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的路径
2020-12-08方媛
方 媛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一、马克思主义的由来及发展史
(一)马克思从西欧传到中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九世纪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不同的国家有些许不同。积极的方面: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消极的是: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周期型经济危机频繁爆发。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大陆的出现无疑是在人民群众心里点燃了一盏灯,燃起了希望。中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也身处水深火热,各大势力走马灯似的出现在政治舞台上。马克思主义的到来虽然并不算很成熟,但是给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新思路、新道路。新文化运动使更多人得到了思想的解放,马克思主义的独特魅力,首先在于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方解释问题所在。
(二)马克思在中国的发展
时代的车轮带着马克思主义缓缓前行,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地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中国化,带有中国独特的革命、建设、改革风格。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一年,方方面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众多思想浪潮中的重要思想,不断影响扩大人民力量。在新文化运动和之后的思想碰撞中脱颖而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党和人民的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成民族使命,实现了中国的腾飞。在中国国情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路上,我们走进了希望的大路。
二、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科技人文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背景下,国家将教育作为提升民族思想基础和民族意识的基础,对于各大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更加重视。简单来看,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能很好地解释很多不能理解的东西,提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升思维方式转变的灵活性。从物质及其存在形态到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我们会发现,世间万物是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静止的事物存在绝对运动,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形而上学主义、唯心论、唯物论等,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又好像不符合人们所能正常理解的思想,虚虚实实。能创造人类的精神境界、激发人的潜能,使人们的思想达到一个又一个不能涉足的时间空间。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学校教育的发展
最初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设置比较直接,却又晦涩难懂,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理论性很强,课程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第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人际问题的情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全国高校文理科都需要学的教科书,其内容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基础,也是全国人民都需要持续不断学习的人生哲理学问。第二,本课程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哲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哲学家们不断地交流思想、不断地从别人那儿得到新的思想,对于认同或不认同的东西叮咬分辨出个对错,架起了社会哲学理论的框架,丰富了社会哲学理论体系的骨肉。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上,是过去到未来需要一直保持的基本国策。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所需要的持续改进
课程较为考验思维能力和知识能力的架构,传统课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已经对这门课做了充分的学习和理论链接,大部分学生却不能像老师一样对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在翻转教学与混合式教学、对分课堂的新式教学设计环节中,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设计,无法很好的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哲理小故事或者相关教学视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教学气氛与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参与度较低的情况;在适当的环节提出带有设计思想性的问题,教师在学生思考之余做出提示,启发性教学更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其次,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学生学习、生活脱节,学生无法将理论联系实际并较好应用于实践的问题,教师应该将知识内化,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理论并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深入体会理论、形成哲学思维,加强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改变其思维定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不能重娱乐轻理论。教学方法的运用要适当,在教学设计上,要整体把控教学环节,不断加强对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及得出具体可行结论的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既要讲理论知识生活化,又要使学生不断联系自身学习、生活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理论升华,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一个长期实践、总结、再实践、升华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一定时间段才能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