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幼儿教育之我见
2020-12-08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寒王学校,山西 晋中 032600)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越来越注重科学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最近几年,各大幼儿园不仅重视自身的环境建设,同时普遍关注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以及相关的智力开发,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科学家,而应是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儿童不是接受式地学习科学,而是在探究、体验、发现中学习科学。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将教育行为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可是这个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其重点体现在几个层面:
一、有智力开发超前的问题
1.降低儿童的学习兴趣。幼儿有自身的身心特点,对于枯燥、刻板、无趣的事物他们本就不感兴趣,激发不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难以打开他们探究、学习的大门,自然不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的眼里存在着诸多的“为什么”,或许这些知识我们习以为常,但是对于他们的疑问,教师需要积极引导,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一个刻板的答案,而需要彻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如果用小学教育的方式,组织上课、讲评、练习、考试这种模式来教学的话,幼儿的求知欲则被扼杀在摇篮里,对学习的兴趣也就丧失了,幼儿探究的精神也就被泯灭,这样就会使其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
2.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幼儿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故而学前教育采取的是循循善诱、以游戏为主的交流模式,使其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增强自身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若是为了提高幼儿的知识储量、思维模式而采取小学教学模式的话,幼儿受到严谨教学模式的影响也会墨守陈规,这就扼杀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限制了其发展的可能性,对其未来的成长极为不利。
3.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这样使其接受知识、行为、思维等的时间延长,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采取小学的标准课堂教学模式,幼儿的兴趣难以得到激发,大量的教学会使其感到大脑疲劳,对学习无法产生兴趣,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危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对培养其学习习惯和态度百害而无一利。
二、幼儿的教育形式陈旧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受知识本位的教育观的影响。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强调知识的传授与灌输,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这样的教育易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很多的幼儿园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中,强调科学知识的认知方面的教育,更多地是进行科学知识的讲解,而科学探究活动的态度、方法、精神等更为本质的内核,反而受到了忽视。
所以,幼儿时期,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状况,合理地进行思维的引导,不能只关注逻辑性的教育。能够合理地借助丰富的寓言、图案等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忽视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解决好幼儿出现的自负问题,幼儿会有过分评估自身的能力情况。如在班上经常会有部分幼儿,由于擅长某个领域时常受到老师赞扬,就表现出目中无人的状态。对于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其懂得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需要学会取长补短。并教育幼儿“不管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比别人好,还是生活条件比别人优越,都不能瞧不起别人,不可以骄傲自满”。逐步让幼儿们懂得“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克服自卑心理:自卑的幼儿总是不相信自己。教师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如幼儿的爸爸是火车司机,教师可以说我们有空去坐你爸爸开的火车,幼儿就会非常高兴,并树立自信。消除嫉妒心理: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或获得进步时,心理就不平衡。这时,幼儿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帮助,找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的各种因素,及时发现并制止嫉妒心理的萌芽。
四、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受到限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教师学历偏低,尤其是农村及私立的幼儿园。多数师范院校毕业的幼教工作者放弃去一线的幼儿园工作的机会。幼儿教师专业科学知识欠缺,许多幼儿教师日常工作时间长,工作比较琐碎,涉及幼儿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她们很少主动地、有意识地获取科学信息。因此,多数的幼儿教师不具备把科学知识与幼儿教育新观念互化的能力,不能把科学知识变成容易被幼儿接纳的、感兴趣的内容。
五、存在品德教育知识化的现象
有的家长把灌输知识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不良言行缺乏引导,造成幼儿独立性差,自私、摆阔气等。有的教师把许多传统美德的故事只是作为一种知识讲给幼儿,缺乏有力的行为指导。多数幼儿会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但当他看到不爱吃的食物,就会到处乱扔。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在幼儿品德教育方面还需努力。
“顺着孩子的天性走”,予之合理的方法教导,不要以大人的想法和思维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不盲目教育,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做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不做一个严厉粗暴的驯兽师。在他面前树立好的榜样,给幼儿创造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