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法渗透教学,促进初中生语文素养提升
2020-12-08
(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清源中学,湖南 衡阳 421000)
前言:新课改下教师要改变对初中语文课的认知,知识的灌输不再是初中语文课的唯一任务,教师要加强对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培育,这样初中生才能在语文方面实现全面发展,而这需要教师对以往的教学手段进行改进,为了促进初中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体会,教师可以组织初中生对文本进行朗读,用朗读法提升初中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感受文本传递的情感,并激发初中生的兴趣。
一、朗读的意义
(一)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
初中语文课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初中生,朗读都是可以增强语感的一种活动,对提升文学素养是非常有效果的,初中语文课中教师要借助领读以及泛读的方式,为初中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纠正初中生的一些错别字。语文本就是要注重口头练习的,只是很多的教师忽视了[1]。若是仅仅将课文背诵下来,对课文进行逐句逐段分析,并不能让初中生真正领会知识。借助朗读,教师可以让初中生加强对文本的感受,从而让初中语文课的开展更加活跃和生动。
(二)学生反复朗读有利于语感的培养
作为初中生,要不断加强词汇的积累,并提升自身的语感,这就需要对文本反复进行朗读,形成朗读的习惯。朗读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方法,对语文学习是有着一定作用的。初中语文课中有些是比较生涩的文言文,有些是难以理解的散文,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朗读的,借助朗读的方式,对其中的语言进行体会,对一些名家的方法进行学习,积累自己的词汇量。另外是对文本反复进行朗读,有助于对初中生眼、口、手、耳进行锻炼[2]。提升各个感官的协调能力。朗读可以让初中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锻炼初中生的表达能力。
二、初中语文课中朗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一)朗读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初中语文课中运用朗读法,选择朗读内容是非常关键的步骤,教师需要了解初中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水平,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朗读的文章。在初中语文课中经典作品很多,但是要结合初中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作品。另外教师要避免对同一作家的作品进行选择。这对初中生的思维会形成一定的限制[3]。
(二)选择适合朗读的篇目
初中语文课有很多的古代诗词和文言文,以及一些文辞优美的现代散文,这些文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初中生的文学素养展开培养,因此在选择朗读素材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有针对性的作品,一些要求比较高的段落,可以进行适当删减。比如《春望》《登高》这些优秀的古诗词,以及《昆明的雨》《爱莲说》这些文章,都是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初中生对这些文本展开朗读,对文章内容熟记于心,在用的时候也会手到擒来。
(三)激发学生对文本朗读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积极进行文本的朗读,就要激发初中生对朗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办朗读的竞赛,设置一些奖品,鼓励初中生对文本展开朗读。教师可以自行进行示范,然后对初中生进行领读,纠正初中生读音的一些错误,并让初中生加强对文本的感悟。比如在《水调歌头》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初中生示范正确的朗读读音,然后让初中生一边朗读,一边对作品进行体会,感受作者在作品中寄托的情感。另外教师要为学生示范正确的朗读节奏,比如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要注重正确的断句方式,让初中生明白朗读的规范性。
(四)带着感情朗读
朗读是为了感受文本的情感,很多的初中生对文言文以及古诗词难以理解,若是朗读问题也不大,但是如何将情感带入到朗读中,这对初中生是一种挑战,因为初中生无法领会其中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师要为初中生多灌输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初中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并借助多媒体为初中生创设情景,加深初中生对这些经典作品的理解,在朗读的时候可以想象到作者描述的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样初中生就会与作者之间形成情感上的交流,在朗读中带入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因此教师要对初中生的朗读进行指导,让初中生明白如何用情感朗读。
结论:总之,初中语文课中朗读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要对朗读法展开适当应用,借助朗读法提升初中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强化初中生在初中语文课中的学习效率,加强对作品的深入体会和理解,实现对初中生文学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