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探究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26期
关键词:技术类专业课程软件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

现阶段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并且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直接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升级与换代。可以说是软件产业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人们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提升,同时对于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互联网+”产业的重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科学的生态体系,这对于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加强探究“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密切结合社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开展专业化教学

目前很多高校教师在开展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僵化,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陈旧、落后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对于知识的具体价值与用处认知不清,进而出现无法学以致用的问题。可以说在当前“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社会及企业对于软件工程方面的人才需求程度日益提升,例如在相关的企业内已经设置了包括软件设计师、系统架构师、软件工程师以及需求分析师等多个岗位。因此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中更好地适应这些岗位工作的实际需求,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教学,最终达到岗位性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以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中的软件编程教学为例,如果一味地引导学生进行编程训练,那么只是在软件工程技术层面上奠定了一些基础,但是对于学生职业素养以及行业经验的培养往往是有所欠缺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必须要精准把握当前社会的需求趋势,对知识结构与教学方法加以优化,为学生提供最为真实与直观的学习体验,最终为学生日后的就业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协调与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传统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通常包括:数据库、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软件质量测试等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一般会将这些专业课程内容划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从技术视角出发,即技术类;另一类则是从管理视角出发,即工程类专业课程。其中开展技术类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掌握与软件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奠定基础,是先驱专业课程。而开展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然而在技术类专业课程与工程类专业课程中会出现部分知识相重叠的现象,还有部分专业课程之间的连贯性较差,因此教师需要对这些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与软件工程专业相接近的专业进行跨专业整合,引导学生对其中不同的理论观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构建起系统化、关联性较强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构建多层次的实训教学体系,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传统形式下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往往是从学生的记忆、理解与应用三个层次较为低级的能力出发进行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的创新、分析与评价等综合能力培养被忽视。因此高职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师可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实训教学体系,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地发展。该教学体系的层次是以多层次为主,包括基础层、应用层以及综合层。首先是基础层,要求学生对于软件工程开发的环境、运行机制做到熟知,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包括软件系统的安装与使用技巧,在应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给定需求、给定设计方案的功能点开发;其次是应用层,要求学生能够具备问题分析、性能优化等能力,对于客户的具体需求情况可以做到合理的分析与设计;最后则是综合层,该层次是从全局视角出发,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软件工程专业能力,同时还应该养成与该领域相关的综合业务素养,从而可以对软件工程专业方案的制定、选择和实现做到合理的安排。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收到了各行各业广泛地关注与应用,因此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软件工程行业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程度更是日益提升,要求从事软件工程行业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以及优秀的综合素养。作为软件工程优质化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必须要与当下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国家政策加以紧密结合,对原有专业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技术类专业课程软件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调查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禅宗软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少先队科普技术类阵地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兼具市场与技术类课程 CEDA培训(广州站)圆满结束
软件对对碰
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