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下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心理矫治困境和策略探讨
2020-12-08诺敏
诺敏
(内蒙古自治区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吸毒成瘾包括毒品产生的生理赖和心理依赖,生理依赖可以在时间内得以解决,但是心理依赖却长期存在。导致居高不下复吸率的重要原因是吸毒者的心理原因,即“心瘾”。对吸毒者进行长期的心理康复治疗能较好地预防复吸[1]。生理脱毒只是戒毒治疗的前提,而心理康复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和重要途径,社会功能康复则是其最终的目的。对吸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通过改变吸毒人员的“知、情、意、行”,完善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戒断“心瘾”,帮助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是教育戒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前心理矫治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专业人员短缺
心理矫治的专业人员发展不平衡,部分戒毒场所心理专业人员短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各戒毒场所专职心理人员平均不到2,个别场所甚至没有专职心理人员。就算所有专职心理人员都能定期开展戒毒人员心理矫治工作,所有戒毒人员都得到因人施策的、科学的心理矫治也是无法实现的。
(二)专业技能不足
心理矫治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而戒毒人员心理问题与普通人相比,其复杂性程度也较高。这要求戒毒所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师必须具有心理学系统学习背景,并且具备较高的理论和实操技术水平。目前,心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与工作要求差距较大的问题依然突出。如很多民警虽有心理咨询师资质,但一般都是半路出家突击考证,没有接受过系统心理学理论方面的培训,能力并没有达到专业标准;兼职人员,还需承担场所其他工作,专业性不强,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专业研究。在国外,心理治疗师资格的取得非常严格,心理咨询师要接受3.5-5 年的专业培训。相关专业培训的缺乏是戒毒场所心理工作人员不能很好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重要原因。
(三)对于心理矫治的认知偏差
国务院《戒毒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配备设施设备及必要的管理人员,依法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提供科学规范的戒毒治疗、心理治疗、身体康复训练和卫生、道德、法制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但是目前大多数强制隔离戒毒所依然将工作重心放在劳动生产,认为教育矫正或心理矫治耽误时间,严重偏离了强制隔离戒毒所救治吸毒患者的核心职能[2]。
有些场所面临经费不足、场地设备条件差的困境;有些戒毒场所认为购买一些高级的心理设备、多几个民警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多搞几次“心理健康活动月”,让上级领导看到自己在风风火火地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形式大于内容。还有些民警认为心理咨询是万能的,戒毒人员只要犯错就要进行心理咨询,殊不知心理矫治并不是解决实际问题而是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的,教育引导、思想教育与心理矫治要有机地结合。
二、统一戒毒工作基本模式下解决心理矫治困境的策略
(一)顶层科学设计,建立科学心理矫治工作体系
健全的机构、完善的制度、科学的工作体系和专业队伍是心理矫治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应从戒毒身心康复的角度,宏观地思考、策划戒断“心瘾”策略。构建科学完善的戒毒工作体系,严密地安排人、财、物等资源,根据工作实际选择科学的心理矫治方法与手段。顶层设计不仅仅机械地是下发文件或工作方案,其内容包括相关专家制定科学心理矫治方案、行政部门的人财物落实、一线心理工作人员严密的具体执行计划、可观有效的心理评估考核体系等。
(二)增加心理矫治专业人员,强化专业队伍
解决专业心理人员短缺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基于目前场所现有民警接受短期培训,临时学习,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着力构建社会各界会积极参与体系,拓宽衔接形式,多途径加强心理矫治中心与社会交流、与专业机构合作,创新工作思路,要积极争取专业科学指导,少走弯路,避免闭门造车,吸纳专业心理治疗专业人才、社会工作人员充实到戒毒心理干预团队,为戒毒人员提供有效的心理康复服务。社会工作者利用身份优势,能够跟进到期解除回归社会人员,为其提供社会康复服务。
另一方面戒毒场所需强化自身心理矫治专业化建设,从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向,结合场所实际,不断完善自身心理矫治队伍建设,找到人才需求缺口,制订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在引进和培养专业对口、实操能力强的人才上下功夫,努力培养“专家型”人才。
(三)增加心理评估比重,建立科学心理诊断评估体系
心理评估应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测验法、问卷法、分析法等获取资料,内容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三个方面及相互间影响因素,从而对戒毒人员心理做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对个体心理和行为问题做出精确判断。
现行诊断评估中心理评估的比重较低,且是否能准确反映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防御能力也不得而知,失去了对戒毒人员复吸率的预测。因此,诊断评估应将心理评估比重提升,在对戒毒人员基础信息广泛收集的基础上,分类评估,多戒毒人员心理进行多维度分析,力求为所有有需要的戒毒人员提供专业化帮助。想要对戒毒人员“心瘾”是否消除,心理健康程度是否达到正常水平,要坚持日常与定期测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主观与客观评价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努力提高诊断评估的信度和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