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新生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0-12-08汪婷
汪 婷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0
辅导员作为连接学生与学校的纽带,工作在教育的第一战线,肩负着教育、管理、服务等多重使命,既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又是学生的心理按摩师、是学生的引路人[1]。对于学生来说,辅导员与授课老师不同,辅导员是一种特别的存在,是另一种“监护人”的身份[2]。特别是对于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辅导员对他们的意义更是不一样。因此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是我们辅导员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辅导员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下去的基础。
一、新生的特点分析
(一)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对于大部分新生来说,进入大学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在校住宿。大学校园环境又不同于他们以前所面临的环境,这个地方都是来自各个地区的,有南方的、有北方的;有山里的、有海边的。从广义上说,大学是个文化大碰撞、文化大融合的阶段。
(二)自理能力差
随着00后进入大学,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的比例数逐年增加,他们大部分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相对来说比较自我,动手能力薄弱,这些导致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进入大学校园后,自己一个人面对陌生环境、陌生的同学、老师等等,很多时候他们会有无力感,不知道从哪开始,也知道如何去做。这种心理上的依赖性和环境要求的独立性,导致他们一时无法适应大学生活,从而产生抗拒和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休学和退学的念头。
(三)学习方法不适应
尽管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一直倡导素质教育,但仍然有不少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采用了灌输式的教育,老师讲,学生听,依旧是教师为主体的学生被动接收式学习。然而大学的学习却相对比较自由,首先,每天的课程分布不会那么满,学生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其次,上课期间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不会那么详细和面面俱到。这些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导致学生之前的过分依赖性与现在的自主性形成矛盾,更有学生直接忽视学习,自主学习变为了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的局面,产生了“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想法,结果导致学生经常挂科。
(四)丧失了目标和方向
大一新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方向,学习缺乏动力。有些同学感觉高中太辛苦了,终于进入大学,不需要考虑升学压力,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因此他们一踏进大学的校门,就对自身的要求放松了,觉得学习不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以致不少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交友或者吃喝玩乐和睡觉。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屡有发生,并屡禁不止。
二、做好新生辅导员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认真了解每个新生
把他们的家乡、父母、爱好、特点、特长都记录下来,做个学生的详细个人档案。多与学生沟通,认可每一个学生,要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耐心沟通。要真正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就要成为他们的朋友,而不是老师或者长辈。想要了解00后的学生特点,就要真正了解他们想要什么,因人制宜、因时制宜,不以偏概全,不偏听偏信。只有这样,才能在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挽回不必要的损失,只有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对他们提出意见,他们才会易于接受,并加以改正,从而让他们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二)组建好班级学生干部队伍
组建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前提,也是保障我们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不仅可以协助辅导员有效处理各项工作,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班级其他同学适应大学生活,营造优良的班风学风。因此辅导员必须特别重视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班干的选拔可以采用民主集中制和辅导员任命相结合的方式。比如,班级可以投票推选班干部队伍候选人,再由辅导员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任命哪些班干候选人具体担任什么职位,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拉票行为。同时可以设置试用期,试用期考核不合格者,直接撤销班干头衔。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要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班集体,最快的办法就是组织多样的班级活动,如素质拓展和文娱活动等等,让学生共同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勇于表达自己和展现自己。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存在,感受班级的氛围而不是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勇于和外界打交道,敢于锻炼和磨练自己的能力。
(四)努力提升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作为一名辅导员,他身上承载着的不是自己一个人,也不是一两个人的思想浇灌工作,而是面向数以百计的学生的教育和指引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辅导员都应该是具备高尚的人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以自我作为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为人师表”就是这个意思。
作为一个有着复合多元的角色的辅导员,在新的环境下必须学会与时俱进、永葆活力与对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爱心,用心对待每一件事情、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学生面前无小事,让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