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减负增效的高三化学元素化合物一轮复习实践研究
2020-12-08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河南 三门峡 472200)
一、开展实践研究的意义
新时代《化学核心素养》素养指出: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 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元素化合物知识考高中必不可缺的考查点,但近年来涉及到了不少课本外的相关元素知识。例如,2019年理科全国1卷中27题则涉及到了硼元素的相关知识;2019年北京理科卷8题考查了铟的相关知识;2018年理科全国1卷中,8题涉及到锂元素的知识。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而且还需要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涉猎一些教材之外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高三复习时间短,需要科学的方法拉对学生进行减负增效。
二、实践研究的开展
(一)实践研究目标
明确复习目标,稳步推进复习进度;提高师生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拓宽和迁移应用方面的能力,提高一轮复习时效;制定“减负增效”措施,并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过程中实施;通过班级、学校之间对比分析实施效果,形成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一轮复习模式,并进行推广检验。
(二)实践研究过程
通过会通教育平台大数据分析,精准获取学生知识层面掌握情况。再通过心理咨询、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发现师生心理的“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合适的方法记忆元素化合物知识,物质性质容易混淆,方程式记不住、不会写;不能熟练运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不能从多角度来建立联系点;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在元素化合物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差;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引导学生自我建立学习元素化合物的针对性策略。精加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要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例子、做出推论,达到长期保持目的;有序思维策略,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元素化合物研究元素的结构、性质、制法、保存、存在、鉴别等,引导学生建立色-态-味-溶解性-密度-其他(如毒性、挥发、液化)的顺序学习;能力构架策略,是学生形成多种能力的有机系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负”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并通过研究、实践、整理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一轮复习模式。
(三)实践研究的评价
在学生高三化学复习中实行减负增效策略,分析学生参加实践前后的表现、成绩以及感受,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与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任课教师也要反思总结实践活动的策略、思路、内容选择、实施策略、设计流程、活动开展方案、活动评价及注意事项等,形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完整的模式。
三、总结
通过实践研究,学生构建了系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框架,同时也拓展了教材外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满足了学生高考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减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负担,培养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