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社会扩招教学运行模式初探

2020-12-08周云凌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周云凌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市 132002)

2020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 200 万人”的战略部署,是在2019 年“社会扩招 100 万人”的基础上再次提出,是中央抓“六保”、促“六稳”,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大发展机遇,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高职扩招是服务国家发展、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大举措,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各高职院校面对社会扩招生源,最终落脚点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过程的实施,有赖于教学运行模式的确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所以,对高职扩招教学运行模式的探索,将有助于促进高职社会扩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深入调查,确定人才培养地域布局和专业布局,为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企业员工和基层农技人员等扩招生源群体,首先深入生源所属地区政府,谋求政府支持和配合,建立区域教学点,解决学生就近上学问题;其次深入生源所在企业,签订合作培养人才协议,解决学生工作与学习兼顾问题;再次,深入调查学生状况与需求,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运行模式打下基础。

某学校具体实施方案:一是成立专门机构,专门负责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培训人员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实现“送教下乡”,与所属地区各级政府合作,在政府所属职业中专设立教学点并签署合作协议,作为本校社会扩招学院分院进行管理,共计有6 个教学点,开展“校政校”合作;二是成立企业集团公司学区,专门负责企业在岗职工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实现“送教入企”,实施“现代学徒制”,与各位师傅签署师徒协议,建立所属省内7 个教学点,开展“校企师”合作;三是以高中、中职往届毕业生组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两个专业全日制班级。同时,根据招生情况,对社会学生发出调查问卷1400 多份,形成了学情分析报告。

根据上述工作结果,确立了各专业各班级学生人数和教学点的地址,最后形成了社会扩招分散生源40 个班、6 个教学点,企业生源22 个班、7 个教学点和学校全日制2 个专业2 个班的布局。

二、深入研究扩招学生特点,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考虑社会扩招学生不同生源在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学习基础、年龄阶段、认知特点、发展愿景等方面的差异性,科学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教职成厅函〔2019〕20 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社会扩招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要满足以下原则:

一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扩招B 类、C 类学生,实施弹性学习,时间3-6 年,最长不超过6 年,总学分150-170 学分之间,总学时不低于2500(确定2500-2600 之间),其中集中学习不得低于总学时的40%;二是根据国家对公共基础课开设要求,公共基础课程学时所占总学时比例大于25%,必修课中可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防教育、应用文写作、职业道德教育,选修课中可设置“民法典”中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相关“编”、个人理财与风险防范、创新创业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筑梦”、美育、党史国史等;三是 根据国家对素质拓展及劳动所占总学时比例要求,素质拓展及劳动所占总学时比例大于5%,必须开设素质拓展及劳动教育课;四是根据国家对选修课教学时数所占总学时比例要求,选修课教学时数所占总学时比例大于10%,要开设任意公共选修课4 门及以上;五是根据国家对实践性教学学时所占总学时比例要求,实践性教学学时所占总学时比例大于50%,专业教学实施计划中,各门课程实践课时汇总数占总学时比例应大于50%,各专业应独具特色,加大动手能力培养,突出服务社会和岗位的功能。

我校依据上述原则,形成了12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执行性教学计划,出台了“班主任及管理人员聘任考核管理办法”和“教师聘任考核管理办法”,班主任实行“班主任导学制”,任课教师实行“教师带学生分课程、分阶段导师制”。

三、规范教学运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授课,缓解“工学矛盾”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然后开始进入正式教学。

由于多重客观因素所限,扩招学生无法像全日制在校生一样开展大学的学习生活,大多数人将会“工学交替”,边工作边学习,他们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学习。为缓解“工学矛盾”,扩招学生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部分:为方便学生开展学习,建议所有课程的线上资源都将建设在“一个指定建课”平台上,并且不固定学生的线上学习时间,以一个时间段为单位督促学生开展学习;线下授课部分:为尽量不影响学生工作,线下授课的课程安排比较集中,时间主要安排在周末和寒暑假期,学校提出总体要求,包括授课计划、考核标准、教学工作簿(教学日志)、教案、考试试卷、成绩分析等。

学生学习由各位任课教师按班级组织学生进入“指定建课”平台上的课程中进行学习,班主任进行督导;集中授课按教学点要求,班主任组织学生签到,进行集中学习。教师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学校应建立激励政策,以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信息化时代,师生校园面对面上课不再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高职扩招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社会人员无法长时间在校学习的困难,使其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的原则,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专门的教学与管理,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成为乡村振兴和发展、社会企业都需要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