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材编辑与教材编者和谐关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2020-12-08
(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出版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组关系。编辑离不开作者,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作者提供的内容资源,编辑就无法开展下一步的工作;而作者也离不开编辑,没有编辑对其精神产品进行出版加工,其成果也就缺乏了社会价值,因此编辑与作者本就是互相依存、互助合作的和谐统一体。教材作为培根铸魂、传播知识的载体,其编写工作一般是由一个编写团队承担。那么教材编辑应如何同时面对多位作者的不同需求,与教材编写团队构建和谐的关系?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约稿时做足功课
通常来讲,能加入教材编写团队的人不是专业造诣颇深的专家、学者,就是熟悉教育动态、常年奋战在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和教研员,因此编辑对学科教育的理解程度及其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其是否能够与教材编者站在同一维度上对话,以及对话的终极质量。为此,教材编辑在与教材编者约稿前,应关注、了解课改新动向,掌握全国人大会议在教育方面的新目标和新任务,以及教育部最新的课标要求,用更为专业、开阔的学术视野与教材编者切磋教材的编写事宜,这样才会在沟通交流时令编者刮目相看。
另外,编者在组稿前,教材编辑应主动将各位编者聚在一起,召开教材编写会。鉴于编写团队的编写人员较多,他们对教材又都有独特的见解,虽说是专业领域的佼佼者,但对教材出版的流程也许并不熟悉。这就需要教材编辑提前备好教材编写方案或编写大纲,在教材编写会上将教育部给教材出版单位下达的新指示精神以及教材的编写宗旨、内容结构、编写要求、编写进度等事宜清晰地告诉作者。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及时将策划思路传达给编者,与编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交回的稿件最大程度地接近预期,另一方面也给各位编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先集中、再分散、最后合稿的方式,让编者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在编写时沉淀思维,既提高了编写效率,又提升了稿件质量,为日后教材的出版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编写会议结束后,教材编辑也不是坐等收稿就可以了,应时常询问稿件的编写进度,在表现对书稿尽职尽责的同时,通过与编者的交流,协助其解决创作时遇到的瓶颈。如果在这期间发现编者的创作有违编写方案,还可及时让编者进行调整,避免日后返工影响出版进度。
二、审稿时体现专业性
审稿工作是教材编辑的核心工作。收到稿件后,教材编辑首先应从专业角度对稿件的质量进行分析和评判,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整套教材所体现的思想倾向和学术价值,尤其要对语文教材选文中的政治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等问题进行审查和处理,做到无政治性错误、无指示性错误。
内容审查完毕后便是进行语言文字加工工作。教材语言不仅要生动活泼,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减少教化,避免空话套话和文艺腔,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让学生在接受文字熏陶的同时,掌握语言规律。因此在编校过程中,教材编辑要严格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字典》《通用规范汉字表(使用手册)》等权威工具书的要求对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深加工。当遇到需要修改的地方时,如是硬伤,则要与编者商量修改方案,如大段文字的删减、章节的重新编排等。如非硬伤,则要保留编者原有的风格。也就是说,教材编辑要时刻秉持可改可不改的则不改、非改不可的就一定要改好的原则进行编辑加工,毕竟编辑工作是一项锦上添花的工作,若有所修改,就一定改必有据且妙笔生花。改定后还可请编者再看一遍二校样,让编者比对原稿和修改稿,判断改动是否得当,这样一方面可以表现出对编者劳动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可用专业负责的态度换取编者的尊重。
三、发行后做好服务工作
教材的出版并不是教材编辑与教材编者合作关系的结束,而是新一段关系的开始。虽说上教育部或教育厅目录的教材不愁发行量,但还要考虑教材使用者对教材使用满意度的问题。为了使编者的教育理念和编写思路以及教材的内容体系和特点更好地传达给教师,便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教材编辑应积极组织教材使用地区的教师及教研员进行教材培训,请教材编者对教材进行讲解,在有效推进教材使用工作的同时,给编者提供一个提升知名度的平台,让他们也收货满满的成就感。
此外,教材编辑还要在教材出版后维护好教材编者的合法权益,如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稿酬、赠送样书,同时及时反馈教材的使用情况,为教材的重印和修订改版做好准备。当然,教材编辑也应通过建立编者档案库等方式,创建一支稳定的编者队伍,力求与教材编者实现长久的合作,为日后配套教参教辅,甚至于其他选题的出版创造条件。
总之,教材编辑应主动与教材编者构建和谐共赢的合作关系,在教材编写与出版过程中通力合作,在充满人文性的氛围中创造出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质教材,以精品教材奉献给广大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