏习惯,面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成为“小小环卫工”,体验环卫工人的艰辛和劳苦,帮助学生改掉这种不良习惯。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在课改后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扭转因互联网短视频造成的思想误区,实现思想与心理上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最终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