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创设探究
2020-12-08罗德连
罗德连
(云南省勐海县教育体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云南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666200)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本情况
(一)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教师主导课堂的传统教学,学生没有机会对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更多的都是教师给学生讲解,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学习知识,学生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且在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中,其中包含的知识内容只有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和体会才能让学生透彻理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得到更高质量的教学。
(二)课堂的趣味性需要增强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本身学习起来就会比较枯燥无趣,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进行教学的创新,只是让学生对直接记忆知识,这样的教学会导致道德与法治的课堂非常枯燥无趣。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创新自己的教学,转变死板无趣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给学生创建活动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更有热情参与知识的学习,参与到情境活动中。
二、活动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
(一)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创建活动情境
信息技术等教学辅助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设活动情境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好辅助教学工具的作用,创建生活化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更好的氛围下学习与探究,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对学生实施情境的创建,可以利用图片、视频以及音频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情境中,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自己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例如,教师在《我和大自然》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花花草草、小河、树林等等画面,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小动物在森林中游戏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以及大自然中的景象,进而让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保护动植物,热爱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建大自然中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触发学生的情感,最终实现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高效教学,让学生在体会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感受。
(二)利用生活化内容创建活动情境
小学生了解以及熟悉的生活化内容比较少,学生最熟悉的还是自己身边的这些事物,所以教师在给学生创建活动情境时,应该学会借助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的应用,增强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活动情境的教学价值展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装扮我们的教室》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创建活动情境,让学生做主布置一次教室。在开始布置前,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自己布置教室的想法,之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想法给学生分配任务,在这样的活动情境中,学生都会为了布置出更好的教室努力,学生也都会积极参与到教室的布置中。教师利用生活化内容创建活动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中,学生在情境中能够体会到装扮教室的喜悦,学生也会更愿意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提高,教师也能够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
(三)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创建活动情境
在课堂上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互动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的提升,学生也能够更好地体会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需要学习的内容,还能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实际中。在进行活动情境的创建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创建辩论或者演讲等等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需要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辩论,所以这样的情境创建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例如,教师在《当冲突发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举办一次主题辩论会,主题设定为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正方的同学认为:在发生冲突后应该主动道歉,避免冲突的恶化;反方的同学认为:在发生冲突后应该讲道理,据理力争。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抽签的方式选择自己所在的队伍,之后开始进行辩论。在这样的辩论活动情境中,学生在不断辩论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发言了解到每一种解决方法的优势和劣势,了解到应该怎样解决冲突才是最正确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晰地学习知识内容,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辩论后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同时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知识的应用。
总结
利用活动情境实施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生活化内容以及课堂实践活动等等方式帮助学生创建活动情境,让学生更好地利用活动情境学会知识,明确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