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剧种秦腔脸谱

(甘肃秦腔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前言

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秦腔发源于陕西关中的三原县,是元明之际流传于关中一带的劝善调及当地民间音乐与关中方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地方剧种。其声腔艺术在明代永乐年间已经基本形成,至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已基本形成剧种特色,主要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我国西北地区。明清之际,秦腔由陕西传入中原及华东、华中、华南、西南一带,在清初已成为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戏曲剧种。现已发现的秦腔传统剧目有3000多种,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神话和民间传说,代表性剧目有《长坂坡》《和氏璧》《三娘教子》《柜中缘》《玉虎坠》《春秋笔》《破洪州》《三上殿》等。秦腔在演唱时有慢板、二六板、尖板、代板、滚板、起板等板式变化形式。伴奏乐队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以板胡为主,辅以笛、三弦、月琴、唢呐等;武场基本使用打击乐器,包括指板、干鼓、战鼓、暴鼓、钩锣、手锣等。秦腔的角色行当传统上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各有自己完整的唱腔和表现程式。秦腔的生、净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凉、雄迈豪放;旦角唱腔委婉细腻、婉转流变、优美典雅。秦腔演员还极重工架和特技,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形成了趟马、拉架子、担柴、梢子功、喷火等富有特点的表演模式。此外,秦腔的脸谱也颇具特色。秦腔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内容丰富

在秦腔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民间艺术工作者将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文化融入秦腔艺术中,让秦腔艺术符合大众的审美,以生活性的秦腔内容来引发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感悟。秦腔来源于唐玄宗年间梨园著名的乐师李龟年,他本是陕西民间艺人,其所创作的歌曲具有民间所传颂歌曲的特点,受到当代人们的热爱,为秦腔的发展奠定了方向。然后,随着朝代的更迭,更多的文人参与到秦腔作品的创作中,在秦腔艺术中融入当代文化的特点,从内容、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整合,推动了秦腔艺术的发展。同时,秦腔作品主要以生活内容为主,如各个朝代的名人轶事、英雄传奇等艺术故事,以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现状,除此之外秦腔还包含深化、民间故事和公案戏等内容,以精湛的演技、动人的唱腔和丰富的内容、题材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追捧,与其他代表性地方剧种进行较量。最后,在近代革命时期也产生了众多的剧目,比如《三回头》《三滴血》等,同时在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对秦腔曲目进行整理和改编,促使秦腔艺术符合现代的审美,以及所创作的现代秦腔曲目《西安事变》《祥林嫂》《洪湖赤卫队》等,整体呈现出大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秦腔艺术特色。

二、唱腔独特

在秦腔艺术中,强烈急促、激越高昂的唱腔是与其他戏曲区分的主要标志,秦腔作品表演者结合我国陕甘宁地区歌曲的特点,逐步掌握演唱的方法和技巧,将自身真实情感融入秦腔艺术表演的同时,以动人的唱腔来创设具体的情境,呈现出高亢激昂、感染力强的秦腔艺术唱腔特点。比如,在秦腔作品的花脸角色表演中,表演者为了实现人物形象的完美构造,放开自己的嗓子进行大声嘶吼,来增加秦腔艺术的感染力,同时秦腔的唱腔主要分为板路和彩腔两个部分,具有不同的表现特色和作用,其中板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又分为慢板、二六板、二倒板、滚板、箭板、带板等六种基本的板式,分别运用于不同的秦腔作品表演中,促进秦腔艺术魅力的展现。而彩腔也被称为二音,常常用来表现激昂的情感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又包括二倒板腔、垫板腔、慢板腔和代板腔四种类型,同时在嗓音的使用方面也具有不同之处,板式唱腔都用真嗓进行表演,而彩腔都用假嗓进行演出,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另外,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不论板路还是彩腔都可以分为欢音和苦音两种表现形式,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如苦音唱腔深沉、苍凉、激昂,有利于凄婉、悲愤等情感的表现,最能体现出秦腔的艺术特色,而欢音唱腔明快简洁,适合于喜悦、兴奋等情感的表达,呈现出秦腔在唱腔方面独特的艺术特色。

三、脸谱规范

在秦腔中,脸谱并不只是一个小巧精致的表演装饰品,而且是研究人员对秦腔艺术发展历程的主要途径,进一步加深对秦腔艺术形式的了解和认知。在秦腔脸谱的颜色方面,以三原色为主,间色为副,借助脸谱来展现出人物性格,整体性地提高脸谱艺术特色。比如,在脸谱设计环节中,以红忠、黑直等约定俗成的颜色来显示人物性格,从多个方面形成强烈对比,进一步彰显人物特点,与秦腔作品的音乐和表演风格完美结合,便于秦腔艺术特色的展现。比如,最早的秦腔脸谱“康海脸谱”,来源于明代,表现出秦腔脸谱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另外,秦腔脸谱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区民族特色的影响,形成各种各样的秦腔演出模式,同时在秦腔脸谱塑造方面也具有不同的感悟,进而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秦腔脸谱流派,比如甘肃秦腔表现艺术中有南派脸谱、陇东派脸谱和代表性的耿派脸谱,形成多样性的秦腔脸谱。

结束语

秦腔是西北黄土高原人民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也是三秦文化的典型代表样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后,秦腔和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一样受到现代强势文化的巨大冲击,专业演出团体生存艰难,优秀演艺人才缺乏,城市观众和青年观众流失严重,秦腔这一传统戏曲艺术已处于一种举步维艰的境地,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秦腔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猜你喜欢

剧种秦腔脸谱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新兴剧种的建构理念与文化再生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做个脸谱迎『六一』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灶王爷的“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