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让生活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2020-12-08
(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乌斯河路地小学,四川 雅安 625300)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此,国家新课标的基本思想特别强调了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指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上。
一、把生活融入课堂,激发感悟与欣赏的兴趣
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把生活融入课堂,让学生带着一份真情和一种兴趣去体验音乐、感悟人生,才会使他们享受欣赏音乐的无穷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进行激趣。用讲故事、猜谜语等方法激趣。如:学习歌曲《红星歌》时,先给学生讲述《闪闪红星》电影中的主人公潘冬子,在战斗中机智勇敢的革命精神。在学习歌曲《这是什么》时我用了模仿声音,让学生猜猜有关声音的谜语,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激发兴趣。如:我在教《拉库卡拉查》时,一上课我便做了一个维吾尔族舞蹈动作(耸肩),然后问:老师这个动作在那种舞蹈里经常见到吗?你了解新疆吗?你喜欢新疆舞蹈吗?他们积极的谈了自己对新疆的了解。巧妙地激趣,让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这一课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联系音乐和生活
在《小宝宝睡着了》一课中,我事先让孩子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每人头上包好头巾。我说:这里是一只大摇篮,你们是可爱的宝宝,让我来做一回这么多孩子的妈妈吧。轻轻地躺下,摇,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摇篮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孩子,你们,也是在摇篮中慢慢长大的,想看看老师小时候睡过的摇篮吗?(推出摇篮)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坐在摇篮边把我摇大的。接着,我让孩子们坐在摇篮边轻轻地摇,他们立刻进入了情境。你摇得多温柔啊,真是位好妈妈!我走近学生及时评价,顺便把摇篮中的娃娃奖给他。就这样,孩子们边摇边聆听,边摇边跟唱,感受到了歌曲的优美、温柔、安静,并认真、用心地思考、讨论如何给小宝宝唱歌、哄她睡觉。这一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了孩子们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音乐实践的过程,感受音乐实践的必要性,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音乐课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生活化情节,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难点节奏型时,我要求学生模仿“马蹄声”来感受附点音符节奏的特点、用“下雨声”来感受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节奏,运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节奏,让他们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节奏。又如指导学生利用声势法:拍手、拍腿、跺脚等生活动作感知区别各种节奏型,对掌握节奏的规律和准确性起到很大帮助。例如在教授劳动号子的歌曲时,带领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及动作,要求学生模仿、表演各类劳动场景。
四、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唱变得轻松、容易,让学生感兴趣,是我一直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的尝试,我发现,教学方法是学生对学唱感兴趣的关键。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教唱,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音乐课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科学认识的紧密结合。这个环节的设置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从孩子们感知较为清晰的生活中的事物为教学活动的起点,由寻找春天的声音引出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然后让学生在各种声音的模仿与模唱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难点,,并在集体个人小组等自由灵活的形式中进行,通过以上体验 探究 合作等方式和过程,变枯燥的学习为有趣的活动,解决了歌曲的难点。比如在教唱《嘀哩嘀哩》的时候,时值初春,春的气息悄然而至,歌曲《嘀哩嘀哩》正好表现这一主题,学生对春天有较丰富的生活经念与知识。设计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以“春”为主题线索,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感受春天――寻找春天――歌唱春天――表现春天”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进行音乐教学。
五、通过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轻松欢快的儿童歌曲,会在教师的带领下随着音乐的节拍边唱边跳。因此,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选取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辅助教学,如可以设置故事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音乐知识。例如,在开始《小红帽》这节课时,就可以通过《小红帽》的故事导入新课:老师这里有一本童话书,这本书里有好多好听的故事。有《丑小鸭》《拇指姑娘》,咦,还有《小红帽》的故事,这个故事讲了小红帽给外婆送点心一路上发生的事,同学们想去看看吗?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请同学戴好老师提前准备的小红帽,扮演小红帽走在森林中,然后看见了独木桥,大家跟着节奏走,然后闻到了花香,练习同学的气息和发音,随着教师一步步引导,学习《小红帽》课程。
实践证明,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课本知识,简单的去教一句学一句,学生在这种教唱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更谈不上创造力。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可表现因素,找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出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体验,并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