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便运算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19期
关键词:跑步运算教师应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旺小学,云南 景洪 666103)

一、完善运算定律,打好数学基础

为了使小学生深刻理解简便计算的价值并掌握其方法,教师需要加强算术教学,使学生可以首先巩固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以后的学习和改进做准备。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尽管运算定律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但它源于运算,因此简便运算和四则运算是本质上是关联的,并且两者都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1]。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灵活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创建特定的教学情境,并利用特定的情境来指导学生了解计算法则的形成和用法。

例如,教师可以为生活中常见的跑步问题的学生创建问题情境:小明制定了跑步计划,第一天跑步300 米,第二天跑步500 米,第三天跑步800 米,三天内一共跑了几米?在提出问题情境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通过讨论解决该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案:选项1:三天跑步的距离相加;选项2:首先计算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距离和,将其与第一天的行程加,或者计算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行程和,然后将其与第三天的行程相加。之后,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并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专注于分析和总结。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新的问题,也就是说,无论这三个数字如何相加,最终的还是相同的[2]。这时,老师将围绕该定律进一步向学生解释。由于学生经历了思考,计算和总结的过程,因此对老师的解释将更容易理解和消化。

二、加强思维训练,深化技能应用

在小学中段的简便运算教学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即使学生正确掌握了简便运算的规律和性质,但缺乏灵活的思维方式和深入的理解,仍然无法实现简便运算的灵活应用。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有意识地,有策略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计算能力[3]。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单向延展法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确定某个知识点作为端点,并指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该知识点,排列该知识点或与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并建立网络和树状结构体系。以知识为引子,促进学生思维的扩展,使学生可以形成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活动方式。其次,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介绍简便运算的内容,让学生独立建简便运算的基本模型,从而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

三、重视例题讲解,巩固教学效果

在小学中段简便运算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典型例题的应用,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详细解释和反复培训,学生应加深对简便运算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4]。例如,在小学中段数学的简便运算中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32x125=?在老师给学生问题之后,通常情况下,学生将使用以下算法:32x125=12x(4x8)=125x4 +125x8=1500;但也有一些学生会计算出错误的答案,这部分学生的计算错误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将问题与算术混淆,因此写出“ 32x125=125x(4x8=125x4x8=4000”这样的计算步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以此为例指出学生日常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审题,养成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分析的习惯。使学生可以克服惯性问题解决的思维,提高学生计算的反应能力。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总结和归纳此类经典题目,并通过反复练习掌握计算方法,最终达到准确解题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段数学中进行简便运算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简便运算的规律,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跑步运算教师应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有趣的运算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带表跑步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