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 体感技术的瑜伽正位系统的创新设计
2020-12-08汪嘉璐朱王宇吴嘉红
汪嘉璐 朱王宇 吴嘉红
(宁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宁波 315175)
引言
瑜伽训练是一项具有一定专业性的运动,它需要规范的动作和适当的训练强度才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然而如何才算体式规范,如何强度才算训练成效最大化,只凭肉眼比对和感官感受得出来的结果是朦胧不精确的。
一、3D 体感技术在瑜伽训练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3D 体感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
3D 体感技术指用户可以直接用人体运动轨迹与体感设备进行交流的新型交互方式该技术具有强互动性、高灵活性和实时性等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体感技术就是是Kinect 技术,这项一开始由微软公司为xbox 游戏机开发的动作捕捉技术,因无需佩戴任何设备便可用动作操纵虚拟人物,再加上骨骼追踪技术和人体面部识别,保证虚拟现实的真实感受性。该技术还广泛运用于教育、医疗、体育等邻域。因此,将3D 体感技术运用于瑜伽训练中,减少错误体式带来的身体危害,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二)当前瑜伽行业现状分析
全民健身于2014 年10 月份成为国家战略,瑜伽在校园、健身房、社区等各大体育市场纷纷兴起。此外,疫情期间为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的号召,促进疫情期间科学健身和健身瑜伽活动的开展;瑜伽行业得到推动性快速发展。同时瑜伽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了瑜伽运动的行列。
然而国内瑜伽行业当前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运营模式只有线上瑜伽课程和线下瑜伽馆两种传统模式。
线下瑜伽馆弊端分析:一方面,教育形式不够科学,各个用户自身条件存在差异,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导致教学针对性不强,健身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教学模式不够系统化。瑜伽教练的教学方式和综合素质水平往往对瑜伽馆的整体水平起决定性作用。然而各个瑜伽馆批量教学,瑜伽教练精力有限,水平不一。
对于线上瑜伽课程弊端分析:一方面线上学习需要用户具有极强的自学能力,不适合瑜伽小白;另一方面单凭视觉无法直观感受自身训练成效。
而在3D 体感技术的帮助下,打破传统瑜伽训练模式,将线上线下完美结合,通过模拟虚拟人物和仿真人物进行模型比对,加上精确的数据分析,让瑜伽训练过程透明化,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训练者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增加了瑜伽训练的有效性。
因此,若能充分发挥3D 体感技术在瑜伽训练中的优势特点,一定能够给当今瑜伽行业的发展带来绝对的推动力。
二、3D 体感技术在瑜伽训练中的创新应用
本文认为3D 体感技术在瑜伽训练中的创新应用可从设计瑜伽仿真系统,构建标准瑜伽训练动作体式;制定3D 体感互动指令、高自由度节省用户时间精力;计算机设备APP 数据连接,完成数据反馈同时增加用户娱乐性等做起,具体如下:
(一)设计瑜伽仿真系统,提供标准合理的瑜伽体式
制定标准的瑜伽体式虚拟动作,同时捕捉训练者的运动三维轨迹,构建训练者仿真动作。对于瑜伽体式指导问题,可将训练者的仿真动作和标准虚拟动作在屏幕上进行比对,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得知训练者动作差异变化;对于瑜伽训练强度问题,可在模型中用色块标注受力部位,并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受力程度,等训练者仿真模型的受力程度达到标准虚拟模型的受力程度时,训练者会接收提示,从而准备下一阶段的训练。训练者借助3D 体感技术能够使训练过程变得顺利通畅,成功打破了传统瑜伽训练方式需要借助外来指导的被动性。
(二)制定3D 体感互动指令、高自由度节省用户时间精力
训练者可直接通过语言、手势、肢体动作等方式进行指令操控,而上述仿真系统中的体式错误提示也可通过智能语音提醒,让训练者的注意力在训练过程中更加专注于瑜伽,帮助训练者尽早进入瑜伽状态,增强沉浸性。
(三)计算机设备APP 数据连接,完成数据反馈
将有显示屏的计算机设备连上网络,便可通过APP 界面交互看到训练者仿真模型比对以及用户身体健康数据录入分析,完成最终的数据反馈和数据处理。在瑜伽训练过程中,训练者可通过二维码扫面或人体面部识别登录APP 界面实时观察自身运动情况和数据变化。而当训练结束时APP 自动生成身体机能记录报告,再由APP 小程序分析报告,制作并生成瑜伽训练计划,让训练者的瑜伽训练变的有规划性和系统性。同时APP 可浏览他人”瑜伽日志”分享,训练者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交流互动,增强了瑜伽训练的娱乐性,调动训练者对瑜伽训练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3D 体感技术具有强互动性、高灵活性和实时性等特点,应用于瑜伽行业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各种限制造成的被动局面,使训练者能够主动训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瑜伽训练效果,保证瑜伽训练质量提高训练者的身体素质水平,进而推动瑜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