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读者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19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中心理念

(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 开封 475000)

一、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意义

首先,实现服务转型,加强图书馆教育职能。传统图书馆的服务主要是借阅与收藏文献资源,服务内容相对单一,服务设施不全,自动化程度低,也未建立可供读者相互交流的场所。而图书馆空间再造而彻底颠覆了这一状况,其要求以人为本主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为其创造一定的交流空间。其次,提高图书馆空间利用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使移动阅读获得了飞速发展,进入图书馆借阅书籍的读者越来越少,纸质资源的利用率也不断降低,同时其占据了图书馆很多空间。而空间再造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愉悦、舒适的阅读环境,吸引更多读者乐于走进图书馆,不但有利图书馆的发展,还能有效提高图书馆的空间利用率。再次,加强学科交叉发展,促进读者创新能力提高。图书馆拥有多学科、各方面的书籍,读者进入图书馆可借阅到各方面的书籍,同时通过在实施空间再造后的共享空间内,不同读者就进行相互交流,以实现知识的渗透,甚至能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有利读者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突破传统固化的信息借阅模式,让信息资源流动起来,读者需求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决定了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必要性。

二、“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的内涵与结构

(一)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的内涵体系

“互联网+”图书馆,其发展逻辑基于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但其结构体系与空间模型,决非简单机械的事物叠加静态之和,也不仅仅是将图书馆搬至互联网之上,而是一个两相互联化和重组创新发展的动态之体,具有内涵外延的新质和模式结构的新态。因此,融合、创新、互动、共享、发展是“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的基本特征。

(二)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结构形态

互联网是基于资源虚拟、优化与共享的模式,它以空间结构为经纬将历史与空间相结合,构建出一个宏大包容、跨越时空、结构开放、体制灵活、形态虚拟、内涵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多维立交和谐统一的网络体系,是互联网和图书馆的融合与重构,号称“第三空间”,其拥有独特的结构形态和方法。一是丰富资源类型。互联网为丰富图书馆资源类型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资源。二是优化资源结构。“互联网+”与图书馆联手共建资源空间,使图书馆文献书书相联、网网相联、库库相联,将有力推进印刷出版物向数字格式转化,促进数字化资源空间量级与规模提升,推进资源空间结构优化和互联共享绿色高效资源空间体系建设。三是合理资源配置。资金、设施、设备、信息、技术、队伍和环境是图书馆空间立足基础,也是资源配置调控的重要杠杆和手段。借助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可穿越时空隧道,实现跨地区、行业联盟合作,构建资源互联交互共建共享平台,使馆藏特色文献、全媒体数据库等实现图书馆远程资源链接与共享,为区域协调发展和馆际均衡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三)互动互补共享共荣的空间功能结构

一是功能定位拓展。学术、教育与传承是传统图书馆功能定位范式,但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面临挑战,原来有限狭义的功能定位必将向开放多元协调发展的功能定位转变。这不是形式与量级的变化,而是结构与本质的变革。这种认知变化与定位调整聚焦在空间语义上,具有“非工具”性定位特征而体现出空间意义的逻辑,包括知识中心、信息中心、学习中心、服务中心、文化中心、体验中心、共享中心、创新中心和发展中心。这是“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二是功能结构优化。近年来,图书馆在空间功能开发方面不断有新发现和新探索,但系统化构建与互动性建设尚处在薄弱阶段。因此,解决功能开发“碎片化”和缺乏互动性的问题,关系到空间再造的根本大局。关键是加强一体化建设和互动性发展,从而有效推进空间功能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形成互动互补共享共荣的功能体制机制。这是图书馆空间再造的重要任务。

三、图书馆“空间”再造设计的要素

(一)要有与时俱进的空间设计理念

(1)人文关怀理念。现代图书馆在空间设计上从“书本位”的设计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核心是“关爱人、发展人”,将人放在中心地位。(2)“场所精神”理念。图书馆空间提供并创造了一种独特场所和氛围供人们来交流与共享,激发阅读兴趣,启发人的智慧和灵感。(3)面向终身学习的设计理念,要求图书馆不仅仅是阅读的场所,更是陪伴生命成长的“终身学习的场所”,阅读空间的设计体现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完美交融,为读者构建一个温馨、符合现代生活美学、学习阅读功能完善的图书馆。

(二)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

阅读空间设计注重读者的参与度,从空间的规划到布置,从设备、家具的陈列到图书的展示方式等,处处蕴藏着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空间设计理念。调研和了解读者的需求,使得图书馆空间设计的定位更为明确,并整合和引进各种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与交流空间,是对图书馆空间本质的深入认知,也是现代图书馆成长的空间及存在的价值之一。

(三)要创建和打造图书馆的空间文化品牌

主动参与到社会文化建设中,结合自身特色和读者需求,突破传统的思维框架,将图书馆阅读空间进行创意设计和改造,创建各自图书馆特色性的文化空间品牌。

(四)要注重环境建设、设施配置、服务功能、面向未来

(1)营造图书馆空间的人文环境。(2)阅读空间的配置注重用户体验,比如方便适用的设施配置、用新技术建设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空间、馆内文化装饰及色彩的运用。(3)空间设计的开放性和发展性,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来规划服务功能,通过合理布局,充分体现空间设计的开放性,图书馆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充足的发展潜力,确保图书馆顺利适应技术的变革,在空间的短缺或有限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灵活利用有限的空间进行改造。(4)面向未来,面向创新。现代图书馆阅读空间,不仅要求促进阅读,还要能够激活知识,成为用户思考和遐思的空间、创意的空间和创新的空间。

四、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效能提升的未来趋势

图书馆的理念将更加开放、更加平等、更加灵活、更加贴近读者的阅读习慣和需求。在此理念下产生更多的理论与实践,在未来,图书馆可以兼具档案馆、艺术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展览中心、博物馆、电子资源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功能,最终成为提供电子资源与文献存储利用的信息中心、书刊与档案共同保存中心、文化交流与推广中心、知识学科传播最前沿中心,读者可以进行阅读、查档、休闲中的任意一种活动,使更多人无障碍地接触和获得信息,并借助图书馆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素养、艺术素养及文化素养。

对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而言,可能会呈现以下几种趋势:空间建筑设计方面更多地突出绿色环保理念、自然光设计、循环设计等理念;在空间室内设计中更多地融入读者的反馈及用户体验过程,进一步的突出人性化设计;在空间布局中,利用基于云储存的数据存储方式,科学、合理、创新设计更多的空间用于读者体验区域;会出现智能系统、智能借阅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学习空间、智能体验中心;空间再造的理论研究,会逐步的趋于成熟;图书馆将进一步需要专业美术类、创意类员工,无论是高薪聘请或是内部培养,通过人才模式建立专业优秀员工培养机制;空间设计学科与其他各类学科进一步融合,形成跨学科、跨领域、跨思维的新型图书馆管理文化,成为转型期图书馆文化的重要培育理念。

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总结和更新新形势下读者的新需求、知识的传播、文化的宣传等诸多因素,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服务,成为知识、文化、信息传播中心。在深度信息化的时代,文献信息中心已经不再是图书馆最贴切的功能定位,用户信息消费行为的转变和对空间服务需求的加速增长,让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面临着潜在的挑战。只有密切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趋势,把握行业发展的宏观走向,图书馆才能抓住每一次转变和发展的历史机遇。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中心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