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分层分类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的研究
——以山东女子学院为例
2020-12-08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在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将思想引领工作列为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核心任务,青马工程作为国家《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十大工程中的第一项,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也已成为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主阵地。为进一步精准化、科学化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不同培养对象、不同培养阶段分层分类开展青马工程培训,对于新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协同联动、相互促进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一、高校共青团分层分类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的必要性
青马工程在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动载体,能有效引导当代青年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综合能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统一,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近年来,随着全国各高校大力实施推进,青马工程培养形式丰富多样、培养程度不断提高、培养特色逐渐形成、培养成效日益明显,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批青年骨干,成为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主阵地之一,也逐渐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培养的新模式、新平台。但在当今全球化和大变革的背景下,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十分普及,多元化思想和意识形态激烈交汇,以“95”“00”后为主的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逐渐多样化,高校青马工程培训也凸显出一些不足,如培养主体尚未形成合力、培养对象思想仍需提高、培养方法有待创新、培养机制还不健全等[1]。对照党中央要求、团员青年需求,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如何分层分类的科学开展青马工程培训成为新时代高校共青团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目前高校共青团分层分类开展青马工程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对培养对象的关注度较低
高校青马工程的培训学员是以团学骨干为主,但受场地等因素影响,一般每期培训均有名额限制,学员覆盖面不广。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学校能根据学员不同年级阶段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但对培养对象研究不够透彻,容易忽略对青年教师的关注和引导,存在“青年知识分子流失”[2];同时也因对培训学员中个体差异考虑不全,导致对参训学员的精准培养力度不够、青年培养不均衡,部分培训学员反馈评价较低。
(二)后续追踪培养跟进不力
大多数高校青马工程以一年为培训周期,通过理论宣讲、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等形式,提升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实践创新能力等,但后续追踪后续培养跟进不力。少部分低年级学员可能会继续参加下一年度的青马培训,也有极少数优秀学员被推荐参加更高一级的青马培训,但对于绝大多数培训学员来说,青马之旅仅限于一年的培训时间;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由于缺乏层次递进的后续培养课程,限制了分层分类开展青马培训工作,也使得青马工程培训的吸引力不强、思想引领的有效性下降。
三、高校共青团如何构建分层分类青马工程培训——以山东女子学院为例
山东女子学院团委积极适应深化共青团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要求、当代大学生新特点、遵循青年学生成长规律,经过实践探索,构建了分层分类开展青马工程培训体系,取得良好效果。
(一)坚持三项工作原则
1.坚持分类引领。遵循思想教育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共青团工作规律,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培养内容,培养过程从入学教育到毕业追踪,既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也重视对青年教师的联系、服务和引导;既关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也注重发挥团支部的作用,覆盖更多青年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方案,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2.坚持齐抓共管。新时代青马工程培训需要“全员育人”,要将青马工程培训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除了团委、学校思政工作队伍发挥作用外,其他党政部门以及思政理论课、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等都密切参与,分别在培养内容供给、资源调配、培养方案实施等方面互相配合,发挥第二课堂独特作用,努力促进形成“大思政”育人合力。
(二)围绕培养对象,发挥基层团支部作用
1.抓学生骨干。一是牢牢把握校级学生组织中的学生骨干,充分发挥青马工程育人作用,结合日常工作锻炼,打造信得过、靠得住的高素质学生骨干队伍。二是要注重院级学生干部的日常培训,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例会、日常谈心谈话等形式,实现对一线学生干部思想教育的全覆盖。三是不断规范学生干部选才培才机制。将学生干部的选拔、培训等与青马培训有机结合。
2.抓基层团支部。针对基层团支部书记、副书记开设基础团务专项培训,并从三方面做好后续跟踪管理培养和评价考核。一是考察基础团务是否夯实。团支部应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严谨规范落实团组织生活;二是考察团支部是否有活力。大力实施“活力团支部”创建活动,鼓励团支部召开不同形式的主题团日活动;三是考察团支部组织架构创新情况。继续实施“班团一体化”建设,注重基层团支部在青年学生思想引领中的作用发挥。
3.抓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成立的前提是青年学生有着同样的兴趣爱好,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3]。因此,学生社团也是青马工程培训的重要载体,要充分挖掘各类学生社团、社团成员和社团活动的思想引领功能。在青马培训课程中设置社团成员专班,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服务和联系;充分发挥理论类学生社团的作用,通过青马培训引导社团开展理论学习和调研,形成研究成果。
4.抓青年知识分子。注重发挥青年教师在思想引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青年教工团组织加强联系、服务和引导;通过青马培训,引导青年教师参与思想引领、实践实习、创新创业和社团指导等共青团面向学生开展的工作等。将青年教师打造成为开展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重要力量。
(三)围绕思想引领,构建内容衔接、层次递进培训体系
1.不断丰富培训课程。在理论课程方面,从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科学设计培养课程;将实践课程与学校“传爱行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实现项目化、专业化、社会化、基地化和课程化管理,加强培训过程中志愿服务项目供需对接管理。注重利用团属新媒体平台、竞赛平台和大学生科研平台发挥育人效果。
2.组织实施“一校三班”。山东女子学院一直实施校院两级青马培训,院级培训覆盖每级新生和院级学生骨干;校级培训开设“新团员团校”“新生团支书培训班”“大学生骨干培训班”“青年学生领导力专题培训班”,参加学员分别为入团积极分子、新生班长团支书、高年级团学干部、往届优秀学员以及部分青年教师,根据学员特点设计培训课程,培训学员覆盖面广、培训周期长,形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层次递进的培养体系。
3.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动态调整、健全培训机制。在培训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将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引领作为青马培训工作的核心任务,在培训开始和结束后发放调研问卷,深入查找问题、找差距、找不足,有的放矢、动态进行培养方案调整;建立健全青马学员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等机制,探索“青马工程”和党课培训相结合路径,建立优秀学员推优入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