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构建学生学业帮扶工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08尚振华杜晓鸥
尚振华 杜晓鸥
(1 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当前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普及使得在校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群体在学习能力和个人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已经越发明显,进而使得高校出现学业困难大学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导致一些学生不能按时毕业,出现降级、延期毕业甚至退学和自杀等情况。高校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学风建设问题,大学生因学业困难问题造成不授予学位证、重新编班、延期 毕业、休学、退学等严重后果[1]。由此,学业困难学生引发的问题逐渐凸显,不仅容易造成这类学生精神压力大而且更容易引发其隐形心理疾病。因此,各高校对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笔者根据开展的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以及面对面访谈学生,并结合多名同学口述资料,整理出学生学业困难的原因,具体如下。
(一)学业态度不端
学业态度是决定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能够很好地做到高中到大学的过渡,进而导致学业出现困难。经过调研发现学生因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以及对自己大学生涯没有明确的目标是导致学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大多数学生因为学习用功不够,在态度上没有足够重视、存在打游戏看小说等不良习惯,导致挂科。
(二)部分学生基础薄弱
挂科的学生中,各类特殊群体如藏族、港澳台、体育艺术类特长生、国防生、预科生等学生,这些学生入学基础较差,学习较普通统招学生更为吃力。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不足,学业困难学生存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不懂、学不会、课后难自学等情况,导致对课本的知识点难以理解。据统计部分学业困难学生反映工科院校课程多、难度大、课后复习时间有限,基础差的学生无法一次性通过所有课程[2]。因此,挂科过多易打击基础薄弱的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
(三)学习动机及学习目的不明确
不少研究表明[3],学习动机对学业成就有显著的影响。学习目的关系到学习的方向、动力及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学业困难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起来非常吃力,把学习视为压力负担,认为所学无用,同时又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就会造成学业不佳。
(四)学习方法不佳
学习方法科学、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和质量以及人的认识和实践。学业困难学生由于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不良,不能够主动及时复习,且复习效率低下,所以最终会导致学习事倍功半。
(五)自我约束力和自制力缺乏
学业困难学生一般自控能力差、自律性差。一方面表现在出现缺课、迟到等违纪现象,自我管理过于松懈。另一方面表现在受不良学风的影响会沉迷网络游戏、手机等娱乐活动。如徐同学谈到自己因为沉迷于玩手机、上网游戏,不想学习,结果就是导致多门挂科,学业严重退步。
二、探索高校学业帮扶的有效途径
(一)出台本科生学业支持计划,做好学业帮扶
各高校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组织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学业支持帮扶体系,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动力。强化目标指引作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学习方法,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当然,我们还需要制定学业支持的总体规划方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工作,全面覆盖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巩固、牵手互助、朋辈辅导、学业交流、学业预警、考场诚信、学业平台建设等方面内容,并部署、监督、指导各班级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专门的学业支持和学风建设方案,开展该项工作。
(二)帮扶台帐专项工作,完善本科生帮扶体系建设
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开展了学业支持帮扶台帐专项工作,完善本科生帮扶体系建设,加强对帮扶对象的跟踪服务。建立学业困难学生的台账档案。每学期将学业困难的预警名单提交给学工办并建立困难学生台账。台账要包含不能正常毕业学生、已试读学生及收到学业警示或有学业困难学生,同时针对帮扶对象开展学业支持工作,并在春、秋季学期的期中、期末对帮扶对象情况及帮扶计划进行修订和评估。台账要详实包含学生性格、人际关系、旷课情况、家庭经济情况、个人情感问题、日常上网情况、宿舍关系、家庭成长情况、心理问题等。档案最主要的信息还包括不及格课程数、所欠学分、学业落后成因分析、学业困难学生每个学期的具体学习计划、一对一学业帮扶目标、一对一每周帮扶情况记录和每学期的帮扶成效总结。
(三)建立结对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制度
帮扶工作安排班级中的学生党员对学业困难学生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及补救措施,以便更好地帮助解决学业方面的难题。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做好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目前,高校学业帮扶工作并没有建立长效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实现常规化、规范化、制度化。部分高校针对学习困难学生建立相应学生骨干和学生党员牵手互助帮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是部分学生党员以及学生骨干在学业帮扶过程中责任意识不够,对帮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党员帮扶工作效果不明显。根据学业困难程度,建立结对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制度。
(四)建立健全帮扶配套机制及帮扶效果反馈机制
学生帮扶过程中,帮扶学生负责人要定期递交帮扶记录,帮扶记录中应体现学业困难学生上课出勤率情况、晚自习情况、课后辅导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寝室上网情况、帮扶成效、存在困难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内容。与此同时,负责人应以口头汇报形式反馈学业困难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在进行具体的帮扶时,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对象、帮扶类型、帮扶原因、帮扶计划、帮扶效果、帮扶后续跟踪等内容,彻底消除以往学业帮扶中出现的责任不明、效果不量化及后续跟踪缺位等问题。因此,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跟踪,针对帮扶效果不明显的,找出原因,制定新对策,调整新的帮扶方案。建立健全帮扶考核机制。
总之,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解决学业困难学生的学业帮扶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学业失败导致的悲剧事件的发生。如何有效性地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帮扶,是做好高校学生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也是高校学生工作所必须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以党建工作带动学风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促进高校学风的整体提升,最终实现学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才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