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12-08高一

魅力中国 2020年48期

高一

(利津县高级中学,山东 东营 257400)

引言

批判性思维被当成是除问题解决外的另一种重要思维基本技能,是新时期对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其培养十分重要。不过就具体情况来看,我国传统教育崇尚师道尊严与权威,忽视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高高在上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不容许学生有丝毫的质疑,课堂氛围十分严肃,使得学生即便有问题都不敢提出来,教学目标很难有效达成,批判性思维培养也难以实现。就这一方面来说,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意义重大,具体分析如下。

一、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单一式的教学方式很难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过分的依赖性,形成思维惰性,遇见问题不能主动思考与分析,而是等待教师的解答,这样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便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助力。一是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例如在“太阳直射点移动”这一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课前可以让学生搜寻地球运动的证据,然后在课堂上适时提出:“地球为什么动?是怎样运动的?如果地球不动会发生什么呢?”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展开讨论与分析,而在思维碰撞下,学生对于本课程知识点的理解自然能够更加的深刻,思维能力也能获得理想的发展;二是组织开展探究性学习【1】。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够很好转变地理课堂枯燥无趣的氛围,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就自然地理教学来说,其中涉及到的自然地理规律与原理应用部分十分适合探究性学习法的应用,如“水资源的合理应用”、“太阳对地球有何影响”等,具体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精心进行设计,使得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有效了解,同时还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

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能够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给予学生安全感与舒适感,进而能够更好的实现思维的发散与自由。针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逐渐淡化自身权威性,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质疑与问难,发表自己对知识点的看法。同时,还应该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尊重。在学生存在不同意见的时候,教师应该耐心的倾听,并且秉持着鼓励态度,绝对不能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学生。通过这种民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失败的心理障碍,进而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开动自己的大脑,产生各种新奇的创意与想法,实现批判性思维的发展【2】。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一方面相互理解与包容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融洽氛围的形成,激起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活跃性;另一方面,在和谐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播者,同时还可以变成学习者。教师应该有勇气的向学生学习,深入挖掘他们的思维潜能,同时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以便为教学调整与优化提供助力。通过这种方式,必定能够促使学生批判性思维有效的提升,并且给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提供助力。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评价中,往往侧重于结果性的评价,对于学生多元智能比较忽视。而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教师应该积极做出转变,加强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将形成性评价和表现形式评价有效结合,将延时性评价和即时性评价有效结合等。对于高中地理教师来说,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应该侧重于表现形式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如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提出问题的频率等【3】。除此之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得注重评价的体现,如采用激励性评价、即时性评价等便十分合适。如在小组讨论地震波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于纵波与横波的传播方向不是很理解,不过却也没有深究,而是直接跳过。这时,教师可以对这一问题作出鼓励与肯定,对学生的思考给予独特的评价,这样便能很好增强学生提出问题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实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秉持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进行地理学习。同时,还得注重学生总评、生生互评等方式的有效结合,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改进,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直接关乎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针对此,教师应该勇于打破常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创新。同时,还应该借助相关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实现批判性思维进一步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助力,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更加高效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