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020-12-08
(鹰潭市第十一小学,江西 鹰潭 335000)
各门学科都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美术教育也不例外,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美术的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疏导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宣泄不良情绪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还处在感性阶段,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只有通过感官去感知,在此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得到树立,处于塑造阶段。容易以别人的是非来进行判断,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情绪方面也不例外。为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就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既不堵塞言路,有要善于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让学生随心所欲作画,将自身的感情宣泄出来。通过绘画,既让学生宣泄了自身的不满情绪,也是教师通过绘画作品的分析更加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公务交往关系和健康的私人交往关系,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在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绘画来缓解心理压力,疏导学生心理,以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使积极健康的情绪在学生整个情绪中居于主导地位。
二、挖掘美术教材,发展想象力
“想象”就是对头脑里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素材,激发学生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注重学生的技能性的模仿,使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会画到画得好的一个转变,而要更加注重学生自身想象力的发展。通过挖掘素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心理素质。例如,在上海底世界这一课时,不应在上课之前就将海底世界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而应当通过引导,询问学生知道海底世界有哪些神奇的生物呢?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海底世界中有哪些生物,然后作答。让同学们画出自己心中想象的海底世界,在此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画画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对于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当学生作画完毕后,老师通过多媒体呈现出真实的海洋世界。选取个别学生的绘画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让他们互相激发想象力。在整堂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都在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活跃的气氛伴随着整堂课。在美术教学中,也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三、通过分享学具,培养互助精神
小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处于最初阶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十分关键,对终身学习具有奠基作用。小学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某些板块的教学需要准备较多的学具,不仅要准备常规美术学习用品,其他自然物、废物都可以用于美术创作中,如羽毛、树皮和易拉罐等,让一个同学准备所有的学具必然给学生会带来一些负担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可以把班上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把需要准备的教具一一列出,小组推荐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根据组员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配。例如:在制作面具时,让有些同学带卡纸,有些同学带剪刀,有些同学带胶水,有些同学带画笔,同学们各自带上自己的学具,在美术课中共享学具,通过共享学具,学生体会到了互帮互助的快乐,从而培养起他们的互助精神,学会分享,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这种互助精神对于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涯或者是整个工作生涯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信心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信心,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在变废为宝的课程教学中,让每一组学生自愿选择自己要做的作品,可以是轮船,可以是飞机,也可以是做花瓶等等。一组完成一个作品,让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培养协作精神,从而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则在一旁观察,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整堂课的氛围都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此同时,通过整堂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养成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问题时,求助于集体的智慧的习惯,增进与集体的感情,增强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心里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一是疏导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宣泄不良情绪;二是挖掘美术教材,发展想象力;三是通过分享学具,培养互助精神;四是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