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对学科专业建设的贡献
——以资产评估专业为例

2020-12-08刘西文

魅力中国 2020年35期

刘西文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一、财经类高校在创新创业建设方面的现状:

(一)各高校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不同

地方高校针对创新创业的落实情况先后不一。一些起步早、实力强的高校,其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已逐渐形成,且在逐渐提高。而起步晚的一些高校,落实起来有着明显的差异,没有形成体系,且探索性不强。以课程体系设置为例,一些高校不断推出创新创业课程,已经形成了阶梯性的体系,并提供了相应的孵化平台;而有些高校并不重视,仅仅推出几门选修课便应付了事。此外,在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上也各有差距。因为每位教师对双创教育的重视度不一、认识上有差距,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投入各不相同,指导能力差异明显。

(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不足

各高校的建设、发展、资金等方面各不相同,学科课程、实验室等硬件水平也不尽相同,管理模式更是没有办法进行统一,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拿来就用。尤其是资产评估这种年轻的专业,更是缺少可参考的经验做法。目前都是各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不断进行探索及经验积累进行不断总结,形成自己的体系。

(三)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兴趣淡薄

大部分财经类应用型高校学生认为财经类及其相关专业的创新创业较难,以自己有限的能力很难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去冒险尝试。即使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也很少能得到家里的认可与支持。

此外,当下财经类创新创业科研实验室类实践平台较少,参与科技研发的实践机会更少,最后很少有项目能坚持到底,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得不妥协,很多学生看到这个现状后,也逐渐的失去了兴趣,放弃了创新创业。

(四)校企合作效果不显著

为了更好地推进创新创业对学生的影响,大幅度的增加了实验实训课程的比重。在创新创业方面,增加了与之有关的比赛,选拔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团队,但是真正进入落地孵化环节的却很少。除此之外,在项目评审的过程中,企业的参与程度不高,仍以高校教师作为项目的主要评审人员,这就导致了很多创新创业项目想法足够新颖,而应用普及性较弱,只停留于比赛层面,未能为社会提供实质性帮助。而财经类高校,作为人文社科领域里的主要群体,在课题建立方面仍是薄弱环节,师生共建项目屈指可数。

二、创新创业对专业学科构建的影响

(一)加大创新创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

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吉林工商学院相继推出了大学生创业园、实验实训中心及创新创业学院,旨在推进创新创业的课程推进和人才培养,为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孵化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在2017 年新修订的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新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块,作为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必修的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资产评估专业更是将创新创业教育案例充实到专业课教学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紧密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理念,应在日常专业课堂内的设置过程中考虑创新创业的参与程度,围绕创新创业能力设置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并增加相应的实践环节。既解决了理论课堂授课的枯燥单一,还提高了对创新创业方面的兴趣。课堂外,还应积极推进课程考核改革,将课堂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科专业竞赛;考取执业资格证书,即资产评估师等相关证书等方式获得创新创业学分。通过校内与校外的结合,构建多方位考核体系,更科学、全面的考评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操作和创新创业水平。

(三)加强实践环节中的创新创业

为了保证产、教、研融合的顺利进行,针对行业里资产评估公司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高校在进行实践类课程设置时,应加入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后续相关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如大力推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激发同学们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水平,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弘扬创新创业思想。

(四)创新创业操作平台的构建

目前很多财经类高校都在进行改革,高度强调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园这个载体,搭建创新创业操作平台。针对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便实行了导师制,导师会在学习、职业规划、创新创业等领域里提供相关的帮助,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业发展,也能向学生传递创新创业的信息和理念。

(五)师资队伍强化创新创业能力

学生的创新创业与教师的培养、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的能力决定了学生水平。对于大部分高校教师,企业实战经验明显不足,实操水平局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资产评估专业实行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计划。通过该培养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到相关资产评估事务所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更深刻了解市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