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20-12-08何伟峰
何伟峰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就业是民生的根本,由于这几年来学生人数的增加,对应的高校贫困生的人数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贫困生在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方面要低于其他学生,实现贫困生群体的高质量就业是高校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传统的对贫困生的资助方式是以经济资助为主,这种资助方式,很难达到很好的成效,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因此要站在发展型资助的角度,充分发挥资助的育人作用,从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入手,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就业,这是高校贫困生摆脱家庭经济困难现状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贫困生就业创业现状的分析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劣势。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校期间考取各类证书以及参加相关技能培训的机会较少,个人综合能力方面存在着不足,难免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加上贫困生由于家庭的原因,在学校学习期间往往表现的不够自信,很多贫困生跟其他同学的交流较少,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存在着不足。高校贫困生对于各种竞赛的参与的积极程度不高,每一部分贫困生学习非常勤奋、对专业知识掌握比较好,而其他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这就造成其在就业的过程中,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贫困生的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初期的资金不够,以及贫困生对于创业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差,创业方面的知识不够全面、缺乏创业实践经验,这些因素限制了贫困生创业团队的发展。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是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真实场景下的创业实践,不利于贫困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构成高校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维度
高校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维度是高校贫困生就业和创业成功的关键。要找出高校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维度,首先需要分析高校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内涵。
高校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内涵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综合素质。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个人的修养、创新创业意识。
(二)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专业能力方面不仅包括对专业课的学习,还包括对英语、计算机等通识课程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在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强调团队协作意识。人际交往能力。
(三)就业创业相关技能。包括职业规划能力、面试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就业简历的制作、创业能力。通过分析,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需要加强的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维度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能力、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意识、依托岗位需求的专业实践能力、团队意识与组织协调能力。
三、高校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途径
通过分析高校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维度,对于高校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一)在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资助活动时要从原来的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
发展性资助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学生资助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要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来确定资助的方式,发挥出资助育人的优势,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高的职业素养,通过组织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等教育活动使其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具有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更容易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其实现高质量就业和创业成功的重要基础。
(二)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是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之前开展的创新创业课程大多都是独立于各个学科的专业课程。缺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而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对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必须在研究行业发展现状和本专业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果脱离了具体的学科,单独讲授创新创业课程,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会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存在很多的困惑和问题,无法通过实践来验证和解决。因此,创新创业课程的改革首先是要体现专业特色。实现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实践部分的内容可以在学校专门的创新创业工作室或者创业孵化基地来开展。以实际的项目为支撑,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真正具备创新的意识和创业的基本知识。
(三)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进一步拓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途径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去体验,从而能够掌握企业对应工作岗位需求的实践技能,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校企合作。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合作模式、优化合作的内容。学校与企业之间应该进行深度的合作,可以通过订单培养的方式。学校根据企业要求的进行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定向培养专门的人才,这其中重点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其顺利就业。也可以通过选拔一部分优秀的贫困生到企业见习或者实习。对于在实习期间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推荐给用人单位,使其毕业后可以留在实习单位继续工作。高校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可以通过与用人企业达成长期的合作协议,学校每年推荐优秀毕业生到企业中,或者用人单位每年到学校开展专场招聘会。在招聘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
(四)学校应为贫困生提供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首先学校应该通过调研分析,选出适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意向,对其就业创业有帮助的培训课程。由学校支付费用,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其他课余时间参加培训,获取相关技能。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创新创业大赛、模拟面试比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比赛,帮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获取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在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各方面的技能。可以通过增加比赛奖励金额的方式,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到竞赛中,使其在获取物质奖励的同时增长了技能,增加了自信,在就业竞争中,更从容,更自信,更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实现顺利就业。学校可以通过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培训的方式,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
(五)对贫困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主要是通过组建创新创业工作室,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工作室真实的创新创业项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校为学生的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学生的创业实践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场地、技术等支持。可以通过分专业聘请企业专家的方式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在锻炼其能力的同时,帮助其克服创业初期的困难,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对于贫困生占大多数的创新创业团队,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
(六)为贫困生提供就业创业方面的精准指导
为不同类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定制不同的就业创业方面的服务。使其实际掌握就业创业的相关技巧和知识。为准备就业的学生提供个人简历的准备、面试技巧、沟通与交流、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专门指导。对于准备创业的学生提供专门的创业政策信息和相关创业知识的讲解,帮助其做好充分的创业准备,并为其提供专门的创业导师,提高其创业的成功机率,在必要的情况下为其提供一部分创业资金。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贫困生,可以提供心理辅导,使其能够正确的面对创业过程中的挫折,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使其尽快成长为优秀的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