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乐团教学模式探析
2020-12-08于涛
于涛
(通化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0)
目前,绝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师范类高校都在学生社团的建设上采取十分积极态度,大学生的艺术团体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些大艺术团体当中,学生的军乐团数量增长速度突显,那么无论是具有音乐专业的高校还是不具备音乐学院的学校对于军乐团的建设都有各自的方法,故教学水平的高低与学生训练的进度息息相关。笔者在多年学生艺术团体的教学中,逐步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特抒己见。
一、组建乐团筹备工作
在乐团建设的初期,筹备工作需进行一番考察及规划。首先,要考虑到乐团的规模,这涉及到乐团的编制问题,即:乐团为单管编制或双管编制。这本身要根据乐团指挥负责人的业务能力而定。通常具有管乐专业的高校比较适合成立双管编制的乐团,因其成员具备一定演奏水平,规模稍大有利于提高作品演奏难度及演奏整体效果。而不具备大量音乐专业学生的高校,宜选取单管编制的乐团建制。这样可以减轻指导教学的教学压力,也有利于乐团的短期教学效果的体现。在乐器的配制方面适合按照科学的比例去执行,如铜管乐并非多多益善,中低音乐器不宜太少等等,诸如此类问题需要乐团指导教师认真细致研究。
其次,在乐器的选择及乐器日常护理方面也需要在乐团筹备初期进行合理安排。一些具备官方购买乐器能力的高校最好购置正规厂家的品牌乐器,这样对于乐器的管理也更容易。而不具备购买条件的高校,或有乐队成员自备乐器的乐团,则在乐团乐器管理方面要制定更加科学的方法。
二、乐团乐器、成员的管理
在高校军乐团的成员管理上要注重学生日常课程的统计,需要协调所有成员空闲课程时间,进行乐团的教学工作。而更为重要的是成员的遴选,通常具有音乐专业的高校要将具备管乐演奏能力的学生作为成员的首选,而没有音乐专业的学校在选择成员上也要将有音乐基础的学生用作乐团的骨干力量,而大量不具备演奏基础的成员,要做到对管乐演奏的信心十足,所以,摸清全体乐团成员的真实水平也是指导教师业务能力的真实体现。
在乐团的日常管理上,如:乐器使用、学习时间、出勤汇总及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应该制定相关的规定,做到建章立制,有的放矢。故设置学生干部辅助教学十分必要,乐团团长协调各声部负责人积极配合指导教师的工作,会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乐团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以不具备音乐专业的高校乐团教学为例。第一,是对于五线谱的识谱能力教学。因在军乐团中乐器涉及高、低音谱表,所以对于乐团成员的读谱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建议以指导教学为主,以乐团成员中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为辅,成立互助小组,力求在短期内达到所有成员无障碍视谱。第二,对于学生视唱能力的教学。唱谱是对于音乐学习者提高能力的最快方法,同时也是对于前面所述视谱能力提升的好办法。所以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唱谱也对其听辨能力提高十分有效。第三,对于乐器的认识。这方面与前两个方法可同时进行,正确的演奏方法是不容忽视的,它对于乐团的整体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分声部教学工作的开展。由学生干部负责带领各声部进行乐器基本音级的演奏是初步的教学方式,定期对成员演奏能力的测试也必不可少。在这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指导教师进一步思考,可以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通俗歌曲的演奏,来缓解学生学习乐器的枯燥乏味感。最后,合奏教学的方式。初期合奏曲目的选择一定要由简入繁,切不可太过冒进而影响整体乐团成员演奏情绪。另外,不论乐曲的难易度,指导教师需对作品详细研究,做到每个声部的演奏都熟记于心,方能在乐器对位上把握准确。
四、总结
在乐团的教学中,方法与模式的创新同样需要大量的实践来总结,不同的乐团教学模式不尽相同,但不断的学习过程即成为新的教学方法积累的过程。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乐器,鼓励学生多听多练,并通过竞赛方式来提高演奏水平也是十分不错的选择。本文以笔者观点探讨大学生军乐团的教学模式,当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业界人士多多交流提出宝贵建议。
不论是具备专业音乐的院校还是没有音乐专业的高等学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都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一项工作,高水平的军乐团体建设已成为各阶层学校的工作内容,所以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我们高校专业教师的重任。在今后的教学中,望各高校间多些交流互动,通过演出、比赛等方式取长补短,同为中国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